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75 6.5折 ¥ 95 全新
库存79件
作者王恩洋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20594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1601004
上书时间2024-12-02
王恩洋(1897—1964),四川南充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师从梁漱溟学习印度哲学,1922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习佛学,后留于内学院任教,此后十几年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1942年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王恩洋先生通内外学,尤其精通法相唯识学,其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通论》《心经通释》《起信论料简》等二百多种。
导读
佛学通释
重刊《佛学通释》序
本师释迦牟尼佛
有情八苦第二
善恶业道第三
十恶业道第四
十善业道第五
烦恼第六
善法第七
界趣第八
一切法无我第九
缘生第十
唯识第十一
附:佛学解行论
人生哲学与佛学
人生哲学与佛学
《人生学》自序
人生之实相——《人生学》初篇
四十自述
五十自述
佛学论丛
大乘起信论料简
大乘非佛说辩
成立唯识义
佛法真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佛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其学术研究主要以佛学、儒学见长,是欧阳竟无门下著名弟子之一,对近代佛教义学的提振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王恩洋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梁漱溟研习印度哲学,同年12月被捕入狱,服刑4个月。1921年4月,受梁漱溟推荐到南京欧阳竟无门下求学。1925年3月,返回内学院筹建法相大学。1930年,创办龟山书房,并招生讲学。1931年,因生源逐渐增多,即重修龟山书房,扩大其规模,并作《龟山书房记》一文,明确提出了“惟吾之教,儒佛是宗。佛以明万法之实相,儒以立人道之大经”①的办学宗旨。1942年龟山书房被迫停办,同年2月赴内江创办了东方佛学院(后更名为东方文教研究院),并刊行《文教丛刊》杂志。1951年6月,东方文教研究院被川西人民政府接收,王恩洋便返回故里,陆续担任过川北行政公署顾问、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1964年2月5日,王恩洋先生在成都病逝,享年67岁。
一、《起信论》之论争
《起信论》是近代佛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一部论著。1923年,王恩洋撰《大乘起信论料简》一文,提出“《起信论》非佛教论,背法性故,坏缘生故,违唯识故”①,认为《起信论》并非佛法之正理,由此而引发了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的论争。此次论争中,尤以王恩洋与太虚的论战最为激烈。二人论争主要是围绕立论依据、等无间缘可否作缘生义、真如与无明可否互熏、真如可否摄正智等四个问题展开的。
一是立论依据。太虚作《大乘起信论唯识释》认为,马鸣菩萨造《起信论》是菩萨自证心境,故《起信论》所言之“众生心”,指的就是登地菩萨心境,他说:“此论示大乘法,谓‘众生心’。此‘众生心’,既不应指为‘异生心’,摄无漏现行故;亦不应指为‘如来心’,生灭门中摄有漏故;亦不应指为‘真如性’,摄生灭故。虽其意指‘四圣六凡共通之心相’,名为‘众生心’,但除若圣若凡各各之心,别无有一共通之心可得,其共通者只是心之义相,即诸心心所聚皆同觉了,此‘觉了相’等于‘空无我’之诸法‘共相’,不过‘觉了’是一切心心所聚之‘共相’,‘空无我’是一切法之‘共相’而已。共相唯是假名而非实事,则亦不能指‘圣凡共通之心相’谓‘众生心’,故此当‘大乘法’之‘众生心’,唯依据‘亦有漏可代表六凡亦无漏可代表四圣之地上菩萨心’能说明之,此即予谓马鸣菩萨造此论依据点之所在也。”②王恩洋在《起信论唯识释质疑》中以疑点来反驳《起信……
本书为王恩洋佛学研究代表作精选集。本书所选作品涵盖王恩洋先生所著概论性、专论性、注释性三方面,对于学人正确理解中国哲学乃至深入经典,有着深入浅出的指引作用。
本文集辑选近代中国哲学大师王恩洋先生拥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如《佛学通释》《大乘起信论料简》《成立唯识义》《佛法真义》,以及自述生平的自传文章《四十自述》《五十自述》等。恩洋先生学兼内外,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宣扬,尤其专精法相唯识学,其唯识学之造诣,于欧阳大师之下为人。本书所选作品涵盖王恩洋先生所著概论性、专论性、注释性三方面,对于学人正确理解中国哲学乃至深入经典,有着深入浅出的指引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