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宪法与公约视角下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宪法与公约视角下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

本店书籍,保证正版,多仓库发货,欢迎选购

16.53 2.9折 57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贤明 著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5009506

上书时间2024-04-17

再回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择优发货!部分笔记,不缺页不少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贤明 著
  •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5009506
  • 定价 5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33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在中国宪政建设,人权保障,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进程中寻找防治腐败的良方,须尽快出台“三大”反腐败法典。“三大”反腐败法典(行政程序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具有系统与功能的特性,其系统性指“三者”之间动态建构,构成反腐败法律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反腐败法律的主干;其功能性指“三者”的互动与制衡产生的强劲张力,共同指向价值目标,——法治的社会效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反腐败法律,在国家强制力后盾下,无疑可以疗救腐败痼疾,规制“既得利益者阶层”的权力(公共权力、权利、义务),遏制不法行为,为提升执政党的公信力,保障政府廉洁度和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的永恒主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作者简介】
  刘贤明(笔名以晴)博士,法学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第一学历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其工作主要在高校教学第一线任教(原武汉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法理学与经贸法学。现系国家一级大报《中国贸易报》专题部主任,教授;高校法学教授。获有包括“教科学术论文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励五十有余,见刊学术论文一百有余,已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如主编高校通识教育教材·四部丛书《网络文化载体识别与金融》),著有《宪法与公约视角下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证据求是》等)。
【目录】
绪论编
第一章引育
第一节研究的提出和背景
一、“三个”悖论与选题因素
二、竭诚维护宪法的绝对权威与尊严
三、熔铸学术界新近研究成果移植相关学科精华
第二节国际国内的研究动态与立法概况
一、国际领域反腐败立法的强势与弱势
二、纸上谈兵不少,实际监控不力
三、学术领域呼声迭起、立法机关行为疲软
第三节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及其重点与难点
一、为挖掘腐败的深层原因与难治的根本所在而研究
二、基于《宪法》与《公约》而制定“三大”反腐败法典
三、中国反腐败有何特征、特点与特色
四、从“投入”与“产出”视角看反腐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什么是“三大”反腐败法典
第二章基于宪法和公约中国应尽早出台“三大”反腐败法典
第一节中国反腐败立法根据所在
一、中国反腐败立法的历史根据与事实依据
二、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法理根据
三、中国反腐败立法的“他山之石”
四、中国反腐败立法更应注重立法质量和实施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借一斑而窥全豹”的典型案例佐证反腐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节反腐败立法弥补制度缺陷针对“木桶效应”
一、对于腐败的诠释
二、“社会制度缺陷说”的含义与对腐败动机的堵截
三、腐败成因分析及其“要素”说
四、腐败造成的社会后果
五、腐败裂变式扩散及其针对性根本措施
第四节基于宪法和公约中国应尽早出台“三大”反腐败法典
第五节《宪法》与《公约》没有根本性冲突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简介
二、《宪法》与《公约》具有高度兼容性
第六节“三大”反腐败法典的衔接性、系统性与逻辑性
一、“三大”反腐败法典的位阶与衔接
二、“三大”反腐败法典的系统性与功能性
三、“三大”反腐败法典的规范性与逻辑性分论编

分论编
第三章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合法实体权益的刚性法
第一节权责对应,用权规范
一、行政程序法的规制性与尊严性
二、“法律正当程序原则”——来自他域的启示
三、行政问责现代化:问责公众化、公权阳光化
四、行政公示制:让具体行政行为循着民意的轨道
五、“共谋现象”:移植并躬行行政保留原则,抑制腐败权术
六、市场经济与公众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治期待
第二节以党委为中心的国家政权与运作模式
一、以党委为中心组成的机构系统应如何反腐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反腐有何特点
三、人民政权组织形式下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行政程序法的刚性
一、立法程序的刚性
二、实施过程的剐性
第四节行政程序不合法的种种表现与相应责任
第五节相应责任的严肃性与立法技术的对应性
一、行政事务:在合理性与合法性之间
二、行政责任:以法律规范表述技术的逻辑性设计体现依法行政
三、程序的内质与逻辑:有权必有责,侵权要赔偿,滥权应追究
四、行政主体各类责任的界定、衔接与转换
第六节行政透明是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法条之一
一、行政透明基于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和政府信息公开
二、信息公开基于行政相对人满意度以顺乎民意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行政文书体现行政程序的严谨与规范
第四章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是公务员身份的题中应有之义法
第一节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立法依据
第二节立法滞后的客观性和思想观念的保守性
第三节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相关概念的混淆性
第四节立法的应然性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五节执政党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既得利益者阶层
一、马克思主义者对既得利益者阶层的辨证剖析
二、何谓既得利益者和既得利益者阶层
三、与时俱进及其“四化”不客既得利益者阶层
四、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执政党地位与光荣传统
五、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永远不是既得利益者阶层
第五章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是防治源头腐败的权力制衡法
第一节制定一部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缘起
一、司法腐败的“源”、“流”因素,疏导与矫治
二、时代诸因素共同催生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
第二节创制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创制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数据与表格设计)
二、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制定依据(应然性)
第三节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立法技术与司法绩效量化评估
一、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立法技术
二、司法绩效量化评价法的司法绩效量化评估
第四节以宪法为经、民意为纬,编织司法绩效量化的指标与维度
一、以宪法为经、以民意为纬,编织司法绩效量化指标
二、宪政建设:与行政问责同步中国更需要严厉的司法问责
三、可行性设计(绩效量化指标、表格设计与程序规则)
四、立法原则:科学、民主、公平、正义
五、立法意义:评价、激励、促进、导向结论

结论篇
第六章“三大”反腐败法典具有反腐强劲张力与价值取向
第一节宪法与公约视角下“三大”反腐败法典的功能与结构
一、“三大”反腐败法典具有衔接性与系统性
二、“三大”反腐败法典具有互动性与制衡性
三、“三大”反腐败法典具有对立统一性与良性互动性
第二节“三大”反腐败法典所具有的合力与张力
第三节“三大”反腐败法典形成反腐强劲张力指向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择优发货!部分笔记,不缺页不少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