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
  • 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
  • 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

10 2.9折 34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 著;陈昕 编;董志强 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0

一路读天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 著;陈昕 编;董志强 译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3218512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0页
  • 字数 287千字
  • 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博弈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至关重要。且与各门行为学科——从生物学和经济学到人类学和政治科学——关系重大。然而。正如《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所论证的,单靠博弈论并不能彻底解释人类行为,应辅之以各门行为科学所尊崇的关键概念。赫伯特·金迪斯指出,离开渊博的社会理论,博弈论不过是唬人的技巧。而离开博弈论,社会理论则只是一项残破的事业。《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带领我们重新审视博弈论工具的有用性。并教授我们运用恰当的分析工具,来打通各门行为科学的经脉。
【作者简介】
  赫伯特·金迪斯(Herbert Gintis),教授,著名博弈论社会科学家,全球知名复杂性研究机构Santa Fe Institute经济学项目组核心成员。

  董志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出版过《合谋与公司治理》、《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身边的博弈》、《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等十余部著译作。
【目录】
1 决策理论与人类行为

1.1 信念、偏好和约束

1.2 理性行动的含义

1.3 偏好为何是一致的?

1.4 时间不一致性

1.5 贝叶斯理性与主观先念

1.6 期望效用的生物学原理

1.7 Allais和Ellsberg悖论

1.8 风险与效用函数的形状

1.9 展望理论

1.10 决策制定中的直觉推断和偏误

2 博弈论:基本概念

2.1 扩展式

2.2 标准式

2.3 混合策略

2.4 纳什均衡

2.5 纳什均衡的基本定理

2.6 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7 划拳

2.8 性别战

2.9 鹰-鸽博弈

2.10 囚徒困境

2.11 Alice、Bob和设计者

2.12 效率加强型设计者

2.13 相关均衡解概念

3 博弈论与人类行为

3.1 自虑与他虑的偏好

3.2 行为博弈论的方法论问题

3.3 匿名的市场交换

3.4 利他给予的理性

3.5 有条件的利他性合作

3.6 利他性惩罚

3.7 劳动市场上的强对等性

3.8 利他的第三方惩罚

3.9 群体中的利他与合作

3.10 不平等规避

3.11 信任博弈

3.12 性格美德

3.13 偏好的情景特征

3.14 利他合作的黑暗面

3.15 合作规范: 跨文化的差异

4 可理性化与理性的共同知识

4.1 认知博弈

4.2 一个简单的认知博弈

4.3 性别战认知博弈

4.4 劣策略与屡劣策略

4.5 剔除弱劣策略

4.6 可理性化策略

4.7 剔除严格劣策略

4.8 理性的共同知识

4.9 可理性化和理性的共同知识

4.10 选美

4.11 旅行者困境

4.12 修订版旅行者困境

4.13 全局博弈

4.14 CKR 是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前提

5 扩展式可理性化

5.1 逆向归纳法与劣策略

5.2 子博弈完美

5.3 子博弈均衡和不可信威胁

5.4 意外考试

5.5 逻辑悖论的共同知识

5.6 重复囚徒困境

5.7 蜈蚣博弈

5.8 逆向归纳法路径之外的CKR失效

5.9 无限的囚徒困境如何进行

5.10 知识的形式逻辑

5.11 逆向归纳法与扩展式的CKR

5.12 理性与扩展式CKR

5.13 关于CKR的非存在性

6 混合问题:纯化与推测

6.1 为什么采取混合策略?

6.2 Harsanyi的纯化理论

6.3 正直和腐败的声誉模型

6.4 正直和腐败的纯化

6.5 认知博弈:作为推测的混合策略

6.6 复活纯化的推测方法

7 贝叶斯理性与社会认识论

7.1 性别战:化干戈为玉帛

7.2 设计者胜过逆向归纳

7.3 产权与相关均衡

7.4 作为相关均衡的惯例

7.5 相关策略与相关均衡

7.6 相关均衡与贝叶斯理性

7.7 共同先验的社会认识论

7.8 公共知识的社会认识论

7.9 社会规范

7.10 规范演化与博弈论

7.11 商货

8 共同知识和纳什均衡

8.1 二个博弈中纳什均衡的条件

8.2 一个三人反例

8.3 共同知识的形式逻辑

8.4 知识的共性

8.5 涵养女士

8.6 涵养女士与知识共性

8.7 同意不一致

8.8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终结

9 反身推理与均衡精炼

9.1 完美、完美贝叶斯和序贯均衡

9.2 不可置信的威胁

9.3 不合理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9.4 LBR拣选出序贯均衡

9.5 Selten马:序贯准则vs. LBR准则

9.6 Spence信号模型

9.7 非相关的节点增加

9.8 不适当的序贯均衡

9.9 二阶前向归纳

9.10 不考虑直觉标准的啤酒和蛋卷博弈

9.11 不合理的完美均衡

9.12 非充分理由原则

9.13 诚实沟通原则

9.14 归纳:前向是稳健的,后向是脆弱的

10.人类社会解析

10.1 解释合作:概述

10.2 重返Bob和Alice

10.3 无名氏定理

10.4 不完美公开信息下的无名氏定理

10.5 具有私有信号的合作

10.6 对无名氏定理的一次喝彩

10.7 公共品博弈中的利他惩罚

10.8 利己主义合作模型的失败

11.产权的演化

11.1 禀赋效应

11.2 地盘权

11.3 小孩的产权

11.4 非人类动物中对占有的尊重

11.5 私人产权均衡的条件

11.6 产权和反产权均衡

11.7 一个反所有权均衡

11.8 结论

12.行为科学的统一

12.1 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生物模式

12.2 人类交流的文化和生理学

12.3 生物和文化动态学

12.4 规范理论:社会学模式

12.5 规范的社会化和内化

12.6 理性选择:经济学模式

12.7 审慎选择:心理学模式

12.8 应用:成瘾行为

12.9 博弈论:生存的万能宝典

12.10 认知博弈与社会规范

12.11社会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

12.12 观点碰撞:生物学

12.13 观点碰撞:经济学

12.14 观点碰撞:心理学

12.15 结论

13 总结

14 符号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