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 闽南打城戏文化生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 闽南打城戏文化生态研究

48 48 九五品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骆婧

出版社厦门大学

ISBN9787561546413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527页

字数460.000千字

定价48元

上书时间2016-02-08

五桂楼学术书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闽南打城戏文化生态研究
原价:48元
作者:骆婧
出版社:厦门大学
出版日期:05/01/2015
ISBN:9787561546413
字数:460000
页码:5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借鉴西方“文化生态学”和本国戏剧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打城戏为研究个案,梳理出对剧种发展产生影响的文化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疏密关系形成“打城戏文化生态系统结构”。分别考察了打城戏四个时期的文化生态状况。个时期是剧种萌芽期,源自祖先崇拜的超度仪式成为刺激文化生态发育的源头,而文化大环境的相对稳定,为剧种的萌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个时期是剧种成熟期,民间艺术成为巩固文化生态结构的主导因素,而文化大环境的巨变,无形中刺激了小环境的壮大与剧种的鼎盛。第三个时期是剧种衰微期,政治成为导致文化生态异变的主导力量,文化小环境的独立性消失,打城戏畸形发展,走向衰微。第四个时期是剧种濒危期,市场经济的回归与现代化进程既为剧种提供契机,同时也迫使剧种发展进入瓶颈。打城戏在夹缝中挣扎的结果,是日渐淡化剧种特性,造成剧种的濒危。
目录
章 绪论 一、从当代戏曲剧种研究说起 二、西学东渐的文化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可行性分析: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相关研究评介 四、典型个案:闽南文化与打城戏第二章 打城戏文化生态系统 节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的基本概念 一、文化物种与文化环境 二、文化大环境与文化小环境 三、文化生态位 四、剧种外生态与内生态 第二节 二元核心要素 一、仪式戏剧之本质:仪式,还是艺术? 二、打城戏文化生态的二元核心要素:信仰艺术 第三节 戏曲种群与剧种生态链 一、“闽南戏曲种群”的形成 二、关于“剧种生态链” 第四节 民系性格与文化生态 一、民族性格与民系性格 二、民系性格与剧种文化生态 第五节 打城戏文化生态系统结构图第三章 神圣突围:民间信仰与剧种的萌芽 节 闽南的祖先崇拜与超度观念 一、从灵魂崇拜到祖先崇拜 二、祖先崇拜的衍生物:孤魂崇拜 三、超度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打城仪式:闽南佛教“打地狱城” 一、闽南的丧葬仪式 二、从史料看闽南佛教“打地狱城” 三、“打地狱城”中的表演内容 ——从“猪猴搬演”说起 四、“打地狱城”全貌初探 第三节 打城仪式:闽南道教“打天堂城” 一、从史料看闽南道教“打天堂城” 二、对闽南“打火光”超度仪式的田野调查 三、“打天堂城”的戏剧性因素 第四节 民间艺术与戏剧的萌芽 一、民间曲艺与剧目的初成 二、民间“阵头”与表演艺术的发端 三、泪光中的狂欢:从丧仪到戏剧 第五节 宗族制度与家族戏班的成立 ——以“兴源班”为例 一、闽南的宗族制度 二、宗族戏班的形成 ——以“兴源班”为例 三、宗族制度与仪式戏剧 第六节 传统社会的文化大环境 一、保守经济与族田制度 二、禁戏——暧昧的政治态度 三、意识形态的大一统第四章 海纳百川:民间艺术与剧种的成熟 节 民间文艺与剧目的拓展 一、对兄弟剧种的移植与借鉴 ——以《目连救母》为例 二、对民间信仰及传说的加工 ——以《陈靖姑脱胎祈雨》为例 三、对通俗小说的改编 与创造 ——以《少林寺》为例 四、宗教仪式的艺术化表现:仪式小戏 第二节 民间音乐与剧种声腔的确立 一、方言的运用 二、闽南宗教音乐与打城戏 三、闽南戏曲音乐与打城戏 四、宗教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互融 第三节 民间技艺与舞台艺术的开创 一、杂技表演:从“掷(献)铙钹”到“翻九楼” 二、魔术表演:从“刺肚穿肠”到“开大笼” 三、武术表演:从“打破酆都”到“南拳北腿” 四、舞台美术的发展 第四节 民间信仰与演出市场的扩张 一、民间信仰与中国戏曲:戏曲社会功能论 二、打城,为谁而“打” 三、打城戏演出市场的发掘与扩张 四、两路并进与剧种合流 第五节 戏俗、禁忌与止步 一、“对棚”演出与艺术竞争 二、神鬼表演与剧目禁忌 三、审美取向与剧种缺失 四、戏俗与剧种的止步 第六节 文化大环境的变迁 一、政治“真空”与民间势力的崛起 二、“戏捐”政策与安全保障 三、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民间的抵制第五章 揠苗助长:政治主导与剧种的式微 节 政治导向下的戏剧改革运动 一、闽南“戏曲改进运动” 二、剧种抢救热潮 三、戏曲剧种覆没 第二节 曲折的“改戏”之路 一、“香花”与“毒草”:剧目审查标准的确立 二、对闽南戏曲传统剧目的禁演与改编 三、闽南戏曲的现代戏编 演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艺术团体改革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民间艺术团体的组织体制改革 三、剧场与草台:经济运营机制的尴尬 第四节 意识形态改造中的民间信仰 一、意识形态的建构与思想改造 二、闽南民间信仰的改造与禁绝 第五节 剧种内生态的畸形发展 一、剧目创作概况 二、从演出记录看剧种的发展趋向 三、唱腔音乐的变革 四、舞台艺术的改革第六章 进退维谷:经济崛起与剧种的濒危 节 经济崛起与城市化进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闽南民营经济的崛起 三、城市化进程与“城中村”现象 第二节 文化大环境中的发展契机 一、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 二、和平统一与文化认同 三、“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保护热潮 第三节 民间信仰复兴的背后 一、文化小环境的全面复苏 二、闽南民间信仰的复兴 三、狂欢背后的落寞:信仰本质的变形 四、丧葬仪式的弱化 第四节 民间艺术:危机与分化 一、变革的前奏:“戏剧危机” 二、“雅化之路”:国营剧团的体制改革 三、“回归之路”:民间职业剧团的崛起 第五节 当代打城戏的“两起两落” 一、1985—1994,年:打城戏的次“试航” 二、1997—2008年:打城戏的第二次“奋争” 第六节 夹缝求生,还是敲响丧钟? 一、剧种濒危的根本原因 二、当前的探索:“放养”,还是“圈养”?第七章 结论:打城戏文化生态变迁之规律与思考 一、文化渐变:剧种文化生态变迁模式之一 二、文化突变:剧种文化生态变迁模式之二 三、余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濒危剧种的未来附录一 打城戏相关史料汇编附录二 1954—1966年打城戏厦门剧场巡演剧目一览附录三 1959—1969年打城戏泉州剧场演出剧目一览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