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史教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书法史教程

29.5 5.0折 59 全新

库存1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碧刚,张力编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423177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1620412

上书时间2024-12-1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碧刚,1975年4月生于安徽枞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安徽大学双聘教授。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名人名家书画报》主编,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等。曾在北京、合肥举办书法个展,共有400余万字著述问世。

2008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书代会代表,北京市第九次文代会代表,安徽省第六次文代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第十三届青岛市政协委员,第七届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常委,荣登2015“北京社会好人榜”,荣获2016“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20“人美年度艺术人物”提名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书法史研究本体及现实意义

第二节书法史研究方法及研究局限

第三节书法史既是艺术史也是文化史

第二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

第一节先秦时期书法

第二节秦代书法

第三节汉代书法

第四节┄魏晋书法

第五节南北朝书法

第六节隋代书法

第七节唐代书法

第八节五代书法

第九节宋代书法

第十节元代书法

第十一节明代书法

第十二节 清代书法

第三章书体的发展·

第一节篆书

第二节隶书

第三节草书

第四节行书

第五节楷书

第四章新时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继承、传承与创新发展

第三节道技并重及人文修养

第四节书法的一级学科建设

第五节进课堂:书法艺术发展的驱动力

第六节书法当随时代应为人民书写

第七节未来展望:由高原到高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1章引论

第一节书法史研究本体及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书法史旨在探讨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通过研究书法史可对书法的源流、发展和各个流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书法史研究的本体是书法和书法家。书法史研究必须注重研究理念、研究视阈和研究方法。学习书法史,从而明确当代书法的特质、方位,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书法史是书法学科的基础、纲要,所以在书法艺术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书法史学因为具有了理论构架、思维的考辨、思想的展现,更符合现代学术思维的特点。在中国古代的书法史研究中,从来没有像现代人的这种有意识的学科追求。书法史强调的是一种历史状态与结果,无论是客观的历史本身,还是史家撰述书法史的结果。将书法史与书法史学作这样的区分,为界定书法史学和书法史奠定了基础。书法史学以书法史为基础,它要对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与现状作总结。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其发展史与汉字的产生过程息息相关。从甲骨文起,文字便成为文化的载体,六经的承传便系于书写的古文字,尤其是隶书。东汉熹平时期,马融、郑玄遍注群经,结合今古文经,朝廷立《熹平石经》为经学权威,书石之体即为隶书,一时轰动朝野。中国的文化依赖于文字传承,文字又依靠书写传承至今。在汉代之前,六经及其他诸子无疑皆由古文字书写,但《六经》及大批先秦典籍皆毁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景帝时废除挟书令,一批躲过秦火用古文字书写的经书如《论语》《孝经》《古文尚书》等被陆续发现,并引发今古文经之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于学官,并置博士弟子员,所取的皆为今文经。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至甲骨文这种相对成熟的文字的产生,中国书法逐渐显露出一种原始而古拙的艺术美。随着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不断变革,加上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演变,中国书法艺术日渐成熟,甲骨文之古拙、秦篆之婉约、汉隶之波磔、唐楷之庄重等,各显神韵。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充分呈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人格和内心世界,并以其特立独行以及源远流长的特点矗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书法是一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书为心画”,个体的差异造就了书法家各自的独特风格,表现出个人的创造与追求。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廙曾经提出“画乃我自画,书乃我自书”观点,实际上是提倡书画的独创精神,也就是在说明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特点。这种彰显个性的追求,在汉代“八分”书流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充分的表现。汉代留存下来的大量“八分”碑刻中,表现出了扁方横式、逆入顺出、波磔扬厉、雁不双飞等模式,风致各异,异彩纷呈。此后,对于艺术创造和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更是蔚然成风。中国书法尽管只有篆、隶、正、行、草五种字体,却出现了难以计数的风格与流派,形成了书法发展史上蔚为大观的繁荣景象。因此有人说,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生动的部分,它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历代书家艺术趣味和精神追求。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发展成为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精神追求的特有的东方艺术。

把书法作为学问进行研究自古就有,书法史上最早的书论产生于汉代,比如赵壹、蔡邕等人就曾有书论流传于世,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开篇就是赵壹的《非草书》。把书法当做一个学科来设置,尤其在现代教育体制之下,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将书法作为专业招收学生始于20世纪60年代,浙江美术学院,1964年和1965年两年共招收五人,1979年开始招收书法方向的研究生,这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及开始把书法作为艺术和学问来研究的时间是一致的。




精彩内容

本书从断代和书体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从先秦时期至清代的历朝历代书法的发展史以及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的发展历程。主要突出“技术层面”的解析,偏重书法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的介绍。本书还介绍了新时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出书法应当跟随时代,为人民书写,创新性地提出了由技入道,以技修道,道技并重的当代书法发展理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