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
¥
17.15
4.9折
¥
35
全新
库存34件
作者韩田鹿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8435
出版时间201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7037934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讲 走近《西游》
第二讲 石破天惊
第三讲 拜师学艺
第四讲 超凡入圣
第五讲 初露峥嵘
第六讲 大闹天宫
第七讲 取经缘起
……
内容摘要
很显然,孙悟空石破天惊的出世方式,其灵感的源泉,便是夏启、大禹那不同寻常的出生方式,而在这个石破天惊的出世方式背后的,则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久已有之、直到今天也还普遍存在的石崇拜和石文化。 石头和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有一首词,叫《贺新郎?咏史》,里面有几句很有名的话是“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动物则不会,而人类很早使用和制造的工具之一就是石头。人类狩猎,离不开石头。面对跑得比自己快、牙齿比自己尖利的野兽,石头是随手就能抓起的武器。人类生活,离不开石头。比如利用它砍割动物的骨肉,挖开坚硬的土地,以及制成各种应用器皿。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石头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火在人类的进化目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带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减少了疾病,并很终使人类走出野蛮,进入文明时代。而火的获得,除了“钻木”以外,就是“击燧”,也就是两块火石之间的击打。正是因为石头对远古人类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才把石器的制作方式和精巧程度,作为区分古人类不同分期阶段的依据。即使在人类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进入了文明时代之后,石头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很常用的建筑材料,而且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其他的建筑材料具有石头那样的恒久性。它是伟大的文字的载体,直到今天,当人们要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表达永恒的纪念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刻石树碑。各色宝石,比如钻石、玉器、玛瑙等,依然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且被赋予极其悠长的文化意蕴。这样看来, 《西游记》赋予孙悟空以“天产石猴”的身世,即便这可能是作者兴会所至的灵光一闪,但其背后所蕴涵的,却是不可忽视的文化意蕴。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这样深厚底蕴的猴子,保证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然而,这个感日月精华而生、出生的时候居然惊动了玉皇大帝的猴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异之处。和所有的猴子一样,他每天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寻找食物、填饱肚子上。这个时候的花果山,还处于一种很好自由的无政府状态,所以这只天产石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吃饱喝足之余,每天就在山中闲逛,消磨着似乎数不尽的日子。 直到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一天――从《西游记》前后提到的种种时间来推测,应该是二三十年吧,这只天产石猴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这一天开始,他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这座花果山的很高统治者。 这个对石猴的生命有着重大意义的非凡一天,是一个异常炎热的夏日。那一天,一群猴子为了避暑,在一片松荫下玩耍。玩耍了一会儿,就都去山涧里洗澡。看到山涧水势很大,也不知道哪只猴子忽然动了好奇之心,提议说,咱们反正闲着没事,干脆去找一找这股涧水的源头吧。这群猴子正闲得没事干,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创意,也很有意义,于是就群起响应,共同进行了一次探源行动。当然,这个探源队伍里,就有我们的天产石猴孙悟空。 这群猴子沿着涧水爬啊爬啊,就来到了一处瀑布飞泉之下。他们所面对的情景,要是用李白的话来形容,大约就是所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这股瀑布是从一个石洞中喷涌而出的,看起来,这股涧水的源头就在这个石洞之中。这时又有一只猴子提议:谁要是能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而且不伤身体,就算他有本事,我们就拜他为王。一连叫了三声,终于有一只猴子挺身而出,高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叫“我进去”的是哪只猴子呢?就是那只感受日月天地精华、由灵石孕育出的天产石猴。在接连答应了两声“我进去”之后,只见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身一跃,跳入了奔泻的瀑布之中。 这真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飞跃”啊!就是这一跃,使得这只猴子完成了由一只普通猴子到花果山猴王的巨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也就是那么几步。对于这只天产石猴来说,这就是他一生中很关键的那几步之一。 我们从这天产石猴在这一跃之前又是闭眼又是下蹲的种种准备活动来看,他此刻的心情肯定并不轻松。毕竟猴子的水性不是很好,跃入水中将会遇到什么也接近不可预料,在这猴子的心中,恐怕觉得死掉的可能都有。但接着发生的一幕的轻松程度却远远出乎他的预料:等到真的跳到瀑布泉中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并没有水。猴子定了定神,仔细观察,这才看清眼前是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蔽了桥门。再向里面走,便是一座足足可以容纳千人的宽敞洞府,洞口有一块刻着大字的石头,上面几个字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里面不但长满了各种植物,还摆放了很多石桌石椅、石盆石碗之类的用具。 如果此时给石猴的面部一个特写,我想这张面孔上一定写满了“惊奇”二字。惊奇过后,按照书中所写,这猴子是“喜不自胜”。他喜的是什么?无非两点:一是发现的喜悦,另外一个恐怕也是更重要的,则是按照刚才和众猴的约定,从此以后,自己就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而是统领众猴的猴王陛下了。 带着控制不住的喜悦,石猴从水帘洞中跳了出来。众猴把他围住,询问他刚才遇到了些什么。石猴把刚才的经历讲了一遍,众猴听罢,个个心生欢喜,要石猴在前面带路,带领大家进去。石猴又是一跃而进,紧跟着,其余的猴子也都接二连三,鱼贯而入。进到洞中,一个个兴奋异常,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吵吵嚷嚷,争闹不休。 当然,石猴没有和伙伴们一起争闹,他也没有说话,因为大家都很兴奋,吵吵嚷嚷的,现在还不是自己开口的很好时机。等到众猴安静下来,石猴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坐了下来,开始讲话了。 他说,列位啊,做猴要厚道,咱们要讲信用,对不对?你们刚才说,准要是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你们就拜他为王。现在,我不但有你们说的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的本领,而且还给大家找了这样一个天造地设的洞天福地。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拜我为王呢? 这些猴子果然都很厚道,听了石猴的一番话,大家都心服口服,一个个趴在地上,向石猴礼拜,口称“千岁大王”。从此以后,石猴便高坐王位,成了花果山的主人,称作“美猴王”。 孙悟空的称王,在花果山的历目前是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如果花果山要写一部“山史”的话,那么这一年肯定会被定为“神猴元年”,而被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在孙悟空之前,花果山上还是自由自在的无政府状态,众猴平等,无拘无束,但石猴称王之后,花果山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按照《西游记》的说法,石猴很快就领着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成为一个等级社会。 《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称王的描写,看起来轻松愉快,但实际上是具有相当浓厚的文化韵味的。这个韵味,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考量。 从社会的层面看,这一描写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社会产生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为什么孙悟空能称王?原因有两个。 P19-21
精彩内容
本书为《中国礼制史》第三卷(原名《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旨在勾勒魏晋南北朝礼制的大体轮廓,并从礼制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凡五章,章“魏蜀吴三国礼仪”,第二章“两晋礼仪”,第三章“南朝礼仪”,第四章“北朝礼仪”,第五章“馀论(北朝之外少数民族之礼与二氏礼)。本书对传统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包括石刻文字)的综合考察,对佛门与道教礼仪的简明论述,对前人成说的适当取舍,均具胜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