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物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
¥
21.35
6.1折
¥
35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王素芬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9217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6913393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导论
一、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
(二)生态运动的方兴未艾
(三)生态理论的日益深化
(四)后现代哲学的推波助澜
(五)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
二、庄子哲学生态语境转换的可能性
(一)庄子哲学的生态学特质
(二)生态哲学发展对畀质文化的渴求
三、国内外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及评价
(一)国内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
(二)国外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
(三)目前生态语境下庄学研究的总体评价
四、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一)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说明
第一章 道法自然
一、“道”与“德”:庄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
(一)庄子之道
(二)庄子之德
二、庄子之道的生态学意蕴
(一)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平等价值观与内在价值论
(二)顺物自然、无为为益、处物不伤的生态方法论
(三)知足知止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消费理念
第二章 天人之论
一、“天人合一”概述
(一)“天人合一”的含义
(二)“天人之学”概述
二、庄子之天及天人关系
(一)“天”的含义
(二)天人关系
三、庄子“人与天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
(一)“人与天一”与生态平等理念
(二)“人与天一”与生态价值之争
(三)“人与天一”与生态审美情怀
四、庄子“人与天一”思想的生态学局限
(一)理论上的“曲高和寡”与实践上的“凌空蹈虚”
(二)理论上的消极无为与实践上的无所作为
(三)政治伦理意蕴的浓厚与生态科学意义的缺失
第三章 道性思维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
(一)道性及道性思维的主旨
(二)道性思维的生态学意蕴
二、感知的有限与无限
(一)感知的有限
(二)感知的无限
(三)感知的有限与无限的生态学意蕴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
(一)道不可言
(二)道不得不言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生态学意蕴
四、道的不可知与可知
(一)道的不可知
(二)道的可知
(三)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生态学意蕴
第四章 道技之辨
一、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及其科技思想
(一)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
(二)庄子的科技思想
二、庄子的知识观: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
(一)世俗之知
(二)体道之知
(三)庄子知识观的生态学意蕴
三、庄子的技术观:工具之技与通道之技
(一)工具之技
(二)通道之技
(三)庄子技术观的生态学意蕴
四、庄子科技观的整体评价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影响
第五章 人生之困——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态学解读(一)
一、庄子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环境因素
(四)哲学基础
(五)文化背景
二、庄子的人生困境思想
(一)命运之困
(二)社会之困
(三)自我之困
(四)环境之困
(五)人生之悲
三、庄子的人生境界论
(一)自然之人
(二)世俗之人
(三)修道之人
(四)体道之人
第六章 逍遥之游——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态学解读(二)
一、命运之困的解脱
(一)认命安命
(二)安于死生存亡
(三)安于穷达贫富
(四)安于是非毁誉
二、社会之困的解脱
(一)时困之解
(二)仁害之除
三、自我之困的解脱
(一)形体自由或身之游的实现
(二)精神自由或心之游的实现
四、生态之困的摆脱
(一)“至德之世”、“建德之国”的生态社会理想
(二)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态人格理想结语
一、如何看待道家或庄子哲学中的生态智慧
二、如何认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如何评价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四、如何看待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主要观点比较
附录二 深层生态学与庄子生态智慧主要观点比较
后记
内容摘要
生物学或许是做过漆园吏的缘故,《庄子》书中充满了以鸟、鱼、牛、马以及大树等为背景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庄子对世间万物的传承变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庄子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寓言》)。万物各有种类,以不同的形式相互承接,开始和终结像是在循环,看不到端绪。庄子在生物学方面很突出的贡献是在《至乐》篇中描述的生物演化过程,认为生物的发展是从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基础“几”(微小之物)开始的,伴随环境的变化,生物发生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从苔藓、青草、昆虫、鸟类、动物到人,人又回归为很初的“几”,万物都来自于“几”又复归于“几”。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曾把庄子的这种提法看成是比达尔文更早的生物进化论思想,胡适认为:“白化”二字,“是《庄子》生物进化论的大旨”,“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就是一篇“物种由来”,但庄子进化论的“大缺点”是“只认得被动的适合”。①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也引起了后来学者或支持或反对的争论,但庄子的观点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确有其在基本原则上的相似之处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为庄子以后的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做了有趣的印证。李约瑟认为,在生物学方面,在《秋水》和《齐物论》中,庄子具有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癖性的思想,庄子的“无用之用”蕴涵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主编推荐
《顺物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是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之一。
精彩内容
本书力图在尊重和贴近《庄子》文本的前提下,采取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研究方法,将生态哲学和庄子哲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庄子》中的“道”、“德”、“自然”、“天”、“命”、“悲”、“逍遥”、“自然”、“真人”等基本概念的统计和分类,依据哲学的主体框架对生态哲学语境下的庄子哲学作一整体性的研究,深入挖掘庄子思想中“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包括本体论、天人论、认识论、科技观、人生观等方面,是一部有分量的庄子生态哲学论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