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王尧,作家,评论家。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出版学术专著多种,另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八十年代》《纸上的知识分子》等,在《南方周末》《收获》《钟山》等多家报刊开设散文专栏。2021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民谣》。主编余夏云,西南交通大学“雏鹰学者”“唐立新优秀学者”,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和海外汉学研究,曾获2014年度《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18年入选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目录
·地方与全球: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 王 尧 余夏云
辑一:他者的凝视
· 引言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 ——以陆文夫为个案 [美国]冯 进
· 卞之琳——中国现代诗研究 [荷兰]汉乐逸 著 陈圣生 摘译
· 制造记忆的谱系学:对故乡的重新想象 [美国]卡罗琳 · 菲茨杰拉德 著 秦 烨 译
·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美国]王德威
· 解读苏童《碧奴》的神话结构 [美国]李 桦
· 乌托邦里的荒原——格非《春尽江南》 [美国]王德威
· 自我意识的童话:格非与元小说的几个母题 张旭东 著 朱 康 译
· 不确定的历史与记忆:论格非早期的中短篇小说 杨小滨 著 愚 人 译
· 想象往事,叙述历史——重读中国1990年代的三本历史小说 [美国]白睿文
· 去神圣化?韩东和于坚的明确诗观 [荷兰]柯 雷
· 归去未见朱雀航——葛亮的《朱雀》 [美国]王德威
· 丁西林和陈白尘:由喜剧开创一种中国现代戏剧 [美国]吴文思
· 苏童小说中的颓废、革命与自我决定 [美国]桑禀华
· 身体、空间与权力:解读苏童和张艺谋作品中的妻妾文化意象 蔡秀粧2
· 死亡的净土: 《春尽江南》中的雾、毒性和羞耻 [美国]叶 纹
· “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格非,自我定位与先锋作品陈列柜 王 瑾
· 作为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家:叶兆言的激情记忆与虚构历史 徐 刚
· 乡村女孩,城市女人 [美国]纳森 · 雅德利
· 《扎根》书评 宋明炜
· 先锋诗派在中国:以1981—1992年南京为例 屈 夫 黄 梵
· 政治与情感:中国乡土文学中悲剧的重现 [澳大利亚]罗斯玛丽 · 罗伯茨
· 都市伦理:现代性和日常生活的道德 [美国]魏若冰
· 从陌生化视角解读当代中国知识女性 [澳大利亚]李萌(音)
辑二:我们的反思
· 引言
· 英语世界里的卞之琳 周发祥
· 飘向海外的大红灯笼:苏童及其作品在国外 姜智芹
· 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从两部苏童小说法译本谈起 杭 零 许 钧
· 苏童《米》译文中的意象流变与审美价值重构 李梓铭
· 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褚云侠
· 西方视野下的毕飞宇小说——《青衣》与《玉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吴 赟
· 从风格视角看法国对毕飞宇的翻译和接受 曹丹红
· 从《青衣》到The Moon Opera——毕飞宇小说英译本的异域之旅 孙会军 郑庆珠
· 泛乡土社会世俗的烟火与存在的深渊: 西方语境下的毕飞宇小说海外传播与接受 赵 坤
· 翻译美学视角下曹文轩作品英译的审美再现 肖 辉 罗思宇
·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英语国家的译介模式探析: 以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 董海雅
· 莫言、余华和苏童小说在法国的译介 蒋向艳
· 在德语世界的旅行 卢盛舟
· 中国当代小说在韩国的译介接受与展望——以余华、苏童小说为中心 [韩国] 金炅南
·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胡安江
· 杜迈可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贡献 朱振武 王 颖
· 附录 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研究类汇编
内容摘要
对于王德威这样精熟当代西方暴力论式的学人来讲,江南文化会有如此瘆人的结果和表现,当不是意外之事。毕竟历史的构造和起步,都端赖于章法严明的排他律和叙事法,而且愈是那些表面看来运转有序、整齐划一的所在,愈是蛰藏残暴因子的最佳温床。从医院、监狱这样的异类空间,到市井街巷这般的生活世界,福柯所谓的权力法则,如毛细管般无处不在,规训、惩戒着世人的行止,吐露着吊诡的暴力诱惑:扬善必先惩恶。王德威说:“作为一种记忆、评价过往事件的叙事行为而言,历史有其道德训诫的终极目标。然而就在此终极目标达成之前,记述巨奸大恶、佞臣昏君,还有种种常规以外的事物往往成为常态。就此而言,历史只能以负面形式展现其功能,亦即只能以恶为书写前提,借此投射人性向善的憧憬。”同理以推:“江南”既奉温柔敦厚之名,以诗书礼教为任,则其内必然萦怀种种隳礼败德的不堪记忆,并时时召唤各路蛮夷的魍魉身影。
新的时代语境下,这样的蛮夷身影,自不妨来自海外,或言西方。既然古往今来,“江南”的形象必要依托于正反两面的文化拉锯来迤逦呈现,那么,当代江苏及其文学也必然经此路数来一展它巨大的包容力和韧性。全球化的进程,早已驱使万邦来朝的“天下”缩减为万国之一的“中国”2。面对夷物夷器,国人“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的体验进程,促使了欧美诸国的现代化成果不断成为时人热捧、热议的对象,甚至一度衍为历史本体论的原型构造。当初,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汲汲规划国族前景之时,表面上好似启用了一种亦未可知的未来时态,可行文中却处处流露出对已然成形的西方模板的覆辙姿态,以一种完成式的口吻,重讲了一遍西方现代化的故事,对时间的发展表现出了一种根本敌意而非期待。3尽管梁启超的小说,在叙事想象方面乏善可陈,不过,却为今日愈演愈烈的现代化和西化,以及普世主义的论辩,埋下伏笔。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新中国未来记》方才充分显示了它的寓/预言属性。
学者们早已直言不讳地指出,即使现代化不完全等同于西化,但至少也是由西方所激发和底定的。在“冲击一回应”的格局里面,当代中国的文学
主编推荐
《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遴选中外学者研究论文,共39篇,分为“他者的凝视”和“我们的反思”两辑,强调了当代江苏作家多样化的个体经验和书写形态。辑一里的研究者认为,江苏作家无论是在搬演往事或者现实,还是在讲述神话或者童话,都努力把自己变成一种例外状态,追索一种特别的风格。他们所秉持和发扬的传统,运用的技法和意象,均已超越了江苏的界限,变成一种“世界中”的状态。辑二里的文章着力处理当代江苏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和翻译问题,其中有少数几篇文章触及了研究问题。文章往往从语言的应用和交互角度切入,发掘文化观念的差异和龃龉。本书内容切入点新颖,涵盖范围广,可以让读者了解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的接受情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精彩内容
《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本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把世界经验带回家”的主旨,共收录入中外学者39篇文章,分为“他者的凝视”和“我们的反思”两辑。所收论文由点及面,从乡土写实、国族经验、地方记忆、女性身份等角度,重点梳理并分析了当代江苏小说家如毕飞宇、苏童、格非、范小青、鲁敏、葛亮等,诗人如卞之琳、韩东等在全球语境下的个体经验和书写形态,追溯了其作品在海外传播的途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媒体评论
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把世界经验带回家,收录中外学者39篇论文,全面梳理当代江苏作家在全球语境下的个体经验和书写形态
《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遴选中外学者研究论文,共39篇,分为“他者的凝视”和“我们的反思”两辑,强调了当代江苏作家多样化的个体经验和书写形态。辑一里的研究者认为,江苏作家无论是在搬演往事或者现实,还是在讲述神话或者童话,都努力把自己变成一种例外状态,追索一种特别的风格。他们所秉持和发扬的传统,运用的技法和意象,均已超越了江苏的界限,变成一种“世界中”的状态。辑二里的文章着力处理当代江苏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和翻译问题,其中有少数几篇文章触及了研究问题。文章往往从语言的应用和交互角度切入,发掘文化观念的差异和龃龉。本书内容切入点新颖,涵盖范围广,可以让读者了解当代江苏作家在海外的接受情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