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教学案例汇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教学案例汇编

41.48 6.1折 68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勇主编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720372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5555120

上书时间2024-12-1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方法论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第二节 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第三节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一节 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第四节 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法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第三节 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第三节 研究社会历史的若干重要方法


第五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第二节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和方法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 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第三节 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后记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案例汇编》:

 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坚持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经济基础的特征不尽相同,与之相符的上层建筑亦表现出相应差异,由此,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并将最终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将经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唯物史观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演变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坚持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历史,反对和纠正历史唯心主义,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都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短时间内仓促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岁月,经过了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的深入思考和科学研究。

 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就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五种所有制形式构想的雏形。在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分析了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差异而出现的五种社会所有制形式: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以及伴随着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在消灭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后建立的共产主义所有制。1851年,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形态”(Gesellschaformation)这一概念,书中写道:“新的社会形态-形成,远古的巨人连同复活的罗马古董……就都消失不见了。”日本学者大野节夫认为,“形态(Formation)”这一概念应该是马克思从地质学术语中借鉴过来的。地质学中用“形态”一词,表示在地壳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先后形成的不同岩层单位。马克思将人类社会比拟为具体的岩层形态,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层次和不同社会样态构成的。其后,马克思又数次提及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如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同步发展起来。”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讲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充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可以看出,从1846年到1867年的二十余年中,马克思基本完成了关于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等概念的界定,但对“古代”社会之前存在的社会形态的描述并不十分精准。虽然马克思肯定“古代”社会之前还有一个社会形态,但他对这一社会形态的概括却只是初步提到“亚细亚”的社会样态。马克思所指“古代”的社会显然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但“亚细亚”是什么社会形态,其属性是什么,马克思意指原始社会,却尚未明确其科学定义。其后,随着历史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877年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出版,为原始社会的研究提供了详尽材料。马克思在对此书的摘要和批语中,对原始社会作了进一步研究和科学界定。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以马克思对《古代社会》的批语为基础,继续深入研究,于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清晰准确地勾勒出人类社会发展“五形态”的历史进程。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关于人类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的理论,构成五种社会形态说的理论基础。

 除五种社会形态外,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还提道:“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在此,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应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经济形态理论”,即“三种社会形态说”。

 从本质上看,“三种社会形态说”是马克思依据社会经济形态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划分,也是马克思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划分社会发展形态的观点。总的来看,马克思对第一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实质上是对自然经济社会特点的概括,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所以,为克服生产工具落后带来的困难,个人必然会依赖他人和社会组织,如原始社会的个人必须依赖于群体,奴隶社会的奴隶必须依附于奴隶主,封建社会的帮工必然依附于师傅。第二阶段——“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实质上是指商品经济社会。这一时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品交换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为商品,成为“物化的时代”。这一时期,人的依赖关系转变为物的依赖关系,即商品依赖关系,人依赖于商品。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成为商品、货币、资本的奴隶。第三阶段——“个人全面发展”,也就是产品经济社会。在这一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了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旧的分工和私有制已被消灭,人们摆脱了物及外部关系的束缚,获得了全面发展的外部条件,真正成为物的主人、人自身的主人和社会关系的主人,真正实现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见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三种社会形态说”还是“五种社会形态说”,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标准对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都体现了唯物史观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不论用“三种社会形态说”还是用“五种社会形态说”来划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其根本依据都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都是分析社会形态演变的正确结论,两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两者是相互包容的。那些制造二者对立,企图以“三种社会形态说”否定“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言论,完全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原貌,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

 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同一对象,按照特定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线索,可以划分为阶级社会、阶级过渡社会和非阶级社会;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低级形式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和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社会。但是,任何的科学划分都应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都要以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判定标准,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考察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



精彩内容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聚焦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之目标, 围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之任务, 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之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究社会现象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凸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性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