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

书号:9787514414783;作者:黄厚明;出版社:方志;

48 九五品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厚明 著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K.历史,地理

上书时间2019-09-06

五桂楼学术书坊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 以饕餮纹为中心
定价:48.00元
售价:48.00元,为你节省0.00元
折扣:100折
作者:黄厚明
出版社:方志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514414783
字数:234000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的青铜文化。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就以饕餮纹为核心仔细研究探讨了青铜纹对中国商周社会的功能与作用。
内容提要
商周青铜器纹样是中国古代“礼仪”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商周艺术和思想的密码与钥匙。《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从学术史的立场回顾了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史。并以饕餮纹为中心,导引出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并不拘限于纹样本身的研究,而是首先借助于甲骨文—金文一先秦典籍构成的连续有序的“话语”。推绎和重建商周青铜礼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的变迁。作者转而又从图像研究的维度,梳理了商周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纹的图式渊源及其风格变迁。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上述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析系统放置在商周考古学文化语境中进行比照研究,以此探讨商周青铜器纹样制作者及使用者在不同历史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诉求。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采用先破后立的解题方式,在充分讨论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拓展并更新了学界对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的既定认知。
目录
章 问题、理论与方法节 引言第二节 问题与分歧: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述评第三节 方法与程序第二章 商周青铜器制作的目的和意义节 “中国青铜时代”和“礼器”:青铜器功能论的两个视角第二节 商周青铜器在“权力”系统中的存在方式一 商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二 周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第三章 饕餮纹的图式及渊源节 饕餮纹的图式分析第二节 饕餮纹的图式渊源一 良渚玉器神像的原型及功能二 从良渚玉器神像到青铜器饕餮纹第四章 青铜器饕餮纹的内涵与功能节 饕餮纹是纯粹的装饰图形吗?第二节 讨论与争鸣:关于饕餮纹功能论的几种学说一 “巫蹄说”二 “萨满面具说”三 “天帝说”与“地母说”第三节 商族祖神像:饕餮纹功能论的一个假说第四节 饕餮纹意义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索引后记
作者介绍
黄厚明,字一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艺术史及民国艺术史研究。曾获得全国百篇博士论文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完成、部省级课题近十项,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
文摘

序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厚明 著
  •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4414783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3页
  • 字数 23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商周青铜器纹样是中国古代“礼仪”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商周艺术和思想的密码与钥匙。《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从学术史的立场回顾了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史。并以饕餮纹为中心,导引出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并不拘限于纹样本身的研究,而是首先借助于甲骨文—金文一先秦典籍构成的连续有序的“话语”。推绎和重建商周青铜礼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的变迁。作者转而又从图像研究的维度,梳理了商周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纹的图式渊源及其风格变迁。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上述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析系统放置在商周考古学文化语境中进行比照研究,以此探讨商周青铜器纹样制作者及使用者在不同历史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诉求。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采用先破后立的解题方式,在充分讨论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拓展并更新了学界对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的既定认知。
【作者简介】
  黄厚明,字一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艺术史及民国艺术史研究。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完成国家级、部省级课题近十项,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目录】
第一章问题、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问题与分歧: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述评
第三节方法与程序

第二章商周青铜器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中国青铜时代”和“礼器”:青铜器功能论的两个视角
第二节商周青铜器在“权力”系统中的存在方式
一商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
二周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

第三章饕餮纹的图式及渊源
第一节饕餮纹的图式分析
第二节饕餮纹的图式渊源
一良渚玉器神像的原型及功能
二从良渚玉器神像到青铜器饕餮纹

第四章青铜器饕餮纹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节饕餮纹是纯粹的装饰图形吗?
第二节讨论与争鸣:关于饕餮纹功能论的几种学说
一“巫蹄说”
二“萨满面具说”
三“天帝说”与“地母说”
第三节商族祖神像:饕餮纹功能论的一个假说
第四节饕餮纹意义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

附录图片资料来源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