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資治通鑑(全二十冊)

现承3–20册 共18本全

38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青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司马光、[元]胡三省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9

装帧平装

货号03610

上书时间2024-04-03

中曹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司马光、[元]胡三省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01839
  • 定价 3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60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全20册)》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成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时间。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录】

标点资治通鉴说明

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述略

胡三省新主资治通鉴序

王磐兴文署新刊资治通监序

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卷第一 周纪一起戊寅(前四○三)尽壬子(前三六九)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安王元年至二十六年烈王元年至七年

卷第二 周纪二起癸丑(前二一六八)尽褒子(前三三)凡四十八年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起辛丑(前三二○)尽憋亥(前二九八)凡二十三年

慎靓王元年至六年报王元年至十七年

卷第四 周纪四起甲子(前二九七)尽戊子(前二七三)凡二十五年

报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

卷第五 周纪五起已丑(前二七二)尽乙巳(前二五六)凡十七年

报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

卷第六 秦纪一起丙午(前二五五)尽憋酉(前二二八)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孝文王元年庄襄王元年至三年始皇帝元年至十九年

卷第七 秦纪二起甲戌(前三七)尽壬辰(前二○九)凡十九年

始皇帝二十年至三十七年二世皇帝元年

卷第八 秦纪三起癸巳(前一一○八)尽甲午(前一一○七)凡一一年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

卷第九 汉纪一起乙未(前二○六)尽丙申(前二○五)凡二年

高帝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 汉纪一一起丁酉(前二○四)尽戊戌(前二○三)凡二年

高帝三年至四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一起已亥(前二○二)尽辛丑(前二○○)凡三年

高帝五年至七年

卷第十一一 汉纪四起壬寅(前一九九)尽憋丑(前一八八)凡十二年

高帝八年至十二年惠帝元年至七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起甲寅(前一八七)尽憋亥(前一七八)凡十年

高后元年至八年文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起甲子(前一七七)尽辛未(前一七○)凡八年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起壬申(前一六九)尽丙戌(前一五五)凡十五年

文帝前十一年至十六年后元年至七年景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起丁(前一五四)尽褒子(前一四一)凡十四年

景帝前三年至七年中元年至六年后元年至三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起辛丑(前一四○)尽丁未(前三二四)凡七年

武帝建元元年至六年元光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起戊申(前二三二)尽丙辰(前三五)凡九年

武帝元光二年至六年元朔元年至四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起丁巳(前三四)尽壬戌(前一一九)凡六年

武帝元朔五年至六年元狩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起癸亥(前二八)尽辛未(前二○)凡九年

武帝元狩五年至六年元鼎元年至六年元封元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起壬申(前一○九)尽壬午(前九九)凡十一 年

武帝元封二年至六年太初元年至四年天汉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起癸未(前九八)尽甲午(前八七)凡十二年

武帝天汉三年至四年太始元年至四年征和元年至四年后元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起乙未(前八六)尽丙午(前七五)凡十二年

昭帝始元元年至六年元凤元年至六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起丁未(前七四)尽憋丑(前六八)凡七年

昭帝元平元年宣帝本始元年至四年地节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起甲寅(前六七)尽己未(前六二)凡六年

宣帝地节三年至四年元康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起庚申(前六一)尽壬戌(前五九)凡三年

宣帝神爵元年至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起癸亥(前五八)尽壬申(前四九)凡十年

宜帝神爵四年五凤元年至四年甘露元年至四年黄龙元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起癸酉(前四八)尽已卯(前四二)凡七年

元帝初元元年至五年永光元年至二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起庚辰(前四一)尽戊子(前三三)凡九年

元帝永光三年至五年建昭元年至五年竟宁元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起已丑(前三一)尽戊戌(前三三)凡十年

成帝建始元年至四年河平元年至四年阳朔元年至二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起已亥(前三)尽丁未(前一四)凡九年

成帝阳朔三年至四年鸿嘉元年至四年永始元年至三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起戊申(前一二尽憋丑(前八)凡六年

成帝永始四年元延元年至四年绥和元年

卷第三十三 一汉纪二十五起甲寅(前七)尽乙卯(前六)凡二年

成帝绥和二年哀帝建平元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起丙辰(前五)尽戊午(前三)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起己未(前二)尽壬戌(二)凡四年

哀帝元寿元年至二年平帝元始元年至二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起癸亥(三)尽戊辰(八)凡六年

平帝元始三年至五年王莽居摄元年至二年始初元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起己己(九)尽甲戌(一四)凡六年

王莽始建国元年至五年天凤元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一二十起乙亥(一五)尽壬午(二三)凡八年

王莽天凤二年至六年地皇元年至三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一十一起癸未二三)尽甲申(一一四)凡二年

淮阳王更始元年至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起乙酉(二五)尽丙戌(二六)凡二年

光武帝建武元年至二年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起丁(二七)尽己丑(二九)凡三年

光武帝建武三年至五年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起庚寅(三一○)尽乙未(三一五)凡六年

光武帝建武六年至十一年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起丙申(三六)尽丙午(四六)凡十一年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起丁未(四七)尽褒申(六○)凡十四年

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中元元年至二年明帝永平元年至三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起辛酉(六)尽乙亥(七五)凡十五年

明帝永平四年至十八年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一十八起丙子(七六)尽甲申(八四)凡九年

章帝建初元年至八年元和元年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起乙酉(八五)尽辛卯(九一)凡七年

章帝元和二年至三年章和元年至二年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起壬辰(九二)尽乙巳(一○五)凡十四年

和帝永元四年至十六年元兴元年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起丙午(一○六)尽乙卯(一一五)凡十年

殇帝延平元年安帝永初元年至七年元初元年至二年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起丙辰(二六)尽甲子(一二四)凡九年

安帝元初三年至六年永宁元年建光元年延光元年至三年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