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思念/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
¥
34.2
4.5折
¥
76
全新
库存64件
作者刘麟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8056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11190394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麟笔名刘季星,浙江黄岩人。中共党员。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从事史料收集工作,主持整理出版了《巴金书信集》《茅盾书信集》等。译著有《在蒲雅诺夫卡》《天涯芳草》《陀思妥耶夫斯基散文选》《果戈理散文选》《托尔斯泰散文选》《戴灰眼镜的人》《克里米亚的海岸》《诗人的市场》《即兴诗人》以及《丹麦文学史》(合译)等。
目录
目录第一次当编辑 /001杂谈杂文的笔法——纪念鲁迅先生 / 006巴金的最后一件工作——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一 / 009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 / 018巴金与石上韶 /024巴金与彼得罗夫 /026巴金的书信 / 037成都的小学生 / 045纪念罗荪先生九十冥寿 / 048患难之交——萧乾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 050饭桌上聊天——作家与文学馆的交往侧记 / 057莫斯科的文学馆 / 059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文学馆 / 063文生社旧事——鲁迅、巴金与"译文丛书" / 070关于文学研究会的会员 / 078五四运动与"复苏时期"文学 / 088老舍、郑振铎、茅盾、艾青、曹靖华谈鲁迅及其他 / 099茅盾与丹麦文学 /109茅盾的政论诗 /116郁达夫的《乱离杂诗》/ 121老舍的旧体诗 / 127模仿与扬弃——关于老舍与狄更斯片断 / 134曹靖华的译著 / 147聂绀弩《散宜生诗》的语言 / 150胡风的旧体诗 / 155光明的使者——寄碧野先生 / 161林文月∶人和散文 /165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介绍与答辩 /176无声的对话/ 187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 /206把全部力量献给"进攻的阶级"的诗人 / 212作家中的劳动英雄 / 215我们在武汉 / 218高尔基与罗曼·罗兰的通信(一)/ 221高尔基与罗曼·罗兰的通信(二)/ 223高尔基与萧伯纳的通信(一)/ 225高尔基与萧伯纳的通信(二)/ 227雪地上的红花 / 229悲凉的别墅 / 236橘园 /240河的记忆 / 244山的印象 / 247月食 /250散伴之夜 / 253溪边 / 255新刊巡礼——介绍"文艺知识" / 257在闹街上 /260想望着春天到来 /263为今天欢呼 /265烟台小忆 /269故园景色 /272古堡 / 275维也纳春色 / 281 2003 雅典 / 285烛光荧荧 / 291评唐诗三首/ 293李白诗中的"床"/ 297读《我的两家房东》/ 303关于《复仇遇艳》/ 305闪耀着光辉的脸貌—— 《小经理》读后感 / 308读诗札记 / 310为鬼一辩 / 314悲剧随想 / 317一则消息——俄国五大家文选新版后记 / 320如何判断一首诗是律体还是古体? / 324我所知道的达德学院 / 326离婚 / 335在孟菲斯车站 / 338诗四首 /344登高台 /348钓鱼岛 / 349敬老院门球比赛 / 350附录∶刘麟著译书目 / 351后记 /353
内容摘要
第一次当编辑 我于1949年参加工作,最初的“职业”(这两个字在那时带点异味)是杂志社的编辑。杂志是1951年创办的,社址设在宣武门内鲍家街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简称“俄专”)里,俄专教务长高亚天同志兼我们的总编辑,编辑部有十多人,以史迁同志(原为俄专助教)为主任,在他们的领导下,编辑部又分为若干组,各司其责。本人忝为组长之一,不过属下只有一员老卒而已。我们两个人的任务是组织学习俄文的稿件,例如如何记生字,如何分析复合句,如何理解副动词和形动词的作用,等等,大都为学习方法问题,主要对象是俄语专业及大专院校俄文系的学生,兼顾社会上的自修俄文者。每一期杂志的篇幅,各组分担的数量是预先商定的,不能轻易改变。 编辑部人员几乎都是刚从俄语专业毕业的同届学生,懂俄语,能写稿,与编辑出版工作却没有打过交道;唯有林中(后移居美国)一人会画版式,每期算字数,排座次,照顾各个方面,偏劳他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编辑生涯从零开始。 平日里大家分头处理读者的来信和稿件,清样送来后,则发扬全编辑部的协作精神,聚而“歼”之。无论学校的教师或编辑部的人员,工作或学习都全力以赴,紧张而有序。月明星稀,办公楼夜夜有成群不眠的人埋首灯下,灯火通明,人影憧憧,出来巡视的杨化飞同志(俄文部主任,后来任北京俄语学院副院长)目睹这般情景,常常为之感慨万分,对这种刻苦用功的精神赞叹不已。 我们的杂志名叫《俄文教学》,十六开,双月刊,隶属于高教部俄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也算是它的机关刊物,全国发行。刊名乃手迹。我必须强调的是:这手迹乃是真迹,并非美术编辑挖东墙的砖拆西房的瓦拼凑出来的仿真品。当史迁兴冲冲地铺开中南海送出来的四个大字时,我们都有强烈的自豪感,为我们的杂志,也为我们自己。执笔者又极为体谅下情,同样四个字,重复写了三四张纸之多,以供挑选,采用哪一张都可以,决定权交给了我们。 更有锦上添花者,师哲同志,我们的社长,又为我们的创刊号约请、和宋庆龄等领导题词,手迹也已拿到。一份指导俄文教学、专业面比较狭窄的杂志,它的出版受到如此重视,令人感动。它们被分别制成插页,同时发表。 我们的杂志开张不久,《人民日报》以大量篇幅连载吕叔湘、熙的《语法修辞讲话》,给我们这些新编辑送来了重礼:我们是把这些文章当作工具书和教材看待的。读了文章就想什么时候能一睹两位先生的风采呢?有一天,忽然见到教务处的布告,有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将应邀来校演讲,消息在师生中引起了轰动。演讲那天,大礼堂座无虚席,舞台口临时架起了一块大黑板,黑板前地面上放着讲台,报告人想要在黑板上写字,必须走上舞台,写完字又走下舞台,回归原位。这样上台下台未免太辛苦,教务处主事的同志就近叫史迁派两个人守在黑板旁边,听到某些不易明白的词句,认为需要形诸文字的,就替吕先生写在黑板上,以减少他的劳累。史迁奉命,他派出的“写手”之中,也有我。当我们两个人来到台前,手持粉笔奋笔疾书时,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虽然我们事先都认真读过他的讲话,也没有写错什么字,但这样登台,干扰了听众,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本来是一个人,现在却三个人都在活动,大家因好奇分了心,这岂不是喧宾夺主吗?史迁感到不妙,指示我们陆续撤退。吕先生那天讲了些什么,我已接近记不起了;与我同时登台的是谁,也忘了他的名字,反正是编辑部的人,这件事似乎有点尴尬,有段时间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 俄专的新学年开学了,为了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方法,师哲校长决定亲自上大课,做报告,谈谈如何学习俄语。教务处事先收集了学生的反映,提供了要点;我们编辑部的工作则是派人做记录,整理成文,在杂志上发表。这个差使又落到了我的头上。记录比较顺利,几乎没有什么遗漏,但整理稿被史迁退回两次,凡是重复哕唆及大量语气词,我认为能传达报告人语气的惟妙惟肖的绝妙之处,他都用铅笔打着问号。最后师社长召见,他仔细通读了我整理的讲话稿,对我慰勉有加,但告诉我讲课、做报告是诉诸听众的听觉,稍纵即逝,不妨说得详细些,必要时可以重复,而写成文字后是诉诸读者的视觉,一文在手,可以反复研究,载体改变了,文风也应随之改变,因此应当简练。他给我单独上了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 大约在1953年暮春,北大、清华理工科的教师别出心裁,试验用速成的办法学习俄文。他们大都懂英语,基础好,文化水平高,自信能速成,并办起了学习班。所谓“速”,是与正规的学习期限相对而言,它不必用三四年时间,只需几个月就够了;所谓“成”,目标也极为简单,只要求培养初步阅读俄文的科技材料的能力,专攻语法和词汇,听、说和写都放在一边。为什么限定科技材料?因为内容切合需要,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又符合广泛浏览科技信息的要求;语法比较简单,不如文艺读物那么复杂;而且许多科技词汇在俄文中是外来语,与英语、法语等是相通的
主编推荐
刘麟,中国现代文学馆任副馆长,新中国代俄语翻译家、批编辑。他见证并亲身参与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巴金、萧乾、冰心……这些中国现代文学目前响当当的名字在刘麟身上得以串联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有趣又气势恢宏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画卷。
精彩内容
本书从刘麟的诸多作品中选取了多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散文、文论和诗歌。这些作品有作者对自己家乡和童年的回忆,有作者与老一辈文学家的交往记录,也有作者亲历现代文学馆的建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和作家书信集的出版的记载,作者对这些事件的回忆和见证展现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展现了作者的学术能力,刘麟的多篇散文和诗歌也彰显了作者的文学情怀。这本书不仅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刘麟的生命历程,也让读者得以了解老一辈文学家建设我国文化事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
刘麟,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一任副馆长,新中国第一代俄语翻译家、第一批编辑。他见证并亲身参与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巴金、萧乾、冰心……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在刘麟身上得以串联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有趣又气势恢宏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画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