• 人地系统导论
  • 人地系统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地系统导论

59.78 6.1折 98 全新

库存47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小曙,李鹏,党小虎编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6081704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7720078

上书时间2024-12-14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小曙,博士、博导、教授,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陕西省特聘专家。李鹏,博士、博导、教授,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西部生态环境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荒漠化监测和生态工程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党小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有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人地关系、土地生态工程等,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工业攻关计划项目和1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参与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和1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等项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球系统..........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二、地球系统科学......

第二节地理系统.........

一、地理要素......

二、地理空间

三、人地系统

第三节课程特点

第二章粮食、水和能源

第一节粮食和耕地

一、粮食生产

二、耕地资源

0第二节水资源与配置

一、水资源............二、水资源配置.......三、水利工程........第三节能源与安全......一、能源转型

二、能源安全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人口变动

一、人口规模

二、人口分布

三、人口迁移

第二节经济增长

一、经济活动

二、经济区位

三、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社会发展

一、社会空间

二、社会流动

三、社会网络

四、智慧社会

第四节文化景观

一、历史、考古与文化二、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三、文化分区

第四章乡村、城市与区域第一节乡村

一、乡村聚落二、乡村环境三、乡村规划

第二节城市

一、城市演变...二、城市空间

三、城市景观与感知四、未来城市与规划

……

三、疾病与传播....第四节全球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二、碳循环........

三、全球变化的影响.....

第七章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地系统耦合...

一、粮食一水一能源纽带关系........二、生态系统服务.........

三、社会-生态系统......

第二节人地系统模拟........

一、科学数据......

二、地理建模

三、地理模拟..

第三节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专业术语对照表(中一阿一英一俄)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人类被自然塑造的程度并不亚于其自身塑造自然的程度。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已经成为理解和应对资源、环境变化,促进多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学命题。人地系统是近万年以来的时间坐标系下,由人类作为驱动力及承受者的人地关系演化形成的地理系统。认知人地系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基础,人地系统耦合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地球系统

地球是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目前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

(一)地球系统的概念

地球系统(earth system)是指包含地球表层以上700千米的外圈层与固体地球半径6370千米的内圈层的所有物质及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多重耦合系统。固体地球主要划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大圈层,地球表层系统可以划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以及人类圈六大圈层。

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作川过程,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五作用过程。这些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太阳能和当前不可忽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使地球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地球圈层结构

1、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主要由固体地球的全部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包含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等成分,厚皮不均,在洋盆地区的厚度为70~80千米,在大陆地区的厚度为100 ~150千米,平均厚度为100千米。

岩石圈除表而形态外,其他部分无法被直接观察,但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动力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岩石圈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最多、最详细的固体地球部分。

2.大气圈

大气圈指连续包围地球的最外面的空气圈,其下界为地面及水面,无明显的上界,一般规定大气圈的上界为地表以上2000千米的高度,再向上便为星际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存在少量气体,它们也可以视为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的绝大多数元素以原子、分子或者化合物形式呈气态存在。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为氨和氧,分别占空气总体积的78.1%和20.9%,另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氢气)和水蒸气。

根据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可将大气圈划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成层和外逸层。

对流层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对流层还包含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天气变化最为复杂。其高度分布不均匀,在赤道地区为16~18千米,在两极仅为8~12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顶部的温度可降至190开尔文(赤道附近)或220开尔文(极地)。



主编推荐
人地关系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人地系统导论》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在地理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有重要意义。该教材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演化所形成的人地系统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尝试构建了地理科学人地系统课程的前沿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人文地理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地理学科人才培养做出了新的探索。

精彩内容

《人地系统导论》是一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内容展开的教材,对于助推地理学科专业本科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问题、学科特征及社会服务功能具有开拓性的指导意义。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共二十三节),从地球系统、粮食、水和能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乡村、城市与区域、交通运输与联系、人类的生存风险和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地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