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15 3.3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春华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10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2865H

上书时间2024-09-19

哥俩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春华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3880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字数 25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在视域融合的研究理念下,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了深入解读。《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勾勒了网络社会的全新图景,系统阐释了网络舆情的结构性特征和动态发展过程,揭示了网络舆情存在的脆弱性和风险,并提出了网络舆情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路径。全书贯穿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的关怀,对建立网络舆情良性运行机制的倡导。关于构建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体系的设想,更体现出作者在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社会学本土化的建设性探索。
【作者简介】
  张春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社会舆情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社会舆情研究。参与编撰《大城市卫星城研究》、《流动务工人口城市融入——评估·干预·反思》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的发生模式及介入机制研究”。发表《网络舆情特征及其管理取向创新》《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想象”及其建构》《“网络话语”及其分析方法》《陕西省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0-2012系列招生)等相关成果。
【目录】
第一章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舆情
第一节网络社会理论的脉络
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二“第三次浪潮”的冲击
三“信息社会”的诞生
四“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二节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议题
一议程设置
二“沉默的螺旋”
三“蝴蝶效应”
第三节网络社会与网络舆情
一互联网的社会学意义
二网络社会的结构特征
三网络舆情的社会学反思

第二章网络舆情的建构背景
第一节多样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社会的文化特质
二网络文化的互动
三网络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复杂的网络社会
一网络社会中的生活场景
二网络社会结构的群体化与阶层化
三丰富的网络互动工具
第三节网络政治的图像
一网络政治: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二网络政治的新动态
三网络政治图景
第四节模糊的网络边界
一网络边界:分离的“孤岛”还是扁平的世界
二网络边界的“瓦解”
三“世界是平的”

第三章网络舆情的结构与过程
第一节网络舆情的发生模式
一网络舆情的发生要素
二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网络舆情的动态过程
一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解释
二网络舆情的动态结构与关系
三网络舆情的关键节点
第三节网络舆情的多向延伸
一网络舆情对现实的回应
二网络与现实的互动
三网络舆情的结果性反思

第四章网络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评价
第一节网络社会风险
一网络风险的社会学解释
二网络舆情风险
第二节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
二网络舆情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及问题
三网络舆情的文化动力
四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
第三节网络舆情评估
一网络舆情社会影响评价
二网络舆情动态监测评估
三网络舆情研判

第五章网络舆情建设
第一节网络舆情建设的基础
一文化动力:网络舆情建设的目的性基础
二社会秩序:网络舆情建设的合理性基础
三国家政治:网络舆情建设的必要性基础
第二节网络舆情建设的优势视角和善治理念
一网络舆情建设及其背景
二优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建设
三网络舆情建设的善治理念
第三节网络舆情建设实践及其策略
一网络舆情建设的实践格局
二网络舆情建设的关键领域
三政府印象管理:网络舆情建设的新命题
四网络舆情建设的政策思考

结语探索“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体系
第一节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提出
第二节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想象”及其研究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取向及其创新路径
第四节网络舆情的话语分析方法及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