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机遇与变迁:南京城市现代化研究:1912~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统、机遇与变迁:南京城市现代化研究:1912~1937

17.08 6.1折 2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风云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9270

出版时间2009-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6588625

上书时间2024-12-12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侯风云,祖籍甘肃,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在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民国城市史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三、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结构与学术创新
第一章 南京城市现代化的开端
第一节 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
一、人口锐减与土地荒芜
二、经济萧条
三、传统丝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第二节 传统中心地位的丧失
一、古代南京: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二、传统中心城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第三节 开埠通商及其影响
一、南京开埠始末
二、开埠对南京的影响
第二章 城市经济结构的嬗变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
一、工业化的进程
二、工业化的特点
三、丝织业:传统产业向现代转型失败的个案分析
第二节 商业、贸易与金融业的发展
一、商业的现代嬗变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扩大及特点
三、现代金融业的出现及其发展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大量存在
一、“阡陌相连”的城市
二、“四郊之地尽入”南京
第三章 城市建设——现代城市基本格局的奠定
第一节 “兴废替毁”——1927年以前的城市建设
一、清以前的南京城市建设
二、“新政”带来的新气象
第二节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南京建市
二、现代性市政机构的设置
三、区以下基层组织的设立
第三节 “十年建设”的新南京
一、城市规划的蓝图
二、市政建设的成就
第四节 城市建筑的现代话语
一、《首都建筑规则》与建筑指导思想
二、城市建筑的现代化解读
第四章 教育体制的转型
第一节 教育体制的转型过程
一、新式教育的兴起
二、新式教育体制的初步形成
三、新式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备
第二节 教育的现代化功效评价
一、新式人才的造就与吸纳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农业科技的推广
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失衡
第五章 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人口结构与社会阶层的变动
一、人口聚集:典型的移民城市
二、人口自然结构的分析
三、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四、社会阶层的变动
第二节 社会团体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国南京社团的兴起
二、合作与抗争——社团参政的方式
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和弱点
第三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大众传媒的兴起
二、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之一:衣食住行乐
三、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之二:礼俗、婚姻家庭观念
……
第六章 现代化进程中凸现的社会问题
第七章 关于南京城市现代化的思考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二、传统中心城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江沿海城市相继对外开埠通商,逐步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南京虽然也属于较早开埠的城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明显滞缓,它由古代南方的一级中心城市下降为长江下游的二级中心城市,其历目前东南经济中心的地位被上海所取代。

     上海,南宋时期设镇,元朝时期(1292年)设县,1355年建城,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贸易港口,在民国以前,属于江苏省松江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开放海,以棉、布贸易为基础的上海航运业,得到了少见发展。上海不仅是沿海贸易的港口,而且是长江航线上的重要商港。运人上海的有大米、杂粮、茶叶、瓷器、木材等,运出上海的有棉布及沿海转口的糖、豆等物。鸦片战争前,上海附近大小市镇已经达150余个,上海县更是人烟稠密,商业兴隆,已经是一个贸易兴盛的中等县城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城市为通商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上海在五口中位于很北端,外贸辐辏于华东、华中及中原地区,腹地广大。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英租界设立,以后又设立了美租界、法租界。英美租界在1863年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1899年改为靠前公共租界。上海租界经过几次扩张,成为中国面积优选、居住外国人很多、殖民地色彩也很浓厚的租界。19世纪中叶,中外贸易的大宗是丝茶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0%以上,上海邻近丝茶产地,运输便捷,因此开埠后,上海外贸迅速开展。以丝货交易为例,以前各地商人都到苏州采购,"迨自上海通商以来,轮船糜集,商贾辐辏,以致丝货均至上海贸易,虽……

    

精彩内容

 本书运用现代化理论,对南京走向现代城市的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其研究成果对当今南京的创新发展有借鉴意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1912-1937年的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作了整体上的研究,突破了以往对南京现代化研究碎片化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