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是风

12.25 3.5折 35 全新

库存58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洁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8475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9639989

上书时间2024-12-02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明洁,祖籍浙江宁波,语言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目录

目? 录

序:来时莫徘徊   魏梦晓  

重庆大厦的一堂人类学课    

有时候他也不晓得  

这个世上谁在性的外头?    

给灵魂以空间    

乌托邦的迷宫    

致伟大的传统    

三个女人一台台的戏  

东哈莱姆的见与证:曼哈顿的精神与玫瑰 

纽约主流文化中的异见者  

2018纽约夏日的碎片  

跋:学者、爱人与母亲  崔璨 

致谢 

内容摘要
    重庆大厦里的一堂人类学课

     正午,九龙,么地道,转过一个街角。平板车吱嘎噶碾过,压扁的包装箱堆得山高。戈登?马修(Gondon Mathews)教授表情严肃,嗖的一下,贴到墙上。我稍一迟疑,就被隔在了山后。好在一截灰白乱发一直在前方铿锵跃动,三步并作两步,我随他从后巷,疾步进入了重庆大厦。

     重庆大厦,弥敦道36到42号。离尖沙咀一步之遥,这个区域,白天黑夜,霓虹闪烁,随手拍都是香港明信片。四周声色犬马,活色生香,唯有“重庆大厦”四个字下的正门,极似巨兽黑洞洞的大口;之上,还有十五层破旧楼面,灰云压城。说汉语的,来这里追忆1994年的《重庆森林》,是乱世里的安慰,主演们的爱情好几个版本了,重庆大厦几乎还是原版;说英文的,捧着《孤独星球》这世界通用的旅游指南,找到香港很廉价的住处,从嬉皮士的年代一晃,也快半个世纪了。我是第三次进入重庆大厦,前两次是在2003年,那一年我在香港教育学院,培训说粤语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教授普通话;从非典肺炎爆发,孤绝地坚守到它悲壮的终结。记得次是在二楼的商场里,人人戴着口罩讨价还价,买到折扣甚好的瑞士手表;第二次是被一位婉约的老师领着,在她男友的护卫下在某个很高楼面的拥挤餐室,遭遇了浓烈到爆的印度咖喱。

     马修教授一进大楼,急行军就变成了他有名的“闲逛”(在他的人类学专著《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里,他坦承这就是“基本研究方法”),忙不迭地与不同肤色的熟人“闲扯”(好像里面都是他的熟人)。一如他得意写到的那样:“在一些境况下受到蔑视的教授,居然能在重庆大厦广受尊重。”(我愿意据此断言,如果其他地方教授已是“叫兽”,而重庆大厦里教授还是教授的话,真正黑暗另类的所在无疑该是前者。)“教授”是马修先生在此处的专用名,他来回穿梭于走廊问,果真如鱼得水,花枝乱颤。迎面走来一名三十多岁的男性:“嗨,哈桑。还好吗?你的生意。”教授指着那人斜挎着的小包,一挤眼。好像回到自己家,我们就近拉开一间南亚食肆的餐椅。“四杯奶茶!”教授大声叫,然后在我耳边低语:“大概二十几块,你付账,他们认识我,不要我钱。”好吧,我很乐意。教授估计已然花甲,奶茶腻甜而有姜辣,但哈桑却还勉强接近《泰坦尼克号》时的莱昂纳多,只是肤色偏棕。他和教授说他的避难申请,表情凝重;向我的文博专业的女儿介绍伊朗,“那个古老文明的两河流域已经死亡了呀”;然后他奉承她的靓丽,也说自己帅且有思想,英语还那么好。

     坐了十分钟,教授去大门口接个人,要哈桑带我们上楼。穿过两条走廊,转了个弯,我们挤上一部老旧的电梯,里面已经有穿纱丽牵着小孩儿的妇人、有个堆着包装盒的手推车,吭哧吭哧,开开合合,无奈挤不下更多,像演魔术,南亚人和非洲人变来变去。到了大概十七层,我们被吐了出来,三平方米空间的三面都是门,哈桑很好绅士地为我们推开其中一扇,又引我们拐过一个通道,再为我们推开两道门,“到了”。我估计这就是马修教授书中写到的,他每周都来的基督教励行会,重庆大厦众多非政府组织之一。前一天在香港中文大学采访,他说每周都去重庆大厦教书,名义上是教不错英文,其实是组织靠前避难者一起讨论靠前时事和人生哲学,也给他们帮些小忙。那些没有工作唯有等待的避难者,需要为着渺茫的未来消磨掉难捱的昼夜。办公室的窗外,吐露港的粼粼波光折射进来,让他的这些话听起来像“情怀贴”。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总得有个基地,我当时想,马修教授是聪明;后来整理访谈,我又写信要他确认,每周六都去?多长时间了?他白纸黑字回信来,“每周,十年”。想起陈奕迅的歌,“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这个有关《十年》的歌,是比我的想法温柔、厚道的。

主编推荐

本书作者近年来侧重于文化人类学研究,在学术论文写作之余,有多篇非虚构的研究札记发表于《文汇报·笔会》《文汇读书周报》《澎湃·思想市场》等媒体。涉及中外文史掌故、田野见闻,聚焦个人、族群的心灵史以及相伴随的社会变迁。本书辑录其中较有影响的篇什,多来源于作者在美国和香港等地访学和调研时候的见闻与心得,以人类学擅长的深描手法,对历史人物、民俗风情、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以探见智识之趣与人性幽光。
 

精彩内容

社会语言学的学术训练,养成了作者符号化的认知习惯与关注变异的阐释风格,这也体现在她对个人境遇、文化景观和社会变革的讨论中。本书辑录的十篇,完成于作者在国内外学术考察和实地调研的路途中,呈现了语言人类学者观察他者的方式,以及由此可以看到的自我与世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