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免疫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套装书请联系客服咨询,默认发一本

5 1.9折 26 九品

库存6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云庆、姚智 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811167986

上书时间2023-11-13

巷子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云庆、姚智 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2
  • ISBN 9787811167986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9页
  • 字数 40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全国医药院校五年制学生和临床医学本科七年制学生,也适用于从事相关医学研究的科技和医务工作者。据此,编者在教材编写上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尽可能使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满足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所需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过程
五、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的疾病
六、免疫学的应用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
一、免疫学开创期(16—17世纪)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
第三节20世纪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贡献

第二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一、抗原的异物性
二、抗原的特异性
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理化性质
二、宿主因素
三、免疫方法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四、其他分类
第四节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
三、J链和分泌片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一、同种型
二、同种异型
三、独特型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主要功能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功能
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D
五、IgE
第五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第六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一、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及其定位
二、人类Ig胚系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第七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结构特点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成员及其分布和识别的分子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补体的命名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
三、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
四、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节
一、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二、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一、溶茵和细胞溶解作用
二、调理作用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四、炎症介质作用
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五节补体系统缺陷与疾病
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缺陷
二、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第五章细胞因子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一、白细胞介素
二、干扰素
三、肿瘤坏死因子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趋化性细胞因子
六、生长因子
第二节细胞因子受体
第三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一、理化特性
二、产生特点
三、作用特点
第四节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
二、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一节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第二节HLA-工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
一、HLA-I类分子的结构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HLA-I类和Ⅱ类分子表达特点及其分布和主要功能
一、HLA-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
二、HLA-工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
三、HLA-I类和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一、单倍型遗传
二、多态性
三、连锁不平衡
第五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五、HLA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的关系

第七章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二、胸腺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
一、淋巴结
二、脾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八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一节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二、体内屏障
第二节固有免疫细胞
一、吞噬细胞
二、树突状细胞
三、自然杀伤细胞
四、NKT细胞
五、细胞
六、B-1细胞
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一、补体系统
二、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
三、抗茵肽及酶类物质
第四节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九章执行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第一节T淋巴细胞
一、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二、T淋巴细胞亚群
第二节B淋巴细胞
一、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二、B淋巴细胞亚群
第三节抗原提呈细胞
一、抗原提呈细胞
二、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概述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四、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二、T细胞活化信号的产生
第三节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二、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一、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五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第六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CD4+效应Th1细胞的形成及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二、CD8+效应CTL细胞的形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十一章免疫耐受
第一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试验
第二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二、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
第三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二、机体因素
第四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第五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第十二章免疫调节
第一节抗原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一、抗原性质、剂量和免疫途径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二、抗原结构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三、高浓度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四、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抑制受体介导免疫调节作用
一、T细胞表面共刺激因子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B细胞表面BCR和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NK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节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二、辅助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细胞毒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四、调节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五、NKT细胞和8T细胞对免疫应答自调节作用
第四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第五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十三章超敏反应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四、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五节各类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四、补体系统缺陷
五、吞噬细胞缺陷
第二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诱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因素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三、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第十六章移植免疫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
三、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四、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机制
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六、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第十七章肿瘤免疫
第一节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
第二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一、适应性(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二、固有(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第三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十八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第十九章免疫学防治
参考书
附录 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