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38 38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生民

出版社金城

ISBN9787515500249

出版时间201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58页

字数250.000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16-07-15

五桂楼学术书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原价:38.00元
作者:杨生民
出版社:金城
出版日期:11/01/2011
ISBN:9787515500249
字数:250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一书是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的考察和研究。从历史上看,西周治国用礼制。学派思想、学派文化*初是在春秋末年产生的,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就用学派思想为指导治国。
内容提要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  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目录
章 商鞅变法与秦治国的指导思想 节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春秋时期重民轻天思想的发展  二、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改革 第二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指导思想的确立  一、卫鞅变法与变法的内容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秦继续改革与先易后难、远交近攻的策略思想  一、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二、远交近攻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第四节 秦统一前后学术思想政策的演变  一、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学术思想的变化  二、秦始皇统一各国的条件与意义  三、秦朝速亡的学术思想原因考察 第五节 法家学说的发展、蜕变及其历史命运  一、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出现与发展  二、战国中期以后法家思想的蜕变  三、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历史使命第二章 西汉初期的学术与治国思想 节 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的出现  一、汉初刘邦对治国人才与思想的寻求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提出与推行全国 第二节 文景时的无为而治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令民铸铁、开矿,促进工商业发展  二、减轻徭役、田租,发展农业生产 第三节 以法治国、恢复发展道德与学派文化  一、废除秦暴政苛法内容概述  二、汉初以法治国的历史特点  三、重视道德建设、关心民众疾苦  四、初步恢复与发展学派文化 第四节 汉初学术思想政策中应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道家思想在汉王统一国家过程中的作用  二、文景时期其他学派的作用与影响 第五节 从无为而治治国到“仁政”的实现第三章 汉武帝时期学术与治国思想的演变 节 罢黜百家与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一、“罢黜百家”始于何时考  二、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三、公孙弘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结语 第二节 汉武帝尊儒术、重法治与悉延百端之学  一、尊儒术  二、重法治  三、悉延(引)百端之学  四、武帝在思想文化上的失误 第三节 汉武帝搜求遗书与倡导诗、赋的贡献  一、搜求、收藏遗书对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乐府歌诗与汉赋的发展 第四节 论武帝“悉延百端之学”与董仲舒的区别  一、汉武帝与董仲舒对法家态度的区别  二、“灭息”百家学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吗?  三、结语第四章 董仲舒的神学思想与思维模式新探 节 董仲舒的神学思想与对匈奴的态度  一、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中的神学思想  二、《汉书?仲舒传》夸大董仲舒功绩的事例考  三、董仲舒有“有王佐之材”吗? 第二节 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巫术的关系  一、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与巫术文化  二、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内容与遭遇  三、关于天人感应说的评价问题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关系、阴阳五行说与“原始思维”  一、董仲舒对天人关系与天人感应的论证  二、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  三、应注意不同思维方式、方法的作用不同 第四节 董仲舒的历史观与天人感应说  一、董仲舒的历史观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社会前进的动力  三、天人感应说在武、昭、宣时期的遭遇  四、方士与董仲舒神学思想的异同第五章 元、成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与西汉的衰亡 节 宣帝时“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  一、“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的内涵  二、汉元帝“纯任德教”的社会后果 第二节 外戚王氏专权与王莽篡汉立新  一、外戚王氏专权打击正直朝臣事例考  二、王莽专权与篡权立新第六章 西汉后期谶纬的发展及其在东汉的兴衰 节 西汉后期谶纬神学的内容与出现 第二节 谶纬神学在政治上的作用与后果 第三节 反对谶纬的意见与谶纬的衰败附录 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