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51.75 7.5折 69 全新

库存53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勇,柴邦衡 著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9292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201344143

上书时间2024-11-05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勇,1969年11月生,吉林九台人。佳木斯工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吉林大学EMBA毕业。现任北京格瑞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及验证审核员。历任某国有上市公司工艺员、工程师、质管办主任,某认证中心副主任、管理者代表等职。在一线企业工作的10年中,主要负责质量技术及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汽车零部件加工、装配、检验技术等过程尤为熟悉,并在制造业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创新思想。在认证机构的实践中,谙熟机构运作、行业规范、审核及审核员管理,对lS09000标准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明显。主持和策划东风日产“绿色专营店认证(160家)”、海尔集团“工贸网点认证(153家)”、“武汉市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认证(20所)”;参与评审“风电企业产品认证”、“燃气具产品蓝火苗认证”、“光伏产品金太阳认证”等大型项目。审核经历主要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5所)、北京空军育翔蓝天幼儿园及北京崇文大地等幼儿园(12所)、东风日产、海尔集团、大重集团、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金风科技、三一重工、隆平高科、美的集团、老板集团、方太、帅康、华帝、万和等企业。
柴邦衡,1937年9月生,浙江诸暨人。清华大学1960届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毕业,历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链传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链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原机械工业部生产许可证和出口许可证专家咨询组首席顾问。1993年开始从事IS09000标准的认证审核、咨询、培训和研究工作,具备各种有关审核和培训的资质。在此领域,著有IS09000丛书一套8册,涉及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审核、设计控制、检验和测量控制、制造过程控制、ISO/TS16949国际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诸方面。曾任第六届吉林省人大常委和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原机械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拔尖人才、吉林英才奖章等荣誉。

目录
ISO 9000丛书序言 
第3版前言 
第1篇ISO 9000族概要 
第1章ISO 9000族概论 
1.1ISO 9000族的定义 
1.2ISO 9000族的构成 
1.3ISO 9000族的发展沿革 
1.3.1ISO 9000产生的背景 
1.3.2ISO 9000族的制定、修订情况 
1.3.2.187版 
1.3.2.294版 
1.3.2.32000版 
1.3.2.42008版 
1.3.2.52015版 
1.4ISO 9000的兴起和发展 
1.4.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4.2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4.3ISO 9000族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标准 
1.4.4我国质量体系认证的发展 
1.4.5ISO 9000热的由来 
1.4.6ISO 9000发展的特征 
1.4.7ISO 9000与TQC 
第2章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1.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 
2.1.2组织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的实施要点 
2.2领导作用 
2.2.1领导作用的概念 
2.2.2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原则的实施要点 
2.3全员参与 
2.3.1全员参与的概念 
2.3.2组织贯彻“全员参与”原则的实施要点 
2.4过程方法 
2.4.1过程方法的概念 
2.4.2组织贯彻“过程方法”原则的实施要点 
2.4.3过程管理的系统方法 
2.4.4组织贯彻“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实施要点 
2.5改进 
2.5.1改进的理念 
2.5.2改进的方法 
2.5.3组织贯彻“改进”原则的实施要点 
2.6循证决策 
2.6.1循证决策的概念 
2.6.2组织贯彻“循证决策”原则的实施要点 
2.7关系管理 
2.7.1关系管理的概念 
2.7.2组织贯彻“关系管理”原则的实施要点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3版目录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3.1概述 
3.1.1ISO 9000:2015版标准的结构及内容 
3.1.2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3.1.3范围 
3.2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 
3.2.1总则 
3.2.2基本概念 
3.2.2.1质量 
3.2.2.2质量管理体系 
3.2.2.3组织的环境 
3.2.2.4相关方 
3.2.2.5支持 
3.2.3质量管理原则 
3.2.4质量管理体系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2.4.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3.2.4.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3.2.4.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他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 
3.3术语和定义 
3.3.1概述 
3.3.1.1ISO 9000:2015术语和定义的修订情况 
3.3.1.2术语的重要性 
3.3.1.3学习术语和定义的要领 
3.3.1.4概念关系及其图示 
3.3.2术语及概念关系 
3.3.2.1有关人员的术语 
3.3.2.2有关组织的术语 
3.3.2.3有关活动的术语 
3.3.2.4有关过程的术语 
3.3.2.5有关体系的术语 
3.3.2.6有关要求的术语 
3.3.2.7有关结果的术语 
3.3.2.8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术语 
3.3.2.9有关顾客的术语 
3.3.2.10有关特性的术语 
3.3.2.11有关确定的术语 
3.3.2.12有关措施的术语 
3.3.2.13有关审核的术语 
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第4章组织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1.1识别和确定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因素 
4.1.2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的理解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2.1相关方 
4.2.2确定相关方及其需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4.3.1确定范围 
4.3.2形成文件的信息 
4.3.3关于不适用的要求的删减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总则 
4.4.2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4.4.3不适用要求的说明 
4.4.4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关系 
4.4.5确定过程控制准则和方法 
4.4.6确定和提供过程所需资源 
4.4.7确定过程职责和权限 
4.4.8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价 
4.4.9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改进的机会 
4.4.10必要范围和程度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第5章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质量方针 
5.2.1质量方针制定、评审和保持的要求 
5.2.2沟通质量方针 
5.2.3质量方针示例 
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5.3.1总要求 
5.3.2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 
5.3.3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沟通和理解 
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1.1确定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6.1.2应对措施的策划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上建立质量目标 
6.2.2质量目标如何实现的策划要求 
6.2.3质量目标示例 
6.3变更的策划 
第7章支持 
7.1资源 
7.1.1总则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总则 
7.1.5.2实施方法和控制要求 
7.1.6组织的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7.5.2编制和更新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第8章运行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1.1策划和控制的基本考虑 
8.1.2策划和控制的内容 
8.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1顾客沟通 
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 
8.3.1总则 
8.3.2设计和开发策划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 
8.3.4设计和开发控制 
8.3.4.1设计和开发活动结果要得到明确规定 
8.3.4.2设计和开发评审控制 
8.3.4.3实施验证 
8.3.4.4实施确认 
8.3.4.5对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确定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8.3.5设计和开发输出 
8.3.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8.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总则 
8.4.2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类型和程度 
8.4.3外部供方的相关信息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财产 
8.5.4防护 
8.5.5交付后的活动 
8.5.6变更控制 
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8.7.1不合格的控制 
8.7.2不合格控制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第9章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9.1.2顾客满意 
9.1.3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内部审核的概念及目的 
9.2.2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 
9.3管理评审 
9.3.1管理评审的策划和实施 
9.3.2管理评审输出 
9.4绩效评价 
第10章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1不符合的应对 
10.2.2保持文件化信息 
10.3持续改进 
10.4改进的工具和方法介绍 
第11章ISO 9004:2009标准介绍 
11.1概述 
11.1.12009版修订的基本考虑 
11.1.2ISO 9004的作用和收益 
11.1.3ISO 9004在质量管理中的位置 
11.1.4成功的组织 
11.1.5过程方法 
11.1.6风险、机会和利益 
11.1.7产品生命周期 
11.2ISO 9004与ISO 9001的比较 
11.2.1适用范围 
11.2.2目标 
11.2.3过程和活动 
11.3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 
11.3.1总则 
11.3.2持续成功 
11.3.3组织的环境 
11.3.4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11.4战略和方针 
11.4.1总则 
11.4.2战略和方针制定 
11.4.3战略部署和方针展开 
11.4.4战略和方针的沟通 
11.5资源管理 
11.5.1总则 
11.5.2财务资源 
11.5.3组织的人员 
11.5.4合作方和供方 
11.5.5基础设施 
11.5.6工作环境 
11.5.7知识、信息和技术 
11.5.8自然资源 
11.6过程管理 
11.6.1总则 
11.6.2过程的策划和控制 
11.6.3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11.7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 
11.7.1总则 
11.7.2监视 
11.7.3测量 
11.7.4分析 
11.7.5监视、测量和分析的信息评审 
11.8改进、创新和学习 
11.8.1总则 
11.8.2改进 
11.8.3创新 
11.8.4学习 
11.9自我评定 
11.9.1总则 
11.9.2成熟的模式 
11.9.3关键因素的自我评定 
11.9.4详细因素内容的自我评定 
11.9.5使用自我评定工具 
11.9.6自我评定的结果以及改进和创新的策划 
第3篇组织贯标与认证 
第12章概论 
12.1概论 
12.1.1贯彻ISO 9000标准 
12.1.2贯标与认证的关系 
12.2组织决策的考虑 
12.2.1战略抉择 
12.2.2利益权衡 
12.3组织贯标与认证的基本过程 
12.3.1认证前期准备 
12.3.2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 
12.3.3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12.3.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改进 
12.3.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 
12.3.6认证后的整改 
12.3.7认证后的保持和改进 
12.4第三方审核和认证过程的典型流程 
第13章组织贯标的基本思路 
13.1坚持“质量管理是组织管理的纲 
13.2贯标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持续、有力的推动 
13.3以ISO 9001为核心 
13.3.1分清质量管理的层次 
13.3.2以ISO 9001:1994为基础 
13.4高、中层干部是关键 
13.4.1组织最高领导 
13.4.2各条线的主管领导 
13.4.3业务部门(包括分支、分厂、车间)领导 
13.5培训是基础 
13.6抓住两条主线 
13.6.1产品和服务质量特性的保证能力 
13.6.2组织自我完善机制的有效建立 
13.7从体系着眼,从过程着手 
13.7.1从体系着眼 
13.7.2从过程着手 
13.8务实 
13.8.1贯标口诀 
13.8.2立足于组织实际 
13.8.3增值 
13.8.4反对一刀切 
13.9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总体同步推进 
13.9.1从部门质量活动调研找差距开始就进行整改 
13.9.2尽早落实管理职责 
13.9.3体系文件和作业文件、记录同步编写 
13.9.4体系文件分期、分批发布实施 
13.10贯标与运行紧密结合 
13.10.1最高管理者态度鲜明 
13.10.2以贯标促生产和服务 
13.10.3对生产或工作计划适度调整 
第14章认证和咨询机构的选择 
14.1概述 
14.2国内、国外认证机构的比较 
14.3认证机构的选择 
14.3.1法人资格和经营机制 
14.3.2认证机构的业绩 
14.3.3专业和专家队伍 
14.3.4工作质量和信誉 
14.3.5费用 
14.4咨询机构和人员的选择 
14.4.1咨询的必要性 
14.4.2咨询师的主要任务 
14.4.3咨询机构和人员选择的基本考虑 
14.4.4咨询与认证分离 
第15章获证后组织深入贯标问题 
15.1全面深入贯彻ISO 9000标准 
15.2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标志和评价 
15.3开展产品和服务审核及过程审核 
15.3.1产品和服务审核 
15.3.2过程审核 
15.4可信性管理 
15.4.1基本概念 
15.4.2管理职责 
15.4.3产品和服务或工程项目通用的大纲要素 
15.4.4产品和服务或工程项目专用的大纲要素 
15.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15.5.1基本概念 
15.5.2计量确认体系的要求 
15.6按ISO 9004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15.6.1组织按ISO 900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收益 
15.6.2实施ISO 9004的注意事项 
15.6.3自我评定 
15.6.4持续改进的过程 
15.7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15.7.1概述 
15.7.2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15.7.3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15.7.4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 
15.7.5测量系统分析(MSA) 
15.7.6基础统计过程控制(SPC) 
第16章卓越绩效模式 
16.1概述 
16.1.1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 
16.1.2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 
16.1.3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 
16.1.3.1“大质量”概念 
16.1.3.2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16.1.3.3更加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 
16.1.3.4更加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 
16.1.3.5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6.1.3.6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 
16.1.3.7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16.1.4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 
16.1.4.1远见卓识的领导 
16.1.4.2战略导向 
16.1.4.3顾客驱动 
16.1.4.4社会责任 
16.1.4.5以人为本 
16.1.4.6合作共赢 
16.1.4.7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16.1.4.8学习、改进与创新 
16.1.4.9系统管理 
16.1.5组织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16.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内容 
16.2.1领导 
16.2.1.1组织的领导 
16.2.1.2社会责任 
16.2.2战略 
16.2.2.1战略制定过程 
16.2.2.2战略和战略目标 
16.2.2.3战略部署 
16.2.3顾客与市场 
16.2.3.1对顾客和市场的细分 
16.2.3.2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了解 
16.2.3.3顾客关系和顾客满意 
XVIIXVIII16.2.4资源 
16.2.4.1人力资源 
16.2.4.2财务资源 
16.2.4.3信息和知识资源 
16.2.4.4技术资源 
16.2.4.5基础设施 
16.2.4.6相关方关系 
16.2.5过程管理 
16.2.5.1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16.2.5.2过程的实施和改进 
16.2.6测量、分析与改进 
16.2.6.1提要 
16.2.6.2绩效测量 
16.2.6.3绩效分析和评价 
16.2.6.4改进与创新 
16.2.7结果 
16.2.7.1总则 
16.2.7.2产品和服务的结果 
16.2.7.3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16.2.7.4财务结果 
16.2.7.5资源结果 
16.2.7.6过程有效性结果 
16.2.7.7领导方面的结果 
16.3卓越绩效评价要点 
16.3.1对“过程”的评分要点 
16.3.2对“结果”的评分要点 
16.3.3卓越绩效评分过程 
16.3.3.1了解组织 
16.3.3.2逐项的定性评价 
16.3.3.3逐项的定量评价 
16.3.3.4综合评价 
16.3.3.5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根据ISO9000标准变化,本书对第2版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全书分为3篇16章:第1篇为ISO9000族;第2篇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3篇为组织贯标与认证及认证后深入贯标的有关问题。本书准确介绍和详细解释了2015版ISO900、ISO9001标准(ISO9004由于本书交稿时尚未发布新的版本,故未做特别修订);针对理解新标准以及贯标和认证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经实践验证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对获证后组织如何深入贯标、提高绩效的问题,提供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