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本
¥ 39 8.7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江吟 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19
《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颂》、《天玺纪功刻石》、《吴孙皓纪功碑》,是东吴天玺元年(276),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所立。石呈圆幢形。环而刻之,约二百余字,在宋代以前已断为三截,所以又俗称《三断碑》、《三击碑》。原石旧存江苏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天禧寺,几经辗转搬迁,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
现存拓本中,传世最早的是宋拓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次是明拓本。,最晚的是焚毁前的清拓本。此外,还有焚毁后的重刻本数种。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指出:“《天发神谶碑》若篆若隶,字势雄伟,相传乃象(皇象)书也”。又传为苏建所书,因碑文残缺,无从查考。皇象,字休明,广陵郡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仕东吴,官至侍中,幼工书,善篆、隶、章草。张怀璀以为:“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号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休明章草入神”,皇象书法与严武的棋,曹不兴的画等八人的不同绝技被誉为八绝,《抱朴子》更有『书圣者,皇象』之说,为东吴时代书法第一人。
所谓若篆若隶,其形构为篆,其纵画取古法之悬针,为东汉碑刻至魏《三体石经》时流行的篆书笔法,是为若篆者;其横画略见波势,起笔处则采用曹魏时流行的“折刀头法”,体势上取方整,亦别于小篆,是为其若隶者。其横竖起笔均用“折刀头法”,故世称“倒薤篆”,芒角外露,笔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它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表现出兼融锋锐魂丽与雄伟奇崛的审美特征。
通篇碑文斩截劲峭,意态奇崛,用笔方折为主,结体紧敛,体势宏阔兼篆隶意,临习时应注意方中寓圆,起笔方向感丰富,忌程式化,线条方而不扁,弧而不媚,造型稳中见奇。可结合《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一并临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