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 4.5折 ¥ 38 全新
库存220件
作者郭建红编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60395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7545097
上书时间2024-12-13
一、古代航海的兴与衰
上古时期的萌发
寻找神秘的扶桑国
古代航海历史的开创
不断发展的秦汉航海技术
汉代时期的海上航线
隋唐时期繁荣的航海史
永远闪耀的“征帆”
逐渐衰败的海上贸易
近代史上赢弱的海上力量
二、越来越先进的航海“装备”
不断前进的“浪花”
画在夜空中的航海九星
利用星辰定位的牵星板
来自风中的“召唤”
谁来为你指引迷航
手心里的“小宇宙”
海岸线上的生命之光
联系世界的图线
大海中的计程仪
现代航海雷达
北斗导航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奇妙的电子海图
船舶“黑匣子”
三、横贯古今的中国航海家
出海寻仙药的徐福
海外取经求法的法显
东瀛传法的“过海大师”
中国航海史上的明星
郑和使团的“巨人”
七下西洋的记录者
郑和身后的英雄
来自民间航海者
现代航海**人
四、日新月异的中国造船业
史前刳木为舟
木板船的问世
汉朝的楼船建造
**艘车船问世
精密的龙骨结构
蜚声世界的水密隔舱
北宋“神舟号”
“黄鹄号”蒸汽轮船
中国现代造船业
**的江南造船厂
万吨巨轮“东风号”
披波斩浪的舰艇
深海中的“幽灵”
“辽宁号”航母
上古时期的萌发
日追本溯源
一直以来,黄河和长江周边的区域都被学术界人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发源地。黄河和长江周边的区域由于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所以慢慢地形成了农耕文化。虽然我国人民千百年以来一直都是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生活,但是离开了水和航海,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是难以进行的。
在11000-7500年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傍海而居了,例如北京的山顶洞人、浙江的河姆渡人,还有山东的大汶口人等,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海洋和航海。
近代,我国考古学家在北京昌平县的雪山遗址和山顶洞的遗址中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在这两个遗址里都发现了一些已钻孔的海贝和一些用海螺壳窜制的装饰品。同时,在浙江河姆渡百月文化遗址的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一些海鱼骨。这些出土的千万年以前的文物,都充分向我们证明了上古时期的沿海居住的人们,其主要生活来源都是靠航海渔猎来维持的。河海边的人们在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航海特色十分明显的百越文化和龙文山文化。也正是这两个文化的诞生,拉开了中国上古时期航海的最初的序幕。
上古时期的航海工具比较简单,作为载人载货渡海的一种有形的载体,表明上古时期的人们对走进大海的强烈欲望。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海里也有大量的生活资源,河对岸那里也有大量的猎物,所以才慢慢地产生了渡海渡河的想法。事实证明人类是极其聪明的,他们从自然界里面得到启发,懂
得了浮性的作用,于是选择了浮性好的物体来渡海、渡河。《物源》一书曾经记载,上古人是抱着一个大葫芦或者跨着一根大树干作为浮具来渡河的。
刚刚开始的这种渡河浮具,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后来,人们积累的经验多了,便也慢慢地学聪明了,他们把数个葫芦或者数块树干绑捆到一起,大大提高了渡具的浮力,并且把这种渡具叫作“腰舟”。这种腰舟不但携带十分方便,还可以扎在腰上,也可以捆在背上,人们再也不用抱着葫芦和树干渡河。只要坐在腰舟上,用双手和双脚一起划水就可以了,比原来的单个葫芦和单块树干方便了很多。后来,人们开始饲养牲备,久而久之便学会了用兽皮充气制作浮具。这些兽皮制作的浮具,简单又实用,在历史上延续使用了很长的时间,也成为那时最流行的浮具,就如今天的大船一样。
0趣味链接
相传在上古时期,人们刚刚开始学会利用葫芦和树干做浮具,总是出现一些危险状况。有时候,人们在渡河时由于划得太急,一不小心就会把葫芦口弄进了水,划着划着,人的身体居然也就慢慢地浸人入到水中,把他们吓得要死;抱着树干时,有时遇到水流比较急的地方,便常常会连人带树一起被急流冲了下去。当时的渡河,真是极其艰辛,抱着的树干和大葫芦就好像我们今天游泳时抱着的救生圈,可以想见是多么惊险。直到后来,他们才慢慢地从这些危险中得到了经验教训,尝试着去制……
本丛书全景描绘中华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带领读者沿循华夏历史中的科技发展足迹,寻觅人类社会中闪亮,时间脉络,追忆那些智慧生命,回首中瞻仰、缅怀,自信中展望、憧憬。本书从古代航海兴与衰说起,讲述人类造船的发展历史,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热、精密的古代航海装备、横贯古今的中国航海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