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大师国学经典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通史/大师国学经典书系

26.55 4.5折 59 全新

库存2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5702430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1258960

上书时间2024-11-26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中国通史》导读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第四章  中国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编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第八章  鸦片战争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役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第六编  结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内容摘要
     《中国通史》导读——吕思勉先生对中国历史的通解 蒋爱花 一、一部融会贯通的中国历史 中国向来以史学发达著称,有梁启超先生所称的帝王将相的纪传体“二十四史”,有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历史,有以《史通》为代表的史学理论,有包含民间趣闻与名人逸事的野史、笔记,但很少有简明扼要兼具世界眼光的通史性著作。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满足了我对通史性著作的所有期待。 首先,从覆盖的时间上看,吕思勉先生所著的《中国通史》从上古时期民族起源写起,直到作者生活的民国时期。在二十世纪的史学界,凭借一己之力,吕思勉先生完成了一部涵盖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性著作。对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段的具体划分,吕思勉先生有其充分的研究与论证。 其次,从内容上看,全书分为六编。编为绪论,分为历史的定义、民族的形成、疆域的沿革以及本国历史的划分等。第二编为上古史,分为十四章,从上古的民族、上古的社会,写到春秋战国时期。第三编为中古史,分为四十七章,这也是全书的重中之重,涵盖了从秦汉到元明的社会各个层面,即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作者刻意避开正史文献惯用的宏大叙事,而是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言简意赅,却又有发人深省的分析。第四编为近代史,分为二十四章,从明清之际的社会形势写到基督教的传人;从清王朝的内政、外交、武功、内外关系,看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如果只分析内因,还不足以论述清楚中国为什么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作者用大量篇幅讲中国与边疆政权、毗邻国家所打的交道,以及远东的同际形势,进而分析了清代的制度、学术与社会。第五编为现代史,分为二十二章,从资产阶级革命的勃兴到孙中山先生的探索讲起,直到靠前国内形势,革命、战争、侵略、谈判,构成了这一部分的关键词。第六编为结论,只有两章,但是全书的升华之处也在这里,再次关照了中国的民族问题以及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如果检索市面上的中国通史著作,不下百种。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原成书于1923年,旋即成为当时发行量优选的一部中围通史、为什么到现在我们依然要阅读这本《中国通史》呢?编纂史书,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罗列史实、缺乏独立的见解。不得不说,吕思勉先生具有缜密的思考能力以及“鉴古通今”的才华,且因为生活在国家内外交困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对于侵略与战争的历史尤为关注。他不再同于知识的传授,而是透过历史事件将道理讲清楚,分析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吕思勉先生是认可的当时读书最多的人,谭其骧先生评价他为“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的人”。他不仅对“二十四史”相当熟稔,而且对治史也有独到的方法,在学术界被传为美谈。这部《中国通史》所能告诉你的,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 1.有趣的异说 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时,有一次收到同事的一句问候:“殷地,安否?”我会心一笑。 凡是对学术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学界趣闻:美罔的印第安人为什么叫“Indian”呢?有人发现并解读了其中的奥秘:上古时期,中国殷朝的商人流亡到美洲本土,他们思念故土,见面总是询问:“殷地,安否?”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地发音的演化,“殷地,安否”渐渐变成了“印第安”(Indian),并且进一步引申为奥尔梅克文明是我们中罔的殷朝商人创造的…… P1-3

精彩内容
(1)极简中国通史,四五百页,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20世纪20年代,一本书读懂中国上下五千。条理清晰,重要的事情都说得很清楚。(2)观点独特,敢于质疑,书中对于很多历目前已经有了统一定性、评价的人物和史实都给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有些历史任务也做了翻案。如秦桧、岳飞、王安石,观点新颖,看法独特却又引人深思,比如其对秦桧的评价,就比较客观,没掺入什么民族色彩,感情色彩,对于岳飞为人和当时所处环境也做了评价,让人感觉颇为中肯,没有过多渲染英雄色彩和悲情色彩等。(3)史料丰富,任何评价都必有史料支撑,说得清的就是说得清,说不清的坚决不鲁莽评价。比如:说到汉武帝时期的民生问题,引用《史记》中的记载,从富裕到问题丛生,引发思考。

媒体评论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历史学家  顾颉刚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通史了,没有之一。之所以说写得好,一是全书可以说是简史,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重要的事情都说得很清楚,没有让人看不明白的地方;二是观点独特,敢于质疑,书中对于很多历史上已经有了统一定性、评价的人物和史实都给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三是史料丰富,任何评价都必有史料支撑,说得清的就是说得清,说不清的坚决不鲁莽评价。
    ——豆瓣网友  无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