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活字印木精刻大开本(长27厘米;宽17厘米;高2厘米)《康熙雍正皇帝圣谕广训衍义》十六条
¥
1089
八品
仅1件
作者康熙雍正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7 × 17 × 2 cm
册数1册
货号A-598
上书时间2016-09-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无封皮扉页,刊刻精良,品相及相关内容请以图为准。
- 商品描述
-
《圣谕广训》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满清时期的国教。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衍解释。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考试内容。《圣谕广训》是由清朝官方颁布,并运用政治力使之广为刊行的官样书籍。《圣谕广训》一书的内文,基本上分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雍正〈广训〉两个架构。〈圣谕十六条〉乃摘录自康熙九年(1670)所颁上谕, 每条七字,结构工整,兹列于下:圣谕广训
圣谕广训
1、敦孝弟以重人伦 2、笃宗族以昭雍穆
3、和乡党以息争讼 4、重农桑以足衣食
5、尚节俭以惜财用 6、隆学校以端士习
7、黜异端以崇正学 8、讲法律以儆愚顽
9、明礼让以厚风俗 10、务本业以定民志
11、训子弟以禁非为 12、息诬告以全善良
13、诫匿逃以免株连 14、完钱粮以省催科
15、联保甲以弭盗贼 16、解雠忿以重身命
而「广训」部分,则完成于雍正即位次年(1724)。雍正自云,期望其子民「俾服诵圣训者咸得晓然于圣祖牖民觉世之旨,勿徒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 ,因此就康熙〈圣谕十六条〉各条目,逐一「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 ,而创作了十六篇短文,及一篇序言。至此《圣谕广训》一卷于焉问世(后简称《广训》。
《广训》出现后,不仅被颁发于各地,清朝政府还一再发挥其政治力,命令及诱导官民阅读该书。《大清会典》即载:「雍正二年,御制《圣谕广训》万言,颁发直省督抚学臣,转行该地方文武各官暨教职衙门,晓谕军民生童人等,通行讲读。」 对此,《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圣谕广训」条(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说得更清楚:
「方今(注:即乾隆)布在学官,着于令甲: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并令默写无遗,乃为合格;而于朔望日,令有司乡约耆长宣读,以警觉颛蒙。盖所以陶成民俗,只服训言者,法良意美,洵无以复加云。
意指清朝统治阶级除「命令要求帝国各地区都要于每月初一、十五朗读该读本之一部分」 外,还要求清朝士子凡求取科甲功名者,需熟读该书,无论县考、府考或科考,其中必有默写《圣谕广训》之考试,非但不可有错,亦不得误写或添改。」
自康熙以来,《广训》条文的定期朗读,即与明以来的乡约制度相结合,成为「圣谕宣讲」传统之始。 「圣谕宣讲」后来成了有清一朝地方施政的要目之一,和中国各地民众的团体活动之一。各级官员皆需于每月两次(朔望或初二、十六)举行公开集会,对百姓进行宣讲,并解释《圣谕》。 而雍正《广训》颁布后,「圣谕宣讲」则以该书为宣讲的主要内容。
再者,也许为求宣讲时,平常百姓得以了解「万岁爷的意思」,当时陆续地出现了许多白话解释版的《圣谕广训》。此因定期举行「圣谕宣讲」,本来为的是让被统治阶层通晓并遵行《广训》的条文规约,然而雍正《广训》以简洁文句写成,一般乡野间不识字的百姓们无法了解;加以定期宣讲时,各级官员也需说话材料,因此地方上出现了一些《广训》白话解释本。这些口语化的《广训》版本,极便于宣讲时所用,因而为各省官员所反复刻印,种类极为繁多。然而其中最有名的是《圣谕广训衍义》,以及道光三十年敕颁的《圣谕广训直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