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放大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放大本)

20.3 7.0折 29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吟 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01776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页数52页

定价29元

上书时间2018-01-31

文史书苑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王铎(1592—1 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0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巇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 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赠汤若望诗》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者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诗卷册页钤有“云谷叶氏家藏”及“南海叶氏云谷家藏”两印, 可知此件曾为叶梦龙(1775-1832)所藏,叶氏友人翁方纲(1733—1818)与钱坫(1744—1806)落有观款。清末民初,此册归裴景福(1854—1926),191 4年上海文明书局刊行《王觉斯诗册墨迹》即借刊此作,1936年原作为叶恭绰所得,二玄社印本中即增见“番禺叶氏”、“恭绰长 寿”等藏印。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兼京师图书馆馆长陈垣曾向叶恭绰借得原件,以细笔描出字框,再以浓墨向拓方式摹出,改原册页格式 为条幅以流传。王铎书法取法高古,振衰立懦,复兴书坛,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铎宗法二王,博采众长,陶铸百家,自成一 体。行草继承清臣,诚悬遗意,又入南宫之室,魄力雄迈,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诚所谓胸罗万斗,自出新意,力矫积习,独标风骨。其结体遒逸劲俊,纵横取势,字体偏长,随意移位,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其章法更是气势夺人,字距紧密,行际错综开合,参差中求平衡,对比中求调和,变化中求统一,险峻中求稳重。如音乐之有节奏,诗词之有韵律,匠心独运。 是将书法艺术从“案上观”推向“壁上观”的始作俑者,开我国书法艺术走向展厅之先河。《赠汤若望诗》为王铎的代表作,实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和揣摩研习之佳本。
  情作序并鼎力推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