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

正常发货

40.48 4.6折 88 全新

库存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建龙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现S

上书时间2024-05-31

纪昀坊图书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建龙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05195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4页
【内容简介】
  《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和刑事司法的一些重要发展和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刑法的民法化、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托幼机构虐童司法疑难分析、《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互联网金融犯罪、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罪、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等。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对我国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姚建龙,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事司法进化论》《权利的细微关怀》等著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禁毒学、矫正学、反恐学、未成年人法学。曾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主编、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团中央权益部副部长兼规划办副主任(挂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曙光学者。
【目录】
第一章 乡归何处: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 

 一、回顾与展望:四十多年来中国刑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二、福柯话语模型分析:四十多年来中国刑法理论话语体系的变迁 

 三、立足新时代:基于实践的理论反思与发展自觉 

 四、 结语 

第二章 多样化刑法渊源之再提倡——对以修正案为修改刑法唯一方式的反思 

 一、刑法修改方式与修正案的受推崇 

 二、刑法修正案的实质缺陷 

 三、刑法修正案的形式缺陷 

 四、单一刑法渊源的形成与反思 

 五、多样化刑法渊源之再提倡 

 六、 结语 

第三章 论刑法的民法化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崛起与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 

 二、刑法的民法化之源流 

 三、中国刑法的新走向——刑法的民法化 

 四、对刑法的民法化的几点认识 

第四章 论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 

 一、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二、从社会防卫到儿童最大利益 

 三、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 

 四、从报应刑论到教育刑论 

 五、从刑法一般化到刑法个别化 

第五章 《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 

 一、单轨制或多轨制:立法模式的选择与衔接 

 二、“空”接问题:立法空间的界定与衔接 

 三、“意”接问题:目的差异下的衔接错位 

 四、“语”接问题:概念不明 

 五、管辖衔接的问题 

 六、罪名体系的衔接 

 七、 结语 

第六章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出罪功能 

 一、出罪功能之争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命运 

 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出罪功能 

 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在出罪机制设计上的不同 

 四、 结语 

第七章 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 

 一、问题提出:一个概念的厘定 

 二、理论追溯:刑事责任根据论之嬗变 

 三、刑法规制:人工智能刑事责任能力之认定 

 四、主体视角:人工智能与刑罚制度变革 

 五、 结语 

第八章 我国少年刑事责任制度之理论检讨 

 一、少年刑事责任制度的理论解释 

 二、散墨原理与刑事责任阶梯 

 三、近代以来关于少年刑事责任年龄的论争与变迁 

 四、对现行少年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第九章 犯罪后的第三种法律后果:保护处分 

 一、引言 

 二、超越刑罚 

 三、超越保安处分 

 四、保护处分的基本原则 

 五、建构我国保护处分制度的设想 

第十章 论缓刑滥用及其防范 

 一、引言 

 二、缓刑滥用的主要表现、危害、主要原因分析 

 三、缓刑滥用的防范对策 

第十一章 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熊振林案引发的思考 

 一、特赦之界定:特赦与大赦的区别 

 二、国庆特赦之合法性与价值:法条之内的特赦 

 三、国庆特赦之可操作性:法条之下的特赦 

 四、国庆特赦之可能性:法条之外的特赦 

 五、结语 

第十二章 社会排斥理论与前科消灭制度改革 

 一、标识犯罪人的方式与功能 

 二、社会排斥理论的解释框架 

 三、社会排斥理论视野下的前科消灭制度探索 

第十三章 晚近我国死刑立法改革之反思 

 一、现状与问题:我国死刑立法之变迁 

 二、备而不用和备而少用仍是我国死刑立法改革应当坚持的路径 

 三、减少死刑的立法改革应当重点针对被多用、滥用的死刑罪名 

第十四章 对“婚内强奸”以强奸罪定罪量刑的反思 

 一、引言 

 二、罪与非罪之争 

 三、对婚内强奸以强奸罪定罪量刑的反思 

第十五章 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 

 一、案情 

 二、评析 

 三、几点思考 

第十六章 强索类案件司法疑难问题与破解 

 一、未成年人强索行为的界定、要素及其特点 

 二、对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法律适用的分歧 

 三、适用法律出现分歧的根源 

 四、未成年人强索类案件法律适用的基本立场 

第十七章 托幼机构虐童案司法疑难分析与对策建议——以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司法适用为分析视角/ 

 一、托幼机构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历程 

 二、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司法适用情况分析 

 三、惩治托幼机构虐童行为的完善建议 

第十八章 性侵未成年人刑法适用若干疑难与争议问题辨析 

 一、关于奸淫幼女的既遂标准 

 二、关于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认定 

 三、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的理解 

 四、其他几个争议问题 

第十九章 互联网金融犯罪:一个概念的界定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现象、研究、术语的使用 

 二、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的现实:争议与分歧 

 三、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面临的困境 

 四、互联网金融犯罪概念界定的新思路 

第二十章 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一、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二、新形势下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对金融犯罪认定和处理方式的健全和完善 

第二十一章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基于裁判文书的分析 

 一、裁判文书的选择与司法疑难问题的发现 

 二、关于内幕信息以及内幕信息敏感期的认定 

 三、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主体的认定 

 四、关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行为方式的认定 

 五、结语 

第二十二章 漏洞交易行为的刑法边界及相关思考——以李某出售游戏漏洞案为例 

 一、案情简介与定性之争 

 二、“发现、交易、胁迫”行为的应有之义 

 三、本案的法律定性分析 

 四、本案引发的进一步思考 

第二十三章 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 

 一、相关案例 

 二、实践中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分歧 

 三、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转让费”行为的定性分析 

第二十四章 贿赂犯罪立法结构的调整 

 一、行贿与受贿同罪同罚:立法趋向与反思 

 二、行贿非犯罪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三、行贿非犯罪化的可行性分析 

 四、受贿犯罪的相应完善 

第二十五章 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若干问题研究 

 一、“终身监禁”的提出及其法律定性 

 二、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意义探寻 

 三、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问题探究 

 四、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未来展望 

附录 近代刑法典的沿革与《中华刑法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