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思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园: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思考

35.38 6.1折 58 全新

库存1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黎光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2273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339277

上书时间2024-12-14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黎光:不错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横琴》《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曾获靠前、二、三届“鲁迅文学奖”;靠前、二、三届“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靠前、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六十年很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很好报告文学奖”;首届“冰心散文奖”。

目录
第 一 章 从“12·20”特大滑坡事故说起???????? ? 
沿着地皮滑来的泥土,像一条条巨龙,裹挟着地面上一切物品顺坡而下,摩擦着大地发出一阵阵的颤动。
人们无法想象,278万立方米的土方,滑动中有多大的破坏性?
一次“蝴蝶翅膀的振动”带来怎样的效应。防患于未然,解决“二线插花地”的潜在危险,摆上了党委政府的案头。
第 二 章 穿行“二线插花地”????? ?? 
山道上,坡梯间,百转千回的巷陌里,我穿行在写满人生故事的楼群中。慢慢地走,细细地看,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二线插花地”。
6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1300多栋楼宇,9.3万的居住人口,都市里的另一种存在。
痛彻心扉地理解了:改造的迫切性。
第 三 章 城市的荣衰之变??? ?????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将城市视为一种与人一样,同样有着生老病死状态的生命体的观念,很早就存在了。
只是这种生态理念,在中国大地上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中,被大多数人广泛忽略罢了。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人们似乎更习惯相信高歌行进的城市化,是一种永恒向上的人类历程。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第 四 章 寻求“公约数”??????????????  
当代“善治”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有助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进步与文明和谐的公共治理,总是努力追求共赢共享、各得其所的良好效果。
越是在一个诉求多元的现代社会,越需要寻求共识。一个了解各方诉求、实现互利共赢的治理过程,是善政者的认识,也是善政者的智慧。
第 五 章 不绝如缕的精神血脉??? ??????? ?? 
城市的产生,很可能是基于安全和宗教的考虑。进入近现代以后,一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则更多的受地理、资源和产业禀赋等因素的影响。
但如果我们深入到这些城市的历史深处,就会发现,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精神血脉的东西,在它们不断跨向的阶梯。
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第 六 章 枝叶繁茂与形散神聚?????????? 
精神与担当,保证的只是我们的出发,而决定我们究竟能走多远,站立在什么样的历史高度上,恰恰是方向与方法。
改革是个系统问题,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合力,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彼此关联,形成的力量。
这里的一小步,都折射出当代中国城市振兴的一大步。
第 七 章 天健的薪尽火传?????????? 
在世界近现代,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我们如何去评价国有企业这样的公共机构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既担当大任,又始终步履维艰。在华夏深沉的大地上,总能生生不息生长出一种自我更新、自我奋进的力量,产生出明确且富有建设性的内在动力,薪尽火传,我们一代代人迈向清丽胜景。
第 八 章 以人为本的栖居家园????????????????? 
如果我们相信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为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基本原则的话,那么,这种人本主义在城市空间上的落实与展现,就成了当下城市复兴的题中之义。
如果我们认同城市的核心是人,那么它的存在和发展,就在于解决的安居乐业问题。这是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
第 九 章 迎来不一样的罗湖?????????????? ? 
等到“二线插花地”棚户区全部建好的时位,我一定要带着家人来看看,看看人改变世界的天翻地覆的力量。
那些眼花缭乱的专业设计数据,对谁来说或许过于陌生,但规划愿景都足以让我对改造后的这片土地,怀有足够的期待。
因为,我坚信将有一个不一样的“插花地”,一个不一样的罗湖。
第 十 章 那一番可能的风景?????????????? ? 
“城市病”的历史,几乎与现代城市的历史一样长。“城市病”的治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康复。
而城市的再生,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复兴,不可或缺且重要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殚精竭虑倾力以赴,这是全民族的责任。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深圳,南方之南,传奇与激越的土地。

四十年前,泼墨起笔书写一个“春天的故事”。

四十年后,世界上*年轻的现代都市灯光璀璨。

繁华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难。

 

在中国改革开放报告文学创作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杨黎光,以罗湖为样本,揭示政府在社会治理机制上如何打破陈规,走出不一样的城市更新道路。这是一部满盈着客观沉静的历史叙述与理性思辨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视野开阔,文思飞扬,剖析独到。
 

精彩内容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出生地城市,以近40年走完世界其他地区三四百年城市化进程的年轻之都,到底如何破解“城市病”这个世界难题的?

《家园》深入“中国棚改DIYI难”的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工程,通过大量一手调研,揭开罗湖棚改的创新之道,再以它为着眼点,从治理“城市病”说开,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乃至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寻。

本作品入选2018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题材扶持项目。

媒体评论

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病治理的发现与思考,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人类意义的进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