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本土资源的法理透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本土资源的法理透视

30.38 6.1折 49.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唯等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2577

出版时间200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6756564

上书时间2024-11-3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汤唯,女,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得华东政法大学法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法理学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常务理事。任职期间,一直从事法理学、法史学、比较法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主持重量与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或参编教材及工具书6部;在《法律科学》、《法学》、《文史哲》、《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获省级科研奖励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励3项,并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法文化本体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之解读
第一节 学术语境:法文化观的追问与重述
一、法文化研究的概念阐释
二、法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法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
第二节 法律资源:法律文明的基本要素
一、历史资源与现代资源
二、共性资源与特性资源
三、制度资源与思想资源
四、国家资源与民间资源
第三节 法文化属性:关于本土化的定位思考
一、本土化的论辩
二、本土化的特性
第二章 法文化价值论:中国法律文化之精神
第一节 法律善德:伦理性思维诱惑
一、奇异的公共道德
二、理想的价值标准
三、珍贵的民本观念
第二节 法律精义:国人的文化视野
一、统一观的法理分析
二、和谐观的法理分析
三、社群观的法理分析
四、责任观的法理分析
第三章 法文化样态论:当代中国之法源
第一节 规则之治:法律的标准化形式
一、制定法的法源基础
二、大陆文化模式正名
第二节 法律多元:一张“普洛透斯式”的脸
一、多样性的法渊源
二、多动态的法走向
第四章 法文化体系论:现代法律质料
第一节 权力制约:公法文化的主流精神
一、宪政领域的思想资源
二、行政法领域的思想资源
第二节 运作机理:私法文化的现代变革
一、私法优位的理性初识
二、公私冲突的法律调整
第三节 法在事中:司法文化的客观理性
一、大司法的制度设计
二、非正式的解纷机制
三、典型化的中国方案
第五章 法文化继承论:传统法律文化之特性
第一节 文化记忆: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导读
一、传统法的成文形式和律学体系
二、传统法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
第二节 文化检省:回音壁和反光镜
一、中国法文化之自信
二、中国法文化之超越
第六章 法文化移植论:中西法律文化之博弈
第一节 历史意蕴:西方法文化回溯
一、西方法律文明进程
二、西方法律文明因子
第二节 西方范式:现代中国法文化共识
一、中国法律西方化的历程
二、中国法律西方化的需求
三、中西法律文化异同证明
第七章 法文化成因论:中国法律文化之背景
第一节 法的灵魂:法律文化与社会结构
一、自然秩序与法律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二、社会因素与法律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第二节 法经济学:法律文化与客观基础
一、纳入经济分析法学的学理
二、中国法律的经济思想动力
第三节 政治势力:法律文化与治理方式
一、法律中的政治烙印
二、法治框架下的政治制度
第八章 法文化转型论:中国法律文化之属性
第一节 法文化的流变性:时代变迁的特殊背景
一、农业社会的法文化转型
二、工商社会的法文化转型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法文化转型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转型
第二节 法文化的适时性:当代法律文化工程
一、转型时期法制变革的基本导向
二、转轨时期法治文化的时代表征
第九章 法文化前景论:法律文化之趋向
第一节 人文底蕴:法学发展的基本端倪
一、流行各国的法学思潮
二、中国法学的智慧使者
三、法学质量的现代反思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法治文化的总体设计
一、现代法律文化科学精神的彰显
二、现代法律文化资源整合的路径
三、现代法律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将法的哲学意义、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法的国家功能和社会功能,法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改革,法的伦理化和职业化进程等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也可以说,法律制度是法律文化的框架、基干、骨骼,法律思想是法律文化的血脉、精髓、灵魂;法律制度是法律文化的"形式",法律思想是法律文化的"质料"。任何一种优良的法律文化都意味着从"好的质料"中发展出恰当的"法律形式"。同时,这种法律文化观念的影响绝非涉及一部法典、一个法官、一代法学家,它们往往会较为留存。诸如平等观念、权利观念、自由观念、法治信仰一旦树立,是人类靠精神束缚或者实体惩罚难以消灭的。反向理解,如果将法律文化仅视为"法律制度"本身,则将丧失法律文化的应有解析力,并被认为是一种"跳脱了一般文化语境"的狭隘意识。

     由此分析,思想性的法律文化必然在法律文化研究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只是我们还需要警觉,有时思想性的法律文化形成之后发展比较缓慢,变化比较困难,也常常阻碍着法律改革和进步,导致了制度性法律文化与观念性法律文化的冲突。例如,以传统社会为根基的较为落后的法律思想观念,可能成为现代法制建设的阻力。在此情形下,我们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缔造现代化的法律文明。

     四、国家资源与民间资源

     按照法社会学的论调,法律具有多元属性。法律的这种多元属性,表现在法律文化方面,即为法律文化资源的多样性,起码可以分为国家法律与民间规则两大类别。一方面,国家法律资源靠立法、执法、司法机制正式推行;另一方面,道德规则、社团规则、习惯规则、民间规则、乡村规则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调整行为的作用。尤其后者,是一定社会人们相互间关系基本要求的概括,是通过某种习俗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它们也构成了现代法律资源的基本成分。为此,法学研究可以向内和向外两个方向展开。向内要研究法律思想、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法律机构、法律文本;向外要涉及文化系统的其他因素、环境和条件,如哲学、历史、宗教、伦理、习惯和风俗等。①这种交叉互动的学术研究特色,正是我国法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态。

     ……

精彩内容

     依据“立足中国、聚焦当代、纵横比较、突出改革、关注共性”的学术导向,本专著阐发了法律文化本体论、法律文化价值论、法律文化样态论、法律文化体系论、法律文化继承论、法律文化移植论、法律文化成因论、法律文化转型论、法律文化前景论等九大主题,旨在从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思想资源和制度资源、共性资源和特性资源、本土资源和外来资源、国家资源和民间资源之对比角度,对中国特色的本土法律文化进行立体分析和宏观透视,从而在价值层面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根基和宏观导向,充分展示法律文化不断成熟进步的伟大里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