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
¥
210
7.5折
¥
28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北京画院 编
出版社广西美术
ISBN9787549420216
出版时间2019
装帧软精装
开本8开
页数360页
定价280元
货号9787549420216
上书时间2022-03-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中国绘画,首重师“古”,未有不师古而能名世者。一般来说,画家把临、摹、仿作为绘画入门的途径,通过临摹古人的画作,传达先贤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再以大自然为师,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师古人与师造化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承学方式。
明清时期,随着城市商业化的繁荣和文人士大夫对“格物致知”静观沉思的追求,文人画占据了画坛主流。画家注重吸收古人的笔墨技法,融入古人的情与神、心与意。摹古成为文人画家与古人进行心灵沟通的方式。正如董其昌在其画论《画眼》中所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由于明清文化形态中浓厚的复古倾向,诸多画家极尽摹古之能事。到了清代,“四王”在临习中出入宋元,刻意摹古,惨淡经营,在绘画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艺术,使之具体而微,修正了禅学意味上的虚玄之象,以梳理和总结的方式实现了“精妙而能”。本次展览将系统的展出包括沈周、文徵明等吴门画家,以董其昌等为首的松江画派以及清初“四王”等传派的摹古山水画佳作。
中国古代绘画皆重“古意”,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对话与交流。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理解,结合个人之生命体验、艺术感悟之后的推陈出新。此次展览以“古意与今情”为主题,依“由古向今”的倒叙方法回看明清山水画中的摹古精品,还原了明清山水画摹古题材创作的发展,借此窥探古人心中的桃花源。如此次展出的苏州博物馆藏周臣《桃花源图》,画家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绘画题材,描写了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于此隐居的后人的情景,画意清新,构图深远,用笔显得尖劲爽利。
展览中亦有将古人诗意进行的形象转化,如苏州博物馆藏陆治的《唐人诗意山水册》。每开均以唐代古诗一联来命题,以秋夏春冬四季为景,用笔苍健,色彩明润。又如苏州博物馆藏吴门名家文徵明《三绝图卷》,则以实景“石湖”为题材,据传是他经常携友雅聚之地。登高山访古寺,泛舟湖其中,留下很多诗画佳作。画中的粗笔水墨主要取法于沈周、吴镇,兼师倪瓒、赵孟頫和黄公望。细读画卷上的题诗,再观赏前面的图画,我们会不由得随着画家之笔畅游于楞伽山麓、石湖之畔。值得一提的还有苏州博物馆藏清代僧人上睿的《为友梅作行乐图册》,此图是上睿为友所作的四季行乐图,云山游“春”、荷塘消“夏”、“秋”郊围猎、“雪”山访友,尽显画家高情逸致。此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唐寅绘《唐解元仿古今画谱》等善本、古籍与版画。从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得识明清画家师古、仿古之途径,亦能窥见明末清初山水画坛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局面。
明清的画家通过临仿的方式体味先贤的“古意”,用笔墨语言实现“今情转化”。而观看这些“摹古”作品的我们,则是借此穿越历史和未来,与古人对话,确定“今情”的坐标。
北京画院以问题意识带动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带动展览呈现的方式,“我向毫端寻往迹——明清山水画的古意今情”展通过对“摹古”绘画题材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梳理,进而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对于今天的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师古”是大多数人必经的艺术阶段。但是如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师古而化之”,将古人的精髓之处与自身风格结合起来开辟蹊径、借古开今,则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探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中的诸多明清摹古山水佳作,使广大观众在吸取传统的艺术养分之时,亦能悄然入境,徜徉于与古人心灵相通、精神相融的山水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