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 朝歌集 六合丛书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 朝歌集 六合丛书

36 36 九五品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1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晖

出版社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22603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16-02-07

评价591好评率 99.95%

  • 物流很快 27
  • 包装仔细 26
  • 发货速度快 26
  • 品相不错 24
  • 服务态度好 23
  • 值得信赖 20
  • 非常满意 18
  • 品相超预期 17
  • 物超所值 14
  • 价格实惠 13
  • 品相未达预期 1
查看全部评价

五桂楼学术书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朝歌集 六合丛书
原价:36元
作者:张晖
出版社:浙江大学
出版日期:01/01/2014
ISBN:97873081226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朝歌集》是张晖生前计划出版的学术散文集。本书选文原则以张晖本人编定的篇目为基础,根据文稿的完成情况有所增减,除仅有存目而未动笔的文章未编入,短评五则、辑录文献等纳入第四辑的附录外,其余都作为正文收入,未完成的文章以“残稿”注明。本书增补的文章主要以张晖1999—2002年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和2006年定居北京到2013年去世前夕两个时段所发表的学术散文为主,文章发表时凡署名“张晖”的,不再说明;凡使用笔名的,在每篇文末加以注明。
内容提要
编后记  《朝歌集》是张晖生前计划出版的学术散文集。本书选文原则以张晖本人编定的篇目为基础,根据文稿的完成情况有所增减,除仅有存目而未动笔的文章未编入,短评五则、辑录文献等纳入第四辑的附录外,其余都作为正文收入,未完成的文章以“残稿”注明。本书增补的文章主要以张晖 1999—2002年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和 2006年定居北京到 2013年去世前夕两个时段所发表的学术散文为主,文章发表时凡署名“张晖”的,不再说明;凡使用笔名的,在每篇文末加以注明。  《朝歌集》记录了张晖在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台湾、北京等地的阅读旅程,也是他走出象牙塔,在理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中砥砺奋进的精神写照。本书的辑收录的《忠孝观念与革命困境》一文是张晖的讨论小说的论文。也许读者会认为这篇论文与他的研究领域无甚瓜葛,但对张晖来说,这篇文章所面对的问题几乎贯穿了他的学术生涯。文中对于哪吒革命冲动和忠孝困境的分析始于 2002年离开南京大学前夕他与我的多次有关个人与群体、学术与现实之关系的讨论,而真正成文则是在 2004年香港科技大学研习高新勇先生文学理论课程时的收获,并凭借此文得到 Wong Wai-chong Essay Prize的表彰。 2006年,他进入社科院文学所后的次演讲也以此文为题,后经过多次修改于 2008年在《复旦大学学报》正式发表。可以说,这篇论文有关“革命”合法性的讨论包含了张晖学术思想的多个重要的元命题;特别是他对于哪吒传说的分析在今日看来竟成为他本人命运的隐喻。  本书的第二辑收录了张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所做的编辑工作报告、学术演讲以及创立青年学术论坛的设想。这组文章明确回答了他一生中对于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价值和路径的持续思考,蕴藏了他对中国学术的全面反思和强烈的革新冲动。  本书的第三辑所辑录的龙榆生所藏书信为新近整理出的龙榆生资料中的重要信函。张晖原计划抽取龙榆生与陈三立、陈寅恪、俞平伯、夏承焘、钱锺书等五人的来往书信刻画易代之际鸿儒们的心路历程。但遗憾的是,他仅完成了陈三立、陈寅恪两篇,有关俞平伯的书信仅为残稿,令人惋惜。至于夏承焘和钱锺书的部分只能期待来日其他同好继续研读。  本书的第四辑以张晖所撰写的书评为主。张晖始终以严谨的治学研究态度来撰写此类小文。这些小文一方面表达了他为推动明清诗文研究而设想种种可行性方案的持久努力,另一方面更记录了他读书过程中转益多师的思想撞击,留下他试图打通海峡两岸及香港学术脉络,沟通理论、文献与文本,义理、考据与辞章之关系的治学踪迹。  本书的第五辑为张晖 2000年前后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时所写的学术散文,这组文章表达了他对自己浸润其中的东南学术的文学传统的强烈认同,有助于我们发现张晖学术使命感和治学方法的来源。  本书的第六辑为张晖所写的古典文学的普及文字。这些文章文笔通俗,叙述晓畅,不乏真知灼见,表达了他希望古典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能为更多普通读者所了解、接受的愿望。有关崇明女诗人施淑仪的介绍不仅是他本人整理乡邦文献的贡献,也可看作他对施蛰存先生桑梓情深的效仿与致敬。  全书最后的附录,收入了维舟的悼文《平生风义兼师友》。维舟( 1977—),上海崇明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系,作家、书评人。他和张晖在崇明中学读高中时相识,由于酷爱文史,并长于写作,二人遂成知己挚友。自少年时代起,他与张晖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并保留了与张晖从高中到大学阶段完整的书信手稿,故此文能最准确、完整地帮助读者了解张晖青少年时代成长环境、立志于学的过程,并照见其人品、心性与志趣。  张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学术生涯却开始得比常人要早很多。在长期艰苦而孤独的开拓中,他形成了其特有的开阔、博洽、清晰、严密的学术风格,并逐渐发现了“易代之际士人与时代之关系”、“知识分子的个人担当”与“知识生产的现实意义”、“现代学术之建立与中国传统资源的关系”等学术与人生的元命题。终其一生,张晖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探讨这些问题。最终,他燃尽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的学术理想。  在这一人文式微的时代,张晖是闪电、是流星、是大光芒。在我们为他伤心惋惜之际,张晖却以近乎神话的方式,让每一个为他落泪的人都感受到“文学”那动人心魄的巨大力量。  张霖谨识2013年 4月 30日于京西雁度庐
目录
小引辑 忠孝观念与革命困境:《封神演义》中的忠孝与武王伐纣的合法性第二辑 理论的转型 寻找古典文学的意义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 “古典新义”学术论坛构想第三辑 忍寒庐所藏师友书札之一:陈寅恪的佚诗与佚函 忍寒庐所藏师友书札之二:陈三立的佚函 忍寒庐所藏师友书札之三:俞平伯佚函(残稿)第四辑 诗言志,载道还是抒情? 史料背后的问题意识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学院里的老杜诗 沉迷于细节的《晚唐》 村上哲见的唐宋词研究 《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的启示意义 运交“大壮”的黄宗羲 吴宓的亭林诗评论 世家与文学 遗民的诗话学 儒家文明催生的明代四大奇书 大观园里的生老病死 梁山好汉,重新排排座 阅读《章太炎的思想》的两种方式 太炎门生朱季海 狩野直喜,日本本位的儒家情怀 词学大师龙榆生的造诣和影响 《傅斯年遗札》的价值 黄裳早岁题跋一瞥 著书之难 如何书写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史? 重开天宇的文学史 评曾守正著《权力、知识与批评史图像——(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的文学思想》 教你如何读文学 鉴赏的意义 近人诗词集过眼录 《海藏楼诗》庞石帚先生评语辑钞 短评五则第五辑 陈散原的早年诗 陈寅恪与龙榆生的诗函往来 性情与学问:读新版《黄侃日记》 作为松江人的施蛰存 南大的历史在哪里 1952年院系调整对南京大学人文学科的影响第六辑 元稹,背了一生情债 柳永,沦落得精彩 吴梅村,至死不原谅自己 黄宗羲:为何坚持死后裸葬 柳如是,钱谦益一生的爱恋 近代著名女诗人施淑仪附录 平生风义兼师友——怀念张晖编后记
作者介绍
张晖(1977-2013),上海崇明人。1995年秋至2002年夏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秋至2006年春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夏至2013年春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期间,2008年春夏赴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任访问助理教授;2008年秋至2009年夏赴台湾,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明清文学和近代文学研究。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2001)、《诗史》(2007)、《中国“诗史”传统》(《诗史》增订版,2012)、《无声无光集》(2013)、《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待出)、《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待出)、《张晖晚清民国词学论文集》(待出)等;编校有《量守庐学记续编》(2006)、《中国韵文史》(2010)、《施淑仪集》(2011)、《忍寒诗词歌词集》(2012)、《忍寒庐学记》(即出)、《陈世骧古典文学论文集》(即出)、《陈乃文诗文集》(即出)等。
序言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