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战略研究
¥
37.82
6.1折
¥
62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刘方喜等著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33884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2元
货号9541841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文化战略学基础理论研究】
文化的生产性与社会财富的流转: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初探(刘方喜)
走向对话主义: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及其批判者(金惠敏)
意识形态国家:马克思“意识形态阶层”论的文化战略学启示(刘方喜)
【中国当代文化战略研究】
对位协同:中国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形态(金元浦)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曾军)
文化自觉、文化战略与公民文化建设(孟登迎)
【中国传统与文化战略研究】
进退之间:当代儒学的意识形态之路(黄)
玄学“自化”论当代文化战略学意义初探(刘方喜)
【国外文化战略研究】
简析日本文化产业战略(唐永亮)
数字时代与文化产业投资:简论法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林青)
【文化产业战略研究】
文化产业战略布局的忧思与文化批评的责任(陈奇佳)
多重视域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范玉刚)
【文化战略的多学科研究】
文化政治的内涵构成与学理脉络(姚文放)
“中国声音”的世界价值(欧阳向英)
内容摘要
本书将有关文化战略方面的基础理论探讨与具体的实证研究充分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推进“文化战略学(CulturalStrategics)”建构非常必要,而这种建构,需立足于中国当下社会文化现实及国家已制定的相关文化战略措施和精神,整合西方当代文化理论资源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本书《文化的生产性与社会财富的流转: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初探》一文提出:突破把“文化”简单等同于“意识形态”的单一观念,以马克思跟社会财富(剩余价值)流转相关的“生产性”理论为立足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意识形态国家:马克思“意识形态阶层”论的文化战略学启示》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阶层”范畴转化为“意识形态国家”,以此对西方发达国家作文化战略定位,强调不仅从意识形态上,还要从文化发展方式、
价值理念上全面、主动应对西方文化战略。多学科的研究非常重要,如果说以上侧重文化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的话,本书还做了文化学与政治学的交叉研究,通过对西方相关理论资源的梳理,揭示与性别、种族、年龄等相关的“文化政治”,不同于跟社会制度等相关的“政治”,作为一种“微观政治”,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政治运作和影响机制,是文化战略研究应高度关注的一个方面。西方当代“文化研究”是应吸收的重要理论资源,本书提出超越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理论建构“全球对话主义”文化哲学的构想。
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上,如何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相关战略精神,本书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对位协同”,强调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在社会层
面,要努力推动公民个人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参与,真正让文化战略在公民的日常文化参与当中发挥作用。在传统文化资源方面,本书《进退之间:当代儒学的意识形态之路》一文从民间、官方、知识精英三方面,概述了最近一个阶段以来儒学涉入当代政治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纠葛,强调在多元语境中复兴儒学的重要性;《玄学“自化”论当代文化战略学意义初探》根据传统玄学相关理论,提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不让他国文化自生、自化、自成的国家,其本身文化也很难自生、自化、自成。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书通过梳理相关现实状况,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应实施在先进理念引导、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保护文化传统基础上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本书还揭示了我国当前整体文化产业布局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对教育、交通等地缘性因素不够重视;文化产业界对技术开发的忽视;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存在着明显的轻剧本质量、重周边产品开发的现象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书多篇文章强调知识界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批评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应借鉴国外的理论,国外的相关实践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书根据相关现实材料,分析和概括了日本、法国在实施文化产业战略上的有益经验。此外,本书还对“科学发展”理念在国际传播的可行性及重视现代各种传播技术等做了分析。
主编推荐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由刘方喜等多位学者参与撰写,将有关文化战略方面的基础理论探讨与具体的实证研究充分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
精彩内容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由刘方喜等多位学者参与撰写,将有关文化战略方面的基础理论探讨与具体的实证研究充分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本书强调推进“文化战略学(Cultural Strategics)”建构必要,提出要突破把“文化”简单等同于“意识形态”的单一观念,以马克思跟社会财富(剩余价值)流转相关的“生产性”理论为立足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并提出超越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理论而建构“对话主义”文化哲学的构想。本书把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体系之间关系概括为“对位协同”,强调要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重视不同于社会制度的大众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治”,努力推动公民个人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参与,重建“汉字文化圈”并在多元语境中复兴儒学。本书指出,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布局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知识界要介入文化产业领域批评,在理念引导、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保护传统基础上发展文化。本书总结了日本、法国在实施文化产业战略上的有益经验和不足,分析了 “科学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