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57.82 4.9折 118 全新

库存46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长虹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90187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1299003

上书时间2024-12-1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长虹,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兼任福建省高校政研会理事、浙江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善恶报应及其信仰的认识论基础
  一  善恶报应中道德及报应规律的真理性
  二  善恶报应与直觉
  三  善恶报应信仰合乎人的理性
  四  善恶报应信仰与情感
  五  信念伦理与信仰锁定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真”与“善”问题
第二章  善恶报应的合理性
  一  善恶报应中的因果规律及其伦理蕴涵
  二  善恶报应中的利己与利人
  三  善恶报应中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四  善恶报应中的公正
  五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与幸福
  六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权威
  七  善恶报应的影响
  八  善恶报应面临的质疑
第三章  反馈之美: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善恶报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善恶报应中的反馈
  二  反馈的必要性
  三  反馈的重要性
  四  奖励的作用
  五  惩罚的作用
  六  善恶报应反馈与控制论
  七  对奖励和惩罚的质疑
第四章  儒家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儒家的善恶报应内容
  二  儒家善恶报应的宗教性
  三  道德的宗教
  四  优质的信仰
  五  儒家报应思想中的人性论
  六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特点
  七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道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道教中的承负观念
  三  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的道教报应
  四  道教中“道”与“术”的关系
  五  与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不同
  六  与佛教善恶报应的区别
  七  与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的关系
  八  道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第六章  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佛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佛教报应的儒家道德化
  三  佛教修行方式的道德化
  四  佛教报应的世俗化
  五  佛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六  佛教与民间信仰中的善恶报应
第七章  民间的善恶报应信仰
  一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内容
  二  鬼神的道德化
  三  造神运动与道德神话
  四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功利性和世俗性
  五  信仰的程度
  六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与迷信
  七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作用
  八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思维方式
  九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问题及回应
第八章  文学作品中的善恶报应思想——以《三言》为例
  一  童话般的叙事伦理
  二  叙事的世俗性
  三  叙事中的教化
  四  善恶报应与命运观
  五  价值和影响
第九章  大小传统融会下的善恶报应思想——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一  善恶报应的道德叙事
  二  大小传统的融会
  三  可改变的命运
  四  传统信仰的大全
  五  叙事模式
第十章  善恶报应思想影响下的诗性正义
  一  传统文化中的诗性正义
  二  诗性正义中的命运观
  三  诗性正义下的正剧及悲剧的缺席
  四  诗性正义的渊源
  五  诗性正义的影响
第十一章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与共同体
  一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信仰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的造就
  二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道德共同体的成就
  三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家庭共同体的巩固
  四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的促进
  五  国家政权共同体对善恶报应信仰的引导和管控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集体记忆对共同体的巩固和强化
  七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共同体意识及共同体的形成、稳固和发展
第十二章  善恶报应的制度建构
  一  我国历史上与善恶报应有关的制度
  二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必要性
  三  制度对人的塑造
  四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道德基础
  五  制度建构的有效性
  六  善恶报应制度的内容
  七  其他制度对道德及道德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八  道德制度建构的技术支持
  九  制度与自由
  十  道德制度中有无真正的道德?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探讨了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合理性、价值和影响。在学理上,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角度分析了善恶报应思想所蕴含的道德知识与认知、道德与幸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自利与利人、自律与他律等伦理学基本问题。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中梳理儒家、道教、佛教、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思想的内容、价值、特征以及区别和联系;探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本体论建构、宗教面向、世俗化形态、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传播普及的演进过程。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中,关于道德因果律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相互适应,深刻影响了传统社会的面貌。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传统善恶报应思想及其对道德的影响。本书对善恶报应思想的认识论、价值论、系统论上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传统善恶报应思想在儒家中的本体论建构、在道释两教中的丰富和精致化、在民间传统中的世俗化、在意识形态中的强化以及通过文学艺术而得到进一步传播和普及。本书在逻辑与历史的同意中探究善恶报应思想中蕴含的动机与后果、感性与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德福关系等伦理学问题,探讨其怎样逐步构建和完善理论内涵和形式,以特有的思想内容、逻辑和途径方式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媒体评论
本书力图结合经典从认识论、系统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等方面揭示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深刻伦理蕴涵、发展脉络、价值、影响,为我国当代的道德思想文化及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从传统著作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研究文献,在研究中,与历代人的思想相遇,发掘历代人的智慧,并且与这种智慧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既有利于我们更清楚、更真切地认知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进行对话,也有利于激发我们的道德智慧、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