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版闪电发货】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 【原版闪电发货】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版闪电发货】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9787504744814

21.43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雪松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4814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640709673150

上书时间2023-01-18

梦在书香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出版社定价:62元   作者:张雪松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4744814   字数:484000   页码:4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写作思路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五编,每编五章,每章下设若干节,由笔者多年来研究习作汇编而成,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探讨佛教人华以至唐代之前的佛教历史与思想。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以晋宋为断代,上述对六朝“释氏辅教之书”意义的说明与相应的考订,意在指出这部分材料常重要,且内容丰富,迄今虽有不少专门性研究,但大都是文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释氏辅教之书”对于佛教史研究者还是尚待开发的“新”材料。      目录   序论
   章 前人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坐标
 节 以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演进为坐标
 第二节 以隋唐佛教宗派为坐标
 第三节 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为坐标
 第二章 1949年以来大陆地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范式
 节 “上层建筑”范式
 第二节 “中国化”范式
 第三节 “知识考古”范式
 第三章 唐前佛教史研究的史料问题及本书的写作思路
 节 史料的概述与甄别:社会史与思想史之辨
 第二节 “释氏辅教之书”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与章节 安排   编 华夷之辨:佛教与中华文明的相遇
 章 佛教入华早期史料阐微
 节 佛与帝王师
 第二节 “永平求法”的再讨论
 第二章 侨民佛教
 节 梵僧来华与佛教初传
 第二节 侨民佛教的“胡话胡说”
 第三章 化胡与师夷:老子化胡的历史钩沉
 节 引言:由沙夫引发的佛教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话题
 第二节 化胡说:“胡话胡说”与“胡话汉说”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第三节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四章 般若思想的传译:以早期汉译经典《道行》为中心的考察
 节 《道行般若经》的译本、讲颂方式及核心思想
 第二节 《道行般若经》中反映出的大、小乘差别
 第三节 《道行般若经》中的本无思想兼及东晋般若学
 第四节 般若学的转向
 第五章 对格义佛教的重新认识
 节 反向格义与广义格义
 第二节 何为外书:中外问题还是新旧问题   第二编 魏晋佛教思想论纲
 章 六家七宗:东晋般若学的兴盛
 节 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探析
 第二节 六家七宗的分类
 第三节 六家七宗的思想史地位
 第二章 不顺化以求宗的庐山慧远
 节 庐山慧远创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具体背景
 第二节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学思想分析
 第三章 孤明先发的竺道生
 节 竺道生的生年
 第二节 道生次去庐山的时间
 第三节 道生的“善不受报”义
 第四节 道生的“身前身后名”
 第四章 论东晋南朝的僧人学风的转变
 节 格义与六家的玄风
 第二节 玄谈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佛学风气的改变
 第五章 晋宋之际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的多元化径路-
 节 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肇论》中所体现的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路径
 第三节 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的广泛信仰背景
 第四节 小结:历史与时代的问题化、理论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佛教制度与政策举隅
 章 六朝佛教尺牍
 节 六朝佛教书信概述
 第二节 两类公开信
 第三节 小结:六朝佛教书信的功能
 第二章 玄谈与辩论:谢灵运《辨宗论》发微
 节 引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节 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第三节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第三章 辨宗、均圣与灭佛
 节 佛教势力的增长
 第二节 略述北朝两次法难
 第四章 皇帝的菩萨戒:略论佛教在南朝国家政策的定位
 节 刘宋文帝时关于佛教社会作用的辩论
 第二节 梁武帝与智者国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探析
 节 唱导与斋讲
 第二节 转读与都讲、麈尾
 第三节 上讲与问难
 第四节 讲经法会的程式化
 第五节 总结:僧讲、尼讲、俗讲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探析
 章 佛学义理研究与佛教信仰研究
 节 像法与末法:从北魏昙谟谈起
 第二节 “猫鬼”与神佛杂居: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生存的民间信仰环境
 第二章 南朝民众的佛教地狱信仰研究
 节 晋宋时民众接受的地狱信仰
 第二节 地狱观念与佛教其他教理的整合
 第三章 末法信仰与北朝僧侣数目暴增的吊诡
 节 均田制的破坏与末法信仰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禅”
 第四章 略论南朝的神僧大士
 节 引言:魏晋南北朝的神僧类型
 第二节 南朝初年的神异僧
 第三节 梁陈间的神僧大士
 第五章 地府与净土:中国人死后世界信仰的重新构建
 节 引言:原始反终,知生死之说
 第二节 三教兼容的“炼狱”式地府信仰
 第三节 从地府到净土:儒释道三教对死后世界“地仙”信仰模式的构建   第五编 南北朝佛学思想:以三教关系为主要视角
 章 魏晋南北朝易学与佛学比较研究论纲
 节 数与象
 第二节 圆而神
 第二章 涅槃与仙化:南朝释道二教论衡
 节 引言:南朝日趋激烈的佛道论衡
 第二节 泥洹与仙化
 第三节 夷夏与二谛
 第三章 与儒学的一次交锋:神不灭辩论的佛学意义
 节 南朝神不灭的争论
 第二节 无明神明与一心二门
 第四章 南朝中后期的佛教新思潮
 节 南朝后期佛学的再度活跃
 第二节 智境与二谛、三谛
 第五章 术与道:教相判释与学派体系的不断创建
 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分野与大、小乘
 第二节 佛教的理想体系:对道的追求与对术的可望   参考文献
 一、原始资料
 二、研究性论著
 跋       ----   作者介绍 
   张雪松,北京人,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己发表《法雨灵岩:中国佛教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印光法师研究》(台湾法鼓文化,2012年)等学术著作,《天蓝色的彼岸》等译著。      -----     -----     -----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