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

65 3.9折 168 八五品

库存4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32-33

上书时间2024-12-02

飞鹏图书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编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69980
  • 定价 1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字数 540千字
【内容简介】
:
    本论文集共有31篇传统色彩理论专业论文,出自国内和国外高等院校、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之手,不仅具备学术性和专业性,体现传统色彩理论领域的研究前沿,而且具有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性研究视野和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文化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是国内第一批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其研究工作也在1980年后全面展开,研究方向涉及美术理论与批评、中外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承担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重点项目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点项目。美术研究所现设美术理论研究室、古代美术研究室、现代美术研究室、民间美术研究室、书法艺术研究室、艺术设计研究室、美术文献研究室及美术创作中心,现有研究人员31名,学术秘书1人。20世纪80年代初,美术研究所曾创办《美术史论》和《中国美术报》,科研人员在美术基础理论、原始美术、宗教美术、石窟与陵墓艺术、古代绘画与书法篆刻、民间美术、漫画史论、20世纪油画、陶瓷及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领域的研究都获得喜人成绩。期间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如12卷本《中国美术史》、14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0卷本《20世纪外国美术丛书》、《色彩的中国绘画》等都已出版并获得奖项。1978年以来,美术研究所已配合研究生院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美术研究人才。美术研究所的另一重要特色,是重视学术社会化工作。20余年来,由美研所策划主办的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对中国当代美术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色彩研究,在不平凡的岁月(代序) 牛克诚

试论《易》理与色彩之“易”法 宋建明 001
生命原型色彩生机信息感应 李 黎   李广元  015
对禅之理解及禅宗色彩观在文人画中的“自行呈现” 王文娟 035
带色的马字 (中国台湾)曾启雄 057
显教佛经中的“五色” 曹英杰 069

终始五德与历代尚色 彭 德 086
尊 白 冯 时 110
在日本备受珍重的中国色彩文化
—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日本]吉村耕治 114
秦汉巫术中的白色元素 曾 磊 127
“杂五色”考 肖世孟 147

回回青、佛头青等蓝色颜料古今名称辨析 王进玉 王进聪 王 喆 161
近代岩绘具
—从透明·不透明造型语言的视角出发 [日本]荒井经 179
美术史中的“黑”、黑色材料与温度的关联性思考 张 乐 192
绘画颜料色变的成因分析及对绘画和保存修复的意义 石东玉 205
在美术馆展示彩色材料
—“颜色的博物志”展览 [日本]降旗千贺子  218

唐代纺织品“草木染”染色工艺探赜 夏燕靖 231
我朱孔阳:传统苏枋染红的彰施实践 邵 旻 269
植物靛蓝颜料与实践研究札记 杨建军 283

锦绣组绮,“色”绝天下 
—明清时期的京绣色彩发展及特点之探析 崔 唯 周 钧 强 凯 298
关于清宫袍服“流行色”的初步报告 章 新 315
叠色中的唐风与和风 [日本]国本学史 335
两种美感交融的壮美秩序 
—谈明清北京城市中轴线色彩 王京红 350  
从“脚色”到“分场”:戏曲舞台色彩的谱式化进程 杨 蕾    365
“艳抹浓妆”:工业背景之下的“非遗”传承
—以深圳沙头角鱼灯色彩为例 肖 浪 382

光与色的交会
—古代中国及日本“叠晕”技法小考 李路珂   397
中国颜色与异域之眼
—从欧文·琼斯看19世纪欧洲视野中的中国色彩问题 陈彦青 414
“金色”意涵及南传佛教建筑装饰中的金水漏印和水磨金漆 赵云川 433
“绘事后素”的文本误读溯源与文物图像再证 王冬松 451

“显微考古”和彩绘文物分析 雷 勇 468
修复学视野下传统色彩叠层构造的再现研究 
—基于已有科学分析结果的技法检证 何韵旺 480
建立于自然观基础上的日本色彩调和论研究 郑晓红 493

内容摘要

一、              缘起   

读本届论坛的主题,立足于“东方色彩:探源·滋新”立场,去探究当下创新之道,联想自己日常实践觉得颇有共识。东西方两大文明与文化板块,交融数千年,如今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如要区别却似乎已是道不明理还乱的境地。作为色彩应用的以创新为目标的实践者,明辨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基因、文脉风貌和成因,明确发展方位,这无论如何都是必修课。所谓“西方”,地跨欧洲、北美、拉美、澳洲和新西兰,以及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地域,其文化表明丰富多彩,然其本质是一脉相承的。相比较“东方”,则更显得多样性。从西方人的文化视野看来,就分近东、中东和远东等多元形态;而从我们自身的立场,就有本土文化、汉字文化圈,再延伸开去,如西亚、北亚、东南亚、中亚和东北亚等。有一点是明确的,所谓“东方”,主要地处地域广大的亚洲。这里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中,除了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属埃及地域)外,其余的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属伊拉克地域)、古印度(位于南亚,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地域)和古中国地域都在这个地域板块中发生。这里人口更密集,民族更多样。当今现存活跃的且传播广泛的宗教均发源于此,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道教等。如今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可见其文化多元,差异甚大,因而亚洲难以有一个“统一文化”可以叙事。

我们所谓的东方,主要是指亚洲“文化大家庭”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影响力的文化大国。从远古到当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是在不断地创造、重传承、大交融、强吸收和持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过来的。在面向未来发展中,如何继续在这样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貌多样,文化多元,“探源·滋新”,找到自己相关文化的源头、千流与流变规律,从而智慧地把握适应时代的文化审美价值取向,创造出时代的佳作方法。

一日,读南怀瑾先生著述的《金刚经说什么》①,先生关于佛教分佛经、佛学和佛法三大部分的论述,以及先生特别注重三者中的佛法修行实践的说法引起笔者的共鸣。他暗合了笔者多年来对古代色彩表现相关研习的心得,也是将中国传统色彩表现思想的本体、色彩表现史纲和传统色彩表达之法做了三大分野。而笔者作为色彩实践的从业者着力的眼光是关于色彩传承与创新之法的实验性探究。事实也是如此,在色彩研究与实践中,保持着“瞻前顾后”“温故知新”的态度,一直是笔者感兴趣的探寻方向。借此拙文将心得与同道分享,并求教于大家。

二、探源求法,原型与转译

笔者从业于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领域研究与实验,面对占地规模广大,角度多维,要素众多且存在感模糊不清的城市色彩,要想清晰地把握实属不易,如何......



主编推荐

本书内容一方面具有跨国家、跨地区的区域性视野,涉及中日色彩文化比较性研究,并从色彩词汇及其认知来讨论中日文化之间张力的互动;另一方面,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创新,本书从语源学、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教育、思想史、文物修复等多角度,综合运用建筑、绘画、戏曲、服饰、古文献、工艺技术、设计、城市空间等讨论传统色彩的技术性使用、色彩的知识生成及观念建构、色彩的当代运用及其展望等。



精彩内容
本书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著的关于传统色彩理论研究的论文集,包括30篇论文,分别由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等地区的色彩学专家,以及中国各高等院校、文博单位的研究人员撰写,对传统色彩理论及其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本书内容一方面具有跨国家、跨地区的区域性视野,涉及中日色彩文化比较性研究,并从色彩词汇及其认知来讨论中日文化之间极具张力的互动;另一方面,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创新,本书从语源学、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教育、思想史、文物修复等多角度,综合运用建筑、绘画、戏曲、服饰、古文献、工艺技术、设计、城市空间等讨论传统色彩的技术性使用、色彩的知识生成及观念建构、色彩的当代运用及其展望等。

媒体评论
本书内容一方面具有跨国家、跨地区的区域性视野,涉及中日色彩文化比较性研究,并从色彩词汇及其认知来讨论中日文化之间极具张力的互动;另一方面,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创新,本书从语源学、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教育、思想史、文物修复等多角度,综合运用建筑、绘画、戏曲、服饰、古文献、工艺技术、设计、城市空间等讨论传统色彩的技术性使用、色彩的知识生成及观念建构、色彩的当代运用及其展望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