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2版)

本店书籍,保证正版,多仓库发货,欢迎选购

4.9 1.3折 39 八五品

库存11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三凤、刘德虎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22112446

上书时间2024-04-13

再回首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择优发货!部分笔记,不缺页不少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三凤、刘德虎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2
  • ISBN 9787122112446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7页
【内容简介】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使整个微生物遗传学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2版)》打破传统微生物遗传学的原有结构,将其与分子遗传学紧密结合,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微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2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保留第一版特色的基础上,新增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微生物固氮机制、微生物耐盐机制等内容,并对基因工程等内容进行了删减,使得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第2版)》可作为农业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农业、微生物、环保、食品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一节 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有时是RNA)的经典实验

一、细菌的转化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三、病毒重建实验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复制

一、DNA的结构

二、DNA的复制特点和几种主要复制方式

第三节 原核生物染色体及其复制

一、原核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大小

二、细菌染色体的结构

三、细菌染色体的复制

四、细菌染色体的分离机制

第四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及其复制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

第五节 基因结构和基因组

一、基因结构和基因概念的发展

二、基因组学

三、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四、X174噬菌体的基因组

五、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及其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因突变和损伤DNA的修复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符号和规律

一、基因的符号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三、遗传学上常用的几个突变株

四、基因突变的规律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一、碱基置换及其对遗传信息的影响

二、移码突变及其产生

三、缺失和重复

第三节 诱变剂和诱变机制

一、碱基类似物在DNA复制时的掺入

二、DNA分子上碱基的化学修饰

三、嵌合剂和移码突变

四、辐射诱变

第四节 自发突变和适应突变

一、突变的自发性的证实

二、自发突变的机制

三、适应突变(adaptive mutation)

第五节 损伤DNA的修复

一、光修复(photoreactivation)

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system)

三、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四、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

五、交联修复 (repair of interstrand crosslinks in DNA)

六、SOS修复

七、链断裂的修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病毒遗传分析

第一节 T噬菌体

一、T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二、T噬菌体的基因组和遗传图谱

三、研究噬菌体感染的方法

四、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 test)

第二节 λ噬菌体

一、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二、λ噬菌体基因组

三、λ噬菌体的复制

四、λ噬菌体基因的转录和调控

五、溶源途径和裂解途径的遗传调控

六、λ噬菌体的溶源化和诱导

第三节 反转录病毒

一、反转录病毒的毒粒结构

二、反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

三、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

四、反转录过程中DNA双链的合成和LTR的产生

五、病毒线性DNA整合到寄主细胞基因组

六、原病毒的基因表达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

第一节 转化

一、自然转化

二、人工转化

三、利用转化绘制遗传图

第二节 接合作用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与证实

二、F质粒的结构及其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

三、F质粒与接合作用

四、中断杂交试验和基因定位

五、其他细菌中的接合作用

第三节 转导

一、普遍性转导

二、局限性转导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质粒

第一节 质粒的发现和命名

一、质粒的发现

二、质粒的命名原则

第二节 质粒编码的遗传表型

一、致育质粒

二、抗药性质粒

三、产生抗生素的质粒和产生细菌素的质粒

四、产生毒素的质粒

五、降解质粒

六、致病性质粒

七、共生固氮质粒

八、隐蔽质粒

第三节 质粒的检测

一、质粒消除

二、遗传转移

三、分子杂交

四、质粒的分离、检测与纯化

第四节 质粒的复制和调节 

一、质粒的大小和拷贝数

二、质粒的复制

三、质粒复制的调控

四、质粒之间的不相容性

五、质粒的稳定性(细胞分裂中的质粒分配)

六、质粒的转移性

七、IncP组质粒的特征和接合转移

八、广寄主范围质粒载体

九、F质粒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第一节 细菌转座因子的类型和结构

一、插入序列

二、细菌转座子

三、细菌转座因子的插入机制、转座模型

四、Mu噬菌体的转座

五、细菌接合型转座子(conjugative transposon)

第二节 细菌转座因子的遗传效应和应用

一、转座因子的遗传效应

二、转座子的应用

第三节 丝状真菌中的转座因子

一、 丝状真菌中的转座现象

二、丝状真菌中的转座因子类型

第四节 酵母中的转座因子

一、Ty因子在酵母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

二、Ty因子的分子结构和转录

三、Ty因子的转座机制

四、Ty因子转座的遗传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放线菌遗传

第一节 链霉菌的染色体

一、链霉菌的染色体DNA

二、链霉菌染色体的缺失、扩增和重排

第二节 链霉菌中的质粒、转座因子和噬菌体

一、链霉菌中的质粒

二、链霉菌中的转座因子

三、链霉菌中的噬菌体

第三节 链霉菌的接合作用

一、链霉菌基因重组的发现

二、天蓝色链霉菌中的性别体制和遗传重组

三、链霉菌的遗传分析方法和基因连锁图的制作

四、链霉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的接合作用

第四节 链霉菌的转化和原生质体融合

一、原生质体融合

二、转化和转染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酵母菌遗传

第一节 酵母菌的基因组和染色体

一、酵母菌的基因组

二、酵母菌的染色体结构

第二节 酵母线粒体基因组及其遗传

一、呼吸缺陷突变株

二、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及其特点

第三节 酵母菌中的质粒

一、2μm质粒

二、嗜杀现象

第四节 酵母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酵母基因的启动子元件

二、酵母的转录调控因子

第五节 接合型基因及其基因型转换

一、酿酒酵母的生活史

二、酿酒酵母细胞分裂的遗传控制

三、接合型基因的转换

第六节 酵母菌的载体系统

一、克隆载体

二、酵母菌的表达载体(YXp)

三、酵母菌的分泌载体(YSp)

第七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原理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三、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丝状真菌的遗传

第一节 粗糙脉孢菌(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

一、粗糙脉孢菌的生活史

二、粗糙脉孢菌有性杂交的四分体遗传分析

三、粗糙脉孢菌有性杂交的随机孢子分析

第二节 构巢曲霉(非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

一、构巢曲霉的生活史

二、构巢曲霉有性杂交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 真菌的准性生殖

一、准性生殖的普遍性

二、准性生殖的过程

第四节 丝状真菌的遗传物质和基因表达调控

一、基因组结构

二、基因结构

三、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五节 丝状真菌中的质粒

一、丝状真菌中的天然质粒及其分布

二、质粒的类型和特征

三、质粒的遗传

四、质粒整合到mtDNA

第六节 丝状真菌的转化及其特点

一、外源DNA导入丝状真菌的方法

二、载体及其选择标记

三、丝状真菌转化子的表达及其稳定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概述

一、操纵子

二、阻遏物和激活物

三、负调控和正调控(negative and positive regulation)

四、诱导物和共阻遏物(inducer and corepressor)

第二节 转录水平的调控

一、细菌的RNA聚合酶

二、启动子

三、转录过程

四、σ因子与转录起始调控

五、转录的终止和抗终止

第三节 操纵子类型

一、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和负调控

二、半乳糖操纵子的双重调控

三、阿拉伯糖操纵子的双重调控

四、色氨酸操纵子的弱化作用

第四节 转录后的调控

一、SD序列与翻译效率

二、重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

三、严紧反应

四、反义RNA的调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固氮调节 机制

第一节 固氮菌的种类

一、自生固氮菌

二、联合固氮菌

三、共生固氮菌

第二节 生物固氮作用

一、固氮酶的结构

二、固氮酶催化机制

第三节 肺炎克氏杆菌固氮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一、固氮基因的结构

二、nif基因启动子及其转录特点

三、铵和氧对NifA蛋白合成和NifA活性的调控

第四节 根瘤菌固氮基因表达调控

一、根瘤菌中的结瘤基因

二、根瘤菌中的固氮基因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耐盐机制

第一节 嗜盐微生物

一、中度嗜盐菌和极端嗜盐菌的种类

二、Na+对嗜盐菌的影响

第二节 微生物的盐适应机制

一、渗透调节 

二、Na+输出系统

第三节 嗜盐菌的应用

一、农业中的应用

二、工业中的应用

三、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遗传重组

第一节 遗传重组的类型

一、同源重组 

二、位点特异性重组

三、异常重组

第二节 同源重组的分子模型

一、Holliday 双链侵入模型

二、单链侵入模型(MeselsonRadding模型)

三、双链断裂修复模型(Szostak模型)

第三节 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

一、同源重组的起始 (RecBCD核酸酶)

二、链侵入、同源配对和Holliday结构的形成(RecA蛋白质)

三、异源双链的扩展(RuvAB)

四、Holliday 连接体的切割

第四节 酿酒酵母的同源重组

一、减数分裂重组

二、有丝分裂重组

第五节 同源重组的应用

第六节 位点特异性重组

一、λ噬菌体的整合和切除

二、酵母2μm质粒的位点特异性重组

三、P1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重组

四、同源重组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区别

第七节 异常重组

一、互补末端的连接

二、非互补末端的连接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择优发货!部分笔记,不缺页不少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