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所谓的“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而是针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好”家长而言。陈廷编著的《做个坏父母教出好孩子(修订版)》结合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帮助、引导年轻父母走出教育误区,让父母学会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成为真正优秀的父母。读完本书你就会发现,其实“坏”父母才是真正可爱的父母,“坏”父母们的教子之道,值得当下父母们借鉴。
目录
第一章 孩子够不够好,取决于你会不会教
走出“严教”的误区
惩罚,请三思
孩子为什么需要父母“坏”
用孩子的幸福观去教孩子
只做父母,不做家庭教师
榜样的力量
可爱的“者和伙伴”
第二章 钱财是把双刃剑,培养正确金钱观
都是金钱惹的祸
宝贝,我们破产了
别让孩子认为“前途=钱途”
无奈——“草莓族”、“啃老族”
有钱难买幼时贫
金钱来之不易,付出劳动才能得到
培养心里有数儿的小当家
零用钱是要“挣”的——有偿生活机制法
第三章 懂得放手,让孩子在摔打中成长
别把每个孩子都当天才
让孩子独立思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宝贝,这次妈妈听你的
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监督就好
不“侵略”孩子的领土
鼓励家务小能手
背上行囊,妈妈送你远行
第四章 溺爱多祸害,娇儿难成才
“适当不满足”的艺术
让孩子懂得吃苦的珍贵
告诉孩子,吃亏是福
跌倒了不许哭,自己爬起来再走
教孩子学会选择与放弃
教孩子学会有选择地交友
客观地赞赏孩子的优点
及时纠正自负心理
适当给孩子制造“磨难”
第五章 恩威并重,严格与慈爱同等重要
“炫耀”的收获——让孩子为你骄傲
向孩子索要“爱”
孩子,请像我们爱爷爷、奶奶那样爱我们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这个你来教妈妈
宝贝,你能开画展
逆反:越逆越反,越反越逆
第六章 不走寻常路,做个孩子眼中的另类家长
“诱惑”的魔力
妈妈的“谎言”
善于引导孩子淘气的冲动
与孩子签协议是个好方法
孩子说“不”,我说“好”
和孩子一起“追星”
孩子,爱情你可以懂
第七章保持恒久童心,成为孩子心中的“大孩子”
把自己也当成小孩子
孩子,我们能“玩儿”到一起
异想天开又何妨
跟孩子一起体会简单的美感
孩子当道,一切从“慢”
工作狂?请回到办公室去
宝贝,周末是属于你我的
第八章 全情付出, “坏” 家长酌爱也是真诚的
“尊重”是第一道沟通的桥梁
送给孩子一本书
不怕你的“为什么”
不攀比,不伤害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个人看法和要求
拍摄孩子的成长轨迹
孩子,告诉你我的秘密
为实现孩子的梦想,一起努力
内容摘要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可以说是必须的。现在的父母,已经很少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了,相反,更多的父母对孩子也总是赞美居多。然而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做到“奖惩分明”,所以面对孩子,怎样惩罚,什么样的惩罚适度,则很好值得讨论和深思。
事实上,适度的惩罚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孩子懂得何为犯错,该怎样改错,但是过度的惩罚就可能成为“严教”一族,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一旦家长使用的惩罚手段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还伤及了孩子的内心,那恐怕会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
此外,不适度的惩罚还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形成一些错误的思想,相信下面的例子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深有体会:
学校里有些班级常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靠前节是班主任的课。课堂上总是静悄悄的,很多学生甚至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专心听讲,表现得特别守纪律,而第二节是科任老师的课,情况就截然相反了,学生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闹天宫,表现出一副不是班主任的课,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一下了的样子。
试问,为什么学生如此害怕班主任呢?正是因为孩子们害怕惩罚,是不当或过度的惩罚让学生学会了依赖外界的刺激,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此外,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还会犯主观的失误,并且固执己见,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有时会把责任全强加在孩子身上。于是很多孩子只想到的是如何逃避责任,有的孩子渐渐养成了推卸责任的思维习惯。如许多孩子明明做了错事,却谎称是别人做的;或是很多孩子明知道做了错事,却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故意隐瞒自己做过的一切,甚至欺骗父母。过度以及微小的事情所带来的惩罚令孩子接近失去了主观判断的能力,让他们无从分辨错误的大小和性质,只记得住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以至于不择手段地应对。
说了这么多,那么究竟怎样的惩罚才合适呢?面对惩罚,我们又该如何三思而行呢?或许下面的例子能带给父母们一些启示:
王女士的儿子调皮捣蛋得很,一次,他在前排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将几颗图钉放到了那位同学的凳子上,结果那位同学坐下时被扎了,疼得大叫,老师将此事告诉了王女士,王女士气得命儿子两天不许吃饭,在厨房站一夜。老师知道了王女士对儿子的惩罚举措后大为吃惊,赶紧劝王女士不要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太重了。可王女士却觉得儿子过于调皮,轻了根本记不住。于是老师便出主意让王女士的儿子每天负责接送那位受伤的同学上下学,过了没几天,王女士惊喜地发现了儿子的转变,儿子不但总是把那位同学的伤情挂在嘴边,嘘寒问暖,更把家中的创可贴、云南白药带到了学校去给那位同学治病,王女士由此感慨良多,可谓受益匪浅。
P6-7
精彩内容
做个“坏”父母,教出好孩子(修订版)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