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
本店经营正版图书 两天左右发货 如果有着急发货的请不要下单
¥
35.88
5.2折
¥
69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艾佳慧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艾佳慧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34225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4页
-
字数
452千字
- 【内容简介】
-
《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试图从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经济学视角探讨如何回应大国转型背后的法官管理难题和法治难题。基于长期的法院调研和2000多份法官调查问卷,尝试描绘当代中国真实的法官群体及其面临的制度环境,不仅在当代司法改革的历时语境中尽力概括一个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法官管理模式,更以一种“同情式理解”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中国法官和中国法院在具有强烈路径依赖性的宪制架构下的种种“不得不”。此外,《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也致力于打通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之间的理论藩篱,并试图勾连起司法制度研究与诉讼法学研究之间隐秘的理论通道,更进一步,探讨法官管理和程序法治,甚至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更一般性的理论问题。
虽然中国法院深度“嵌入”在既有“条块”之间既结合又制衡的宪制架构中,但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应该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推进法官的分类管理,并为审判型法官的培养和专业司法知识的积累提供制度基础。因为, 面对当代这样一个历史变革期,正在到来的超大规模的复杂社会要求一种普遍性的规则之治以及足以支撑这套法治有效运行的审判型法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也是《大国转型中的法官管理——信息、激励与制度变迁》的基本立场。
- 【作者简介】
-
艾佳慧 四川成都籍,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少时因成绩不佳而一度辍学,后发奋图强,几经坎坷,终与学术结缘。以西南交大峨嵋分校数年“黑板经济学”(科斯语)的教学经历,转而研习社科法学,是变,也是未变。北大九年,从法律“小白”(法律硕士,而且还是非法本法硕!)到法律社会学再到法律经济学,承蒙北大法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诸位师长关心、鼓励和鞭策,惟潜心学问、努力科研以为报答。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司法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法实证研究。任职南大以来,除了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和法理学等常规教学任务,还长期讲授法律方法论,因此近年来,除了反思和批判法律的经济分析理论,理论兴趣渐由司法制度研究转向如何用社会科学方法补强传统的法学方法论,但研究成果至今尚无。喜欢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真实中国的法律制度运行状况,也喜欢参加由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共同参与的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努力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传统的法学领地以促进法学研究的发展。
在Law & Society Review(与郑春燕、刘思达合作)、《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法商研究》、《现代法学》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 50余篇。
- 【目录】
-
目录
导论研究当代中国的法官管理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
二、 为什么从法官管理切入?
三、 为什么是当代中国?
四、 相关文献综述
五、 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六、 材料、进路和方法
七、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编制度
第一章转型中国的法官薪酬与遴选制度
——基于激励理论的审思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一个基本的制度组合框架
三、 社会变迁中的法官薪酬和法院初次遴选:外部遴选和薪酬
地方化
四、 法院内部的行政晋升机制:内部遴选和薪酬行政化
五、 大国治理视野下的法官薪酬与遴选制度
六、 简短的结语
第二章司法知识与法官流动
——一个法院内部“治理”的视角
一、 样本概况
二、 为什么频繁调动法官?
三、 为什么忽视司法知识的积累?
四、 更进一步的分析
五、 一点余论
附录:法官调查问卷(一)
第三章中国法院绩效考评制度研究
——“同构性”和“双轨制”的逻辑及其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各级法院绩效考评的“同构性”
三、 同一法院绩效考评的“双轨制”
四、 “同构性”与“双轨制”并存的逻辑
五、 “同构性”和“双轨制”背后的问题
六、 简短的结语
附录:“两权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限度:以C1中院的改革经验为
基础
第四章法官管理的中国模式及其限度(1937—2013)
——谱系学考察与语境论审视
一、 问题的界定
二、 当代中国的法官管理模式
三、 百年司法变迁史上的司法改革
四、 谱系学的考察
五、 语境论的审视
六、 制度变迁的必要性
七、 结语:制度的未来?
第二编后果
第五章中国法官最大化什么?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数据以及相关说明
三、 对数据的初步分析
四、 中国法官的效用函数
五、 一点余论
附录:法官调查问卷(二)
第六章现代程序制度的建构与“失灵”(1978—2012)
——基于法官管理制度和理念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程序法治的建构与“失灵”
三、 程序“失灵”的侧面证据
四、 程序法治为何“失灵”:一个法官管理的角度
五、 两种审判模式和司法理念的竞争与较量
六、 没有司法的“司法”(代结语)
附录1:程序制度的信息价值
附录2:各类司法统计数据一览表
第三编变革
第七章现代化进程中的司法改革(1978—2018)
——理论推演与改革实践
一、 引子:已有的变革经验及其不足(1999—2013)
二、 理论推演之一:明确分类管理与设置调解法官
三、 理论推演之二:重构内部遴选与外部遴选机制
四、 理论推演之三:重建法官的声誉机制
五、 理论推演之四:重构法院的法官管理模式
六、 法官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2013—2018)
第八章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效与困境
一、 引子
二、 一个动态的制度变迁模型
三、 “再任法官”的遴选和薪酬:实践中的入额标准和薪酬
水平
四、 法官员额制的预期目标:实效检验
五、 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制度困境
六、 一点余论
附录:法官调查问卷(三)
第九章目标责任制下的法官管理
——兼论法院扁平化管理的制度基础
一、 引子
二、 “嵌入”“条块”宪制架构中的法院目标责任制
三、 法院内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 目标管理责任制下的考评与奖惩
五、 法院扁平化管理的制度基础
六、 不算是结论的结论
尾论中国理论的可能性和中国问题的复杂性
一、 中国理论的可能性
二、 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和变革的艰难性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