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第20届中国电影学博士坛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第20届中国电影学博士坛选

22.77 4.6折 49.5 全新

库存21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艾弓,李晓红,张文燕主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07584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5元

货号8672682

上书时间2024-12-1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皇甫宜川序

李晓红序

主题(一)两岸三地电影的多重参照与互动(上)

两岸电影发展与可能性未来

内外观照之维:两岸民族类型电影研读

——以《红河谷》与《赛德克·巴莱》为例

跨域景观中的身份位置

——从“北上合拍”华语电影的地域空间看文化身份认同

跨地性、情感旅行与想象性救赎

——评台湾影片《这儿是香格里拉》《转山》

港产合拍片中内地女星银幕形象的嬗变

——以周迅为例看港片北上的困境和出路

从本土意识到家国想象

——论陈可辛电影的文化身份流变

主题(一)两岸三地电影的多重参照与互动(下)

从《爱·love》看台湾与大陆合拍片的表达策略与文

化路径

求生抑或自由:杜琪峰的七年北上之路

从华语电影在两岸三地的票房差异再论“文化折扣”

——以两岸三地2013票房前十名为例

论两岸三地华语电影领域中的文化适应性

主题(二)两岸三地电影的“在地”特色

台湾电影的“在地化”现象及其背后

台湾电影“造星”机制初探

纪实、想象与影像书写

——“后直接电影时代”的台湾青春纪录

艺术杀死电影

——论台湾艺术电影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华语电影时代与香港电影元素

全球本土化

——日据时期台湾电影传播形态研究

从怀旧生产到青春再现

——香港电影的本土化书写新趋势

香港电影的文化呈现:从归属焦虑到中心焦虑

消失的乌托邦

——从《顽主》到《私人订制》

从6部《警察故事》看香港身份认同的变迁

主题(三)当代华语电影的跨境传播与跨文化研究

2l世纪中华电影东南亚传播:新问题与新视域

如何在文化多元化时代求同存异

——对华语电影跨境传播的再思考

莎士比亚和华语电影:《哈姆雷特》的跨文类改编与跨

文化演绎

华语电影的美国发行现状及对策

华语电影跨境传播中的西方误读

——基于2002_2011西方媒体文本分析

试论“联华模式”及其启示意义

“北京遇上西雅图”:当代电影的想象地理

杨雪团个人自由意志与社会道德律令交织中人类的

悲惨处境

——电影《LegendofFau(燃情岁月)》解读

软性电影:理论与实践

后记

精彩内容
近年来,随着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两岸三地电影领域合作的加深,三方助力下的大陆电影市场呈现几何级膨胀的发展态势,电影的艺术呈现也日趋多元化,一个以资本作后盾、人才与创意自由流动作支撑的华语电影概念正日益深人人心。华语影坛的大整合已然是大势所趋。然而,悉心探之,这种整合尚停留在表面,文化层面的融合相对迟缓甚或有背道而驰的迹象。如何在产业整合的同时不失各方自身的艺术特质与文化个性,且涵养“和而不同”的活力?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诸如此类。为了进一步发掘和开拓华语电影市场、提升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促进华语电影在靠前社会的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张艾弓、李晓红、张文燕、仲呈祥主编的《华语电影新世代--地平线症候群(第20届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文选)/电影学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以“(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产业融合与个性重塑”为题并就以下分议题准备论文并展开论述:(1)两岸三地华语电影产业整合新态势,(2)产业整合下两岸三地电影的机遇与挑战,(3)香港、台湾地区电影的本土“回潮”及其生存策略,(4)“北漂”港台电影人研究专题,(5)当代华语电影的跨境传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