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消失的人 法国畅销天王纪尧姆·米索浪漫悬疑新作,关于爱与陪伴的都市寓言 ,纪尧姆.米索 法国狂销170万册!纪尧姆·米索9787540478797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01-01
本店都是销售的正版二手书图书,正版八成新左右,少许笔记(笔迹),介意者慎拍,发(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极兔,邮政快递),本店全国多仓发货,不支持选择快递(每个仓库合作的快递不一样)发货速度快,择优发货,欢迎您的光临,祝你购物愉快。
¥
11.3
3.1折
¥
36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纪尧姆·米索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78797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9787540478797
上书时间2024-0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会消失的人》是法国畅销天王纪尧姆·米索全新力作,法国狂销170万册,占据畅销榜60周,征服40多国读者。
时间迷宫中的爱情真相,匪夷所思里的人生况味,米索用流畅的叙事、精巧的构思给读者提出了爱与时间的永恒难题,读到最后才会恍然大悟:生命是充满悬念的探索之旅,唯有爱与信念能带我们走出时间的迷宫。
作者简介
纪尧姆·米索,法国现象级畅销小说家,作品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几乎每部作品都能登上法国当年畅销书榜的靠前。代表作包括《如果没有遇见你》《天使的呼唤》《中央公园》等。他的小说充满了悬疑的气息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米索10岁起开始热爱文学,并笃信自己有能成为小说家。19岁时,米索到纽约生活,靠卖冰淇淋赚旅费。那段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他,他带着无数个小说的创意回到了法国。 在拿到经济学的学位后,米索决定成为一名教师。24岁那年,米索遭遇交通事故,所幸并未受伤。但这次意外让他开始思考濒死体验。他构思了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男人的故事,也就是他的靠前本小说《后来》。大获成功的处女作也让他真正开始了作家的生涯,并创造出畅销法国十余年的“米索风格”。
目录
序曲 恐惧史
第一章 二十四风向灯塔
灯塔
遗产
二十四风向
第二章 在那些无法确定的地方
1992 城市之光
1993 苏里文
1994 伊丽莎白
1995 心中的炸弹
第三章 消失的男人
1996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
1997 特别的一天
1998 会消失的男人
1999 幽灵船
2000 俄罗斯浴室
2001双塔
第四章 科斯特洛家族
2002 第三个人的呼吸
2003—2010 时光的脚步
2011 憔悴的心
2012 踽踽独行
2013 雨季
2014 真相,是另外一个
第五章 未完成的小说
解药与伤痛
爱是一座灯塔
2015 第24天
尾声 恐惧史
内容摘要
我们都曾经在人生的逆境中感受过最热烈的欢乐。
纪尧姆·米索著的《会消失的人》讲述的是:一
天,24岁的外科医生亚瑟接受了祖父的遗产——位于科德角的二十四风向灯塔,条件是:永远不能打开地窖里的门。
然而亚瑟未能抵御秘密的诱惑,打开了地窖的那扇金属门。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就从科德角的灯塔地窖来到了纽约的教堂,时间已经是一年以后。
他生命的24年变成了24天,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醒来,不知道自己会在一年的哪一天出现。神秘失踪的祖父,时空旅途中一再相遇的爱人……二十四风向灯塔,究竟是命运的馈赠,还是盘桓不去的诅咒?
他唯一知道的是,他要找到丽莎,找到他的家。
精彩内容
波士顿1991年春6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上午十点整。父亲突然来到我家,带着意大利杏仁蛋糕和柠檬味奶油甜酥卷。
这是他妻子特意为我准备的。
“亚瑟,今天咱们一起过吧。”他一边说,一边打开咖啡机,好像在自己家一样。
去年圣诞节后,我就再没见过他。我靠着厨房的桌子,注视着映在烤面包机金属外壳上的自己:满脸胡楂,头发蓬乱,眼圈发黑,眼窝深陷——全拜睡眠不足和过量的苹果马提尼所赐。我穿着一件高中时买的蓝色牡蛎乐队旧T恤,一条褪色的短裤,上面印着
“巴特‘辛普森”。昨天晚上,在值了四十八小时班之后,我和维罗尼卡·耶朗斯基一起去赞琪酒吧豪饮了一番。在我们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所有护士里,她是最性感、最开放的一位。
这位波兰美女和我一起过了夜,但很明智地在两小时前悄悄离开,还顺便带走了她那包大麻和卷烟纸,成功地躲过了我父亲。他是我们医院外科的大人物,被他撞见会十分尴尬。
“来杯双份意式浓缩咖啡吧,这是新的一天最好的清醒剂。”弗兰克·科斯特洛说着,把一杯浓咖啡放在我面前。
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大麻味,他打开窗子通风,没说什么。我一面大口吃着点心,一面用余光细细打量父亲。他两个月前刚过完五十岁生日,但头顶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不止十岁
。尽管如此,他还是魅力十足。他脸形匀称,长了一
双保罗·纽曼那样的蔚蓝色眼睛。那天早上,他没有穿名牌西装和定制皮鞋,而是穿着一条旧的卡其色长裤、一件磨破了的卡车司机款套头衫,还有一双厚重的粗皮工装鞋。
“钓竿和鱼饵都在小卡车里。”他一边说一边喝光杯子里的黑咖啡,“如果咱们现在出发,中午前就能赶到灯塔那里。到时候吃快点儿,咱们就有一下午的时间钓鱼了。要是收获还不错,我们就去农舍里做锡纸烤鱼,加点儿番茄、大蒜还有橄榄油什么的。”他跟我说话的口气就像我们前一天才分开似的,虽然听上去有些不真实,但至少没让人感到不舒服。
我呷了一口咖啡,琢磨着他突然要和我一起出门钓鱼
的念头到底从何而来。
最近几年,我们几乎没什么联系。我就快二十五岁了,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俩接手了祖父创办的家族企
业——一家位于曼哈顿的小广告公司。公司运作得不错,有望在未来几周内被一家大型传媒集团收购。
而我,一直以来都和这些家事保持着适当距离。
我是家里的一分子,但却是“游离在外”的一分子,有点像那个生活在国外的放荡不羁的叔叔,就算错过感恩节晚餐也不会让家人恼火。实际上,一有机会我就尽量去远离波士顿的地方求学:我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读了医学院预科,在伯克利医学院待了四年,在芝加哥做了一年住院实习医生。几个月前,我刚刚回到波士顿,在急诊室开始了第二年的住院医生
工作。我每周大约工作八十小时。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它带来的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在急诊室干活,喜欢直面生活中最残酷的可能性。剩下的时间,我在北区的酒吧里释放忧郁,抽抽大麻,或者和像维罗尼卡·耶朗斯基那样不太多愁
善感的姑娘们上床。
父亲一直不太赞同我的生活方式,但我令他无可指摘:我自己承担上医学院的费用,没问他要过一分钱。我十八岁那年母亲去世,那时我便萌生了离家的想法,不再期望从他那里得到任何东西。这种疏远似
乎没给他带来什么负担,他和众多情妇中的一位结了婚,这个迷人而聪明的女人是他的贤内助——在这一
点上她的确表现非凡。我每年去看望他们两三次,这样的频率让大家都觉得舒服。
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