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中南打八仙音乐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赣中南打八仙音乐文化

7.36 2.3折 32 全新

库存17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晓东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66597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8246735

上书时间2024-12-07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赣中南打八仙音乐文化》由胡晓东著:盛行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窑头打八仙属于仪式音乐之范畴,是赣中南地区吹打乐种之代表,在她的身上,承载了一千多年来梨园戏班在赣中南民间的起落沉浮与兴衰巨变,也浸染了千余年来万安古镇人民的繁衍生息与喜怒哀乐。欲对其研究,首先应立足于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以赣中南为中心的相关地区的文化背景的考察与研究,其中包含了地理、历史、神话、民俗、信仰等跨学科的立体式研究。

作者简介

胡晓东,男,江西万安人。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0-2004),中国音乐学院硕士(2004-2007),中央音乐学院博士(2010-2013),现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国际音理会会员。近期获奖: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博士论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获中国音协第四届“中国音乐评论奖”二等奖。2011年获“王森基金论文奖”资助赴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美国东北大学音乐系、哈佛大学艺术中心考察与交流。2011年获“傅成贤音乐纪念奖”。2010年获西南大学“青年成才奖励基金”。2008年获重庆市教委“教育科研论文奖”等。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课题两项,主研国家级课题一项,出版专著两部。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论题缘起

第二节本论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打八仙音乐历史沿革

第一节历史溯源

第二节流派特征

第三节 师承关系

第三章打八仙音乐一般考察

第一节 窑头打八仙乐社及乐工考察

第二节 打八仙乐器考察

第三节 乐谱考察

第四节打八仙乐队的乐队组合及表演形式

第四章打八仙音乐形态研究

第一节核腔

第二节打八仙仪式音乐中的织字法

第三节 调式及润腔

第四节 旋律发展手法

第五节 曲式结构原则

第六节配器手法·

第五章打八仙音乐文化研究

第一节符号象征论

第二节文化价值论

第三节 文化归属论

第六章打八仙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机制

第一节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

第二节打八仙音乐的保存与发展·

结语

附录一打八仙乐社仪式现场采访实录

附录二肖裕银学艺自述

附录三打八仙艺人使用的曲牌·

附录四 旧时打八仙艺人表演服装、道具

附录五 打八仙仪式音乐常用曲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当代社会文化人类学将人类文化分为概念、行为、物质三种范畴。①仪式既不属于物质范畴的事物,也不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观念,而是付诸实践的一种行为,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把仪式看作是人类宗教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宗教就是由信仰(思想方面)和仪式(行为方面)两个范畴组成的。他说,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整个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领域,一个领域包括所有神圣的(sa-cred)事物,另一个领域包括所有凡俗的(profane)事物。作为宗教构成因素的仪式,属于神圣事物,如果仪式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②他还认为:“无论是谁,只要他真正参与了宗教生活,就会很清楚膜拜给他带来的欢乐、内心的和平、安宁和热烈等等印象,对信仰者来说,这些印象便是他的信仰的经验证明。膜拜并非只是把信仰向外转达出来的符号系统,而是能够把信仰周期性地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手段的集合。不管膜拜在于身体力行,还是在于精神活动,它总是行之有效的。”③格兰姆斯也根据加斯特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推断,他说:“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宗教意识有一个形成的序列——仪式、神话,然后是戏剧。神话和仪式在空间上是平行的,但仪式却是实时性地领先。”④伴随着仪式信仰和仪式行为而出现的仪式音乐,是这个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筹。那么,笔者这次所进行的这项考察与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色彩了。因为笔者就是痴想着,要从赣中南地区仅存的一种民间仪式音乐——窑头打八仙仪式音乐的身上探寻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包括仪式音乐的历史背景、地方风俗、艺术形态、艺人的观念、行为以及仪程背后所折射出的有着该地区人文特质的东西,让故乡这一古老的乐种披光戴月,日久弥香。然而笔者毕竟愚拙,不敢妄谈什么社会文化人类学,只是在海边拾贝,偶尔能从海螺的呼唤声中听见大海的声音。第一节论题缘起一、本论题及研究对象所属领域、范围及性质盛行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窑头打八仙属于仪式音乐之范畴,是赣中南地区吹打乐种之代表。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听着打八仙音乐长大,在打八仙仪式音乐各程式纵横经纬的包围中历经出生、满月、成人、上大学直至婚娶等人生礼仪。因此可以说,笔者完全拥有了作为打八仙仪式音乐“局内人”的话语权。上大学后,我来到中国音乐学院这座民族音乐的摇篮,系统学习了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与讨论,初步储备了科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同时又较好地驾驭了作为“局外人”的视角与观点。关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民族音乐学界所关心的一个热点。所谓“局内人”与“局外人”辨识的标准,我想,应当是看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此处尤指某种音乐文化)二者所处之人文系统(圈子)的关系。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人文“圈子”,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所谓的“局内人”;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所属的人文“圈子”不同,那么,这个研究者就是“局外人”了。与此相关的还有一对名词:“ETIC”和“EMIC”,现汉语通常译作“客位(的)”和“主位(的)”。对于民族音乐学来说,这一对术语最早是由C.西格(C.Seeger)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语言学(语音学)中引入。它们分别采自语音学中“phonetic”(音素的)和“phonemic”(音位的)这样两个对补关系的术语。



精彩内容

本书讲述了盛行于江西省万安县窑头镇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窑头打八仙属于仪式音乐之范畴,是赣中南地区吹打乐种之代表,在她的身上,承载了一千多年来梨园戏班在赣中南民间的起落沉浮与兴衰巨变,也浸染了千余年来万安古镇人民的繁衍生息与喜怒哀乐。欲对其研究,首先应立足于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以赣中南为中心的相关地区的文化背景的考察与研究,其中包含了地理、历史、神话、民俗、信仰等跨学科的立体式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