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2 4.9折 ¥ 12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张喜奎,陈少芳,王章林主编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7137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5558472
上书时间2024-12-08
总论
各论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第四节太阳病类似证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第四节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太阴病本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少阴病本证第三节少阴病兼变证
第四节咽痛证
第五节少阴病预后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厥阴病本证
第三节辨厥热胜复证
第四节辨厥逆证
第五节辨呕哕下利证
第六节厥阴病预后
第七章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导读提要
第一节霍乱病脉证第二节霍乱病证治
第八章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导读提要
第一节阴阳易证第二节瘥后劳复证附录一条文索引
附录二方剂索引
一、《伤寒论》的沿革
(一)作者简介
《伤寒论》的作者姓张,名机,字仲景,为东汉末年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拜同郡张伯祖为师习医,曾官居长沙太守。经多年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最终成为一位极有成就的医学家。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经典名著,被后世尊为“医圣”。
(二)作品简介
《伤寒论》系《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约成书于公元200-219年,为仲景晚年的作品。《伤寒杂病论》成书以后,适值黄巾起义、董卓迁都及汉末战乱,以致成书不久即在战火中散佚,未能流传于世。
至西晋时,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整理成册,定名为《伤寒论》。但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对立的战争局面,使王叔和所编次的《伤寒论》又散佚于民间。唐代医家孙思邈,早年未得全书,从而发出“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感叹,直至晚年,才得瞻全,将其收人《千金翼方》,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宋代治平年间,国家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对流传下来的《伤寒论》进行了校正,印刷刊行于世,一般称此本为宋版。今日所见之宋版本,乃是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原版已不复得见。宋金时期,成无己以宋版为底本,对《伤寒论》进行了注释,名《注解伤寒论》,此本即今日之成注本。明清之后,研究注释《伤寒论》的名家辈出,考证成风,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0余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述更丰,并由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写了《伤寒论》的各版教材,成为中医高等院校的主要科目之一。
二、《伤寒论》的成就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是世所公认的,综合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②以平脉辨证为中心,四诊合参,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③理论联系实际,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④集汉代以前方剂学之大成,奠定了方剂学基础,制定了方剂学规范;⑤总结了汉代以前药物配伍、炮制等用药经验,为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方剂被称为“经方”,仲景亦被称为“众方之祖”“医中之圣”。直至今日,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而经方则历千余年而不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三、伤寒的涵义
伤寒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从《伤寒论》的全部内容看,书中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温病等,为论述广义伤寒的专著,但在论述广义伤寒的同时,重点讨论了狭义伤寒的辨证论治。
四、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而言。《伤寒论》的六经来源于《素问,热论》,但又有别于《素问,热论》。《素问,热论》只论述了热证和实证,未具体论述虚证和寒证;在传变上强调日传一经,循环往复;在治法上只简单提汗、泄两法,而无具体方药。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论述了虚实、寒热、表里、阴阳诸证,它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且据邪气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势的进退及治疗、体质等诸多因素,对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归纳综合分析,以闸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消长及立法处方等问题。所以《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既有辨证纲领,又有施治准则;在传变上主张不拘日期,以患者的表现为据;治法上八法俱全,方药俱备,且有外治、针灸之法。
本书以伤寒学六经辨证为主线,结合《伤寒论》原文重点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及厥阴病六经病分证论治的具体实施。结合诸位编者多年临证经验,阐明了《伤寒论》理法方药应用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同时介绍了对内伤杂病的六经辨治思路与方法,对中医的临证思维与经方的临床应用,颇多启发。书中既有基本的条文解析,更引领读者深入剖析诸多疑难点、关键点,从多方面展现了张喜奎教授多年研究伤寒的所思所感、临证心得与创新理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