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53.68 6.1折 8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蔺春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162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1927073

上书时间2024-12-02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蔺春华,兰州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浙江省社科普及基地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专著《王蒙文化人格论》《走向交融共生的民族文化张力——当代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研究》等;担任大型系列文献《茅盾研究年鉴》联席主编。



目录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



内容摘要

《到了东京的茅盾》,作者潘梓年,《认识》第一期,1929年1月。文章指责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一文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反对派“强有力的文字”。

 《对于所谓“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底抬头,普罗列塔利亚文学应该怎样防卫自己——文学运动底新阶段》,作者李初梨,《创造月刊》第二卷第六期,1929年1月。文章针对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批评某些标榜“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极左的观点,对“标语口号文学”等进行了批驳,认为“茅盾的意见是不当的”,是“文学至上主义者的幻想”等。

 《茅盾的<一个女性>》,作者祝秀侠,《海风周报》第六、七期合刊。1929年2月。文章称:《一个女性》中的描写与莫泊桑的《-生》“似乎不相上下”。“不过《一个女性》的描写是不十分深刻的。”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并未臻于成功之境”。“至于作者的思想,他根本上就是站在小资产阶级说话的人。”“他的创作并不是革命文学,里面找不出一点革命的思想。”

 《“一个女性”》,作者徐杰,《海风周报》第十三期,1929年3月。文章对茅盾的《一个女性》提出批评,云:“在我看来这一篇与其说是为小有产者的诉苦,不如说是小有产者时过境迁遗留下的感伤。”作品中“很明显的暴露了作者的思想带了许多虚无主义的倾向,到头只是一个虚无的结局”,这是要“教青年走到痛苦颓废的路上去的”。

 《茅盾的三部曲》,作者复三,《文学周报》第七卷,1929年。文章认为:“在当时的文坛这三部实在是沙漠中稀有的,宝贵的绿洲了,而且它还有它更大的使命,价值和位置的。”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它永久的位置”和“占有特殊的位置”。指出:“我不敢说这三部曲于我们中国青年会有若何大的影响,可是也说不定在最近的将来,青年的生活或将因而起变化,就是退一步说是对时代不负影响的使命,则十六年时代整个社会的面目也已深深地描绘在纸上了。”

 《关于<幻灭>——茅盾收到的一封信》,作者罗美(沈泽民),《文学周报》第八卷第十期,1929年3月。文章认为《幻灭》中的内容,是作者“心绪的告白”。并说:“在当时身当其境者,如燕雀处堂,火将及身而犹冥然不觉的人已不知有多少;看见高潮中所流露的败象,终于目击大厦之倾,而无术以挽救之者,于是发而为愤慨的呼声,这就是我所了解于《幻灭》的呼声。”

 《<幻灭>的时代描写》,作者张眠月,《文学周报》第八卷第十期,1929年3月。文章认为:“《幻灭》虽是很忠实的时代描写,然而它是不含有多量的客观性的,用写实的笔法将整个时代情形显露给我们看。”

 《<动摇>和<追求>》,作者林樾,《文学周报》第八卷第十期,1929年3月。文章称“《动摇》和《追求》是有时代性的作品”。“对于时代的转变,和混在这变动中的一般人的生活,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他能够写得这样深切动人。”“《追求》所描写的也是一般的青年。他们一方面感到理想幻灭的苦闷,一方面仍有奋进的热望,努力在追求新的憧憬;但结果却仍然是失败。”“书中对人物的心理和个性,都写得很深刻。”

 《<追求>中的章秋柳》,作者辛夷,《文学周报》第八卷第十期,1929年3月。文章表示,读过茅盾的《幻灭》《动摇》《追求》之后,“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

 《<幻灭>、<动摇>的时代推动论》,作者钱杏邨,《海风周报》第十四、十五期合刊,1929年4月。文章指出:“我对于茅盾先生 有革命情热而忽略于文艺的本质 和 把文艺也视为狭义的宣传工具 二语,根本上就认为不对。”

 《茅盾与<动摇>》,作者克生,《海风周报》第十七号,出版日期不详。文章对《动摇》提出了批评,说作者“自己感到动摇幻灭了”,便以为社会人群也是“恁地动摇”。文章认为,作家“应当用美善的艺术,去调剂畸形的社会人群的各种病态的心理,用艺术去引导大众向光明的前路迸发,用伟大艺术去感化大众,淘涤大众”。

 《<野蔷薇>》,作者顾仲彝,《新月》第二卷第六、七号合刊,1929年9月。文章认为《野蔷薇》与三部曲“内部的蕴藏可说是一个版子印出来的”。

 ……



精彩内容

 1920年4月25日,黄厚生在《小说月报》第十一卷第四期上发表《读<小说新潮栏宣言>的感想》一文,是茅盾研究的第一篇论文;1931年12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了第一部茅盾研究专著——由伏志英编著的《茅盾评传》,收入十年间茅盾研究的重要论文20余篇,使茅盾研究得到了明显的深化和拓展,并开始走向独立。截至2020年,茅盾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出版的研究专著、论文集、传记、资料汇编等超过百部,发表的论文数以千计,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基于此,本课题全面汇集整理了1920~2020年间关于茅盾研究的论文、论著和部分硕博士论文的要目,还侧重对互联网尚未普及的1990年代以前的论文论著做了内容摘要。力图从茅盾研究的实际出发,为学术界提供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和详实的研究资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