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货快】散养的孩子也成功 春子 上海文化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货快】散养的孩子也成功 春子 上海文化出版社

二手会有少量涂画,整体不影响再次阅读使用!套装不一定齐全,请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4.51 1.6折 28 八五品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子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7409106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8元

货号9787807409106

上书时间2024-09-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散养的孩子也成功
定价:28元
作者:春子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807409106
字数:160000
页码:1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散养的孩子也成功》编辑推荐:散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门艺术。散养,让她把单亲的孩子培养成多亲的孩子。散养,让十六岁的女儿轻松独闯美国。散养,让母女俩快乐自由,拥有各自的精彩人生。
内容提要
本书记载着十六年来,作者母女之间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以及作为一个母亲对于养育孩子的一些建议,不管是“严格教育”,还是“放养教育”,只要适合孩子就是最好的。毕竟,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都还在不断的摸索着。作者认为:如果能多一个角度解读教育,成功——也许会有更多的途径可以通达。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没有模版可以复制,“哈佛女孩”如此,“虎妈”、“狼爸”的故事也是如此。当然,“放养”也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适合的。在长期的与各种家庭、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是王道!本书分“快乐童年”、“家的洗礼”、“独立与理财”、“幸福的家”、“梦想的萌芽”、“梦想的起点”、“展翅飞翔”等7个篇章,另有“朋友祝福篇”。
目录
一、快乐童年 1.呱呱坠地的小生命/2 顺产还是剖腹产/3 2.产后的那段日子/4 是“Baby Blues”还是产后抑郁症/5 3.工作让我重拾自信/6 工作还是留在家里,这是个问题/8 4.每天起来笑一笑/9 母亲的关怀/ll 5.蹒跚学步/l2 别阻止孩子爬行/l2 6.准点的小闹钟/l3 容易生病的孩子/l4 7.不挑食的依依/l5 孩子偏食怎么办/l6 8.个逆反期/l8 关于孩子“个逆反期”/19 9.依依学游泳/19 在游戏中成长/20 10.全托的孩子/21 与孩子一起长大/22 11.与钢琴结缘/23 弹钢琴的孩子/24 二、家的洗礼/ 12.单亲孩子/28 离异的父母/29 13.小鸟归巢/30 家庭的平衡与孩子的焦虑/31 14.我们的新房子/32 接送孩子的家长们/33 15.新环境的考验/34 孩子的适应力/35 16.依依的朋友们/36 孩子的好朋友/37 17.走进生活的大男孩/37 蹲下跟孩子说话/38 18.打孩子/39 打孩子的家长/41 19.懵懂的情感/4l 孩子懵懂的情感世界/42 20.依依的北京之旅/43 走南闻北的孩子/45 21.次过马路/45 放手不容易/46 三、独立与理财/ 22.这样的一篇作文/50 “贵族学校”/51 23.依依的零花钱/52 也说零花钱/52 24.诡秘的小财迷/53 会理财的孩子早当家/55 25.孝顺的孩子/56 言传不如身教/57 26.爸爸结婚了/58 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变成多亲家庭的孩子/59 27.依依的新老师/60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61 28.“关大哥”的新要求/62 发散思维/62 29.快乐的考察/63 让孩子参与决定,建立自信/65 30.期待与告别/66 同学的情谊/67 31.新房间的潜规则/68 制定规则,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68 32.依依的地盘/69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地盘/70 四、幸福的家/ 33.依依迟到了/74 撒谎的孩子/75 34.老师也是普通人/76 学会跟老师做朋友/76 35.依依与灰灰/77 孩子与宠物/78 36.学习跆拳道/80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81 37.生男生女不一样/82 中性人的世界/83 38.不一样的依依/84 是孩子叛逆,还是家长叛逆/84 39.次勤工俭学/85 勤工俭学的孩子/86 40.考察工作/87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88 41.奇怪的家长会/89 也说家长会/90 42.面临中考/91 开启孩子的学习动力/92 五、梦想的萌芽/ 43.中考前的远足/96 放手让孩子走出去/97 …… 六、梦想的起点 七、展翅飞翔
作者介绍
春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讲师。做过护士,管理过酒店,曾经的电视人,现在的自由人;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创建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多年来,带领她的团队活跃在心理咨询的舞台上;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公益人”,闵行区献血促进会秘书长,无偿献血志愿者。春子是一个对于家庭教育始终贯彻“散养理念”的妈妈;女儿依依十六岁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梦想,提着两个大箱子独闯美国,至今以优异的成绩和独立的个性快乐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行进着;她们是母女,但亲密无间,胜似闺蜜。
序言
不知不觉中,女儿已经长大了。回忆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很想写一些我和女儿依依的故事。既然提了笔,把思绪浸没在美好的回忆里,慢慢地就有了一本集子的厚度。原本这个集子会出现在依依18岁的生日派对上,是我准备送给女儿成人礼的礼物,可是依依十八岁生日那天,她在美国,而我却在上海。    最近媒体上不断出现有关“虎妈”、“狼爸”的报道,于是女儿说:“老妈,我真的是很幸运啊,有你这样一位宽厚的母亲,你倒是应该写一本关于怎么散养我的故事啊!”于是在女儿和朋友们的鼓励下,有了这本书。    既然这是一个与“虎妈”、“狼爸”不一样的教育故事,是一个关于“散养的孩子”如何成长的故事,那么写书前认真研读“虎妈”、“狼爸”的事迹是必须的。我买来他们的书,怀着敬拜的心情看他们的孩子是如何成功的。我发觉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截然不同。首先说说“虎妈”:    用一天时间看完了《虎妈战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应该说我从心底里佩服美儿。这是一个极力追求完美、近乎“变态”的妈妈,自誉为是中国妈妈,以坚强的意志力,将全部的爱化作“严厉”苛求两个女儿,又何尝不是在苛求自己呢?相比之下,我是万万做不到这些的,且不说女儿不喜欢的东西我不会逼她,就连我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我也从不逼迫自己去迁就。    美儿以各种手段与两个孩子“斗智斗勇”,所花费的心力是寻常母亲做不到的。当然,孩子的教育就得“因材施教”,美儿自己恐怕也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就她对于两个女儿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截然不同的后果,从她书中“于我而言,我感觉有些环扣已经在松脱,就像巨轮启动了沉重的锚——我部分地失去了对露露的控制。希望中国的女儿永远不要做出像露露那样的行为,希望中国的母亲不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一段就可以窥见,美儿潜心于对两个女儿的严格掌控,一旦发现情形失控,便生出恐惧的心理。    同样作为母亲,在钦佩美儿的同时,心底却莫名地生出一丝怜惜之情。一个如此优秀的女人,把所有心力都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每天高强度地工作、教育,为了女儿劳累奔波于各地,尽心竭力为女儿们安排好一切细节,然后想方设法说服孩子接受种种安排,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为了两个女儿,美儿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乐趣。她快乐么?这样高强度地付出,唯有“爱”作为动力,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又有多少“以爱之名行不爱之实”的事情呢?作为一个女人,我同情美儿,她担负了太多的责任,承受了三条生命成长的重责,在一个外人看来,是多么的悲壮!    因为女儿去了美国读书,有幸往返于中美之间,了解到很多在美国的华裔家庭,我要说的是,教育本没有“中国式”和“美国式”的严格区分,除了需要“因材施教”以外,中国人培养孩子并不像美儿说的“是一项我所能想到的最为艰巨的系统工程……”起码对我来说不是,与我有着同样“散养”理念的中国妈妈们也不会觉得“艰巨”,而美儿说“它的艰难在于,有时候,你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你希望你所爱的人也能爱你,可他们却憎恨你!”读完美儿的《虎妈战歌》,看到她女儿对她的“憎恨”,美儿虽然为两个女儿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但字里行间也不时透露出挫败感,应该说“虎妈”的两个女儿“被成功”了。这一点,我倒是真的感到欣慰,长久以来,我可以与女儿促膝交谈,甚至通宵达旦,话题可以涉及任何领域,包括她的“隐私”;女儿有了任何事情,也是第一时间来告诉我,我跟女儿之间从来就是朋友而非敌人。人生苦短,童年时没了童趣,年少时没了自我,人生之大半时间都不快乐,即使有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又有多少乐趣呢?    同样,“狼爸”的《所以,北大兄妹》我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的。要感谢“狼爸”,让我们看到一个“另类”的家庭教育,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以“狼爸”为头狼的一个狼群,不过,即使真正的头狼,也不会以如此“狠”的方式对待小狼吧?    应该说,“狼爸”对于国学的喜爱远远超出我等泛泛之辈,这在“狼爸”的家书和文笔中可见一斑,而对于“狼爸”的教育方式,我能接受的范围却只能停留于远观而不敢苟同。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提心吊胆”看完全文的,对于我来说,文中处处“触目惊心”,看完后突然想对在美国正酣睡之中的女儿说:“幸好你没有生在那样的家庭里,你应该知足了!”    作为一名关注于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我迫切地想了解“狼爸”的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两个孩子被“打”进了北大,四个孩子都很优秀,孩子们对父亲非常臣服,从表面上看,孩子的出色足以证明“狼爸”的成功!可是“狼爸”的成功是属于孩子们的,还是他自己的呢?    从孩子们的描述中,我见到了这些:“……我和妹妹用最大的毅力和自控能力每天过着其他学生几乎不可能忍受的苦闷生活,除了学习,依然是学习。……那段日子里,我目睹了妹妹日夜哭泣,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不安继续疯狂地学习……”“这次经历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简直可以用‘惨痛’二字来形容。……犯下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真的是吓得魂飞魄散了……”“一直以来,对于爸爸的教育方式,我们都存在疑惑。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孩子们童年时该有的快乐。……因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父亲定义要成为一个‘文人’,一个乖巧懂事熟读四书五经的孩子……”“严正抗议!爸爸这套‘民主论’实在是太独裁了,当爸爸与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根本找不出话来反驳他。20年来,的确我们是民,他是主。在我的记忆里,任何事情,我们四个孩子就从来没有作过主,永远要听从爸爸的指挥。……我们甚至不能要求自己想吃什么……”“这是我们四兄妹最害怕的时刻,简直是‘黑暗一小时’。说一小时一点也不夸张,有时候甚至能到三小时,因为爸爸一说起道理来就是滔滔不绝的,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不许我们心不在焉,必须时刻保持认真听讲状,要是稍微走神,立刻就被爸爸点名提问,实在是可怕啊!……”    可能有读者会认为我是在断章取义,人们更多看到的是“狼爸”的孩子们听话、乖巧、成功,是孩子们对于有此父亲深感骄傲,可从整篇文字里,我能看到的就只是“臣服”和“无条件接受”,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如此的棍棒教育,习惯了家里“皇帝”的发号施令和动辄强压治理的做派。已经生活在这样的惯性中,一旦脱离了这样的惯性,孩子们的心理会适应么?、    与“狼爸”的两个孩子同届进人北大的,还有很多优秀成功的学生。同为北大的学生,我想他们除了同样优秀以外,大部分人比“北大兄妹”更多了18年的快乐童年,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错误被父母责罚,但大部分不会被打得“需要上药”;他们可能也害怕父母,但大部分也不会生活得如此惶恐。童年是一段厚实又不可逆转的时间,这在人生征途中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正如考进北大,让“狼爸”引以为豪的儿子萧尧在书中表达:“在我们四兄妹的心中,对‘童年’这个词并没有真正的概念,我们有时候甚至要怀疑,自己是否有童年。……尽管如此,但是当时的我们四兄妹,却的确在‘苦难’中成长着,那没有自由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的‘童年’彻底失去了乐趣。……”    “狼爸”为了贯彻他的“传统的家长式教育制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育理念,秉承“在我的家庭里,我就是皇帝”的作风,实现他自己的梦想,“从每个孩子呱呱落地开始,我就为他铺好了最完美的人生道路:读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而我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和对于学校的了解告诉我:中国最好的大学非北大莫属!”“对孩子的培养,其实也是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四个儿女,四个梦想,如今,我已经实现了一半……我所有的梦,我与我亲爱的孩子们一起来实现。”    我不清楚“狼爸”是何以得到“中国最好的大学非北大莫属”的结论的,这样的结论将其他大学的莘莘学子置于何地?更不知道他的孩子们是否也认为只有上了北大才有最美好的前程?我曾经听过北大才女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有一段话给我印象深刻,我认真地抄录于此:“……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才生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唉,你是‘北大’的高才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确实,很多从名校毕业的人可能都没有想过别人夸你是“××大学高才生”的时候,其实只是夸了你的学校,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两个意思:其一,你上的这所大学是一所好学校,无论你有没有考进这所大学,它都屹立在那里,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其二,当你18岁那年,你有幸通过了一次考试,进了名校,证明了18岁那年你是努力学习并幸运的,除此以外不能完全说明你的优秀!无论从哪一所知名大学毕业,毕业的这一天就是四年大学的句号,今后的一切成功与失败,在那天才算是零的起点,不是吗?    综观“狼爸”的心路历程,从中瞥见了他的童年,“狼爸”一样是被“打大”的,许是因为他自己没有被打入“名校”,才生出了无论如何要让孩子考进“最好的大学”的理念来,而且,他收良了“打”的教育方式,进而对自己的孩子“打”得“更科学”、“更有理”,不得不让人担心这样的家风,他的孩子会不会继续沿袭下去。当然,“狼爸”打的是他自己的孩子,将来打的也是他自已的孙子,跟别人没有一丝关系,但是在“狼爸”苛刻的教育下,别人也是会受到波及的,比如“狼爸”会因为孩子借了同学的书来看而愤然撕碎此书,让其他孩子冉也不敢借书给他的孩子;又如孩子如果提出要去同学家里,必须写下申请书,让老师签字,这让孩子们再也不敢提及去同学家;还有一次,小女儿因为在校门口没见到妈妈,去同学家等了一会儿,就被晾在同学家很久,直到写好检查并在电话里读好检查后,才让同学的父母送到学校门口。对于儿子的“早恋倾向”,狼爸威胁儿子说:“你如果继续和这个同学来往,我就去学校找她,我不仅要找她,我还要找她的家长,我要在她的家门口随地大小便!我看他还敢不敢让他的千金与一个有如此粗俗父亲的儿子来往!”狼爸写信给一位校长,因为要求校长把“坏学生”合并成一个班级的要求迟迟没有得到回复,便毅然让孩子转学,重读一年……    如此种种做法,虽然很有效地制止了他孩子的所有“违规行为”,但实际上也影响到了其他孩子、家长和老师。没有机缘跟狼爸一家扯上关联,实在是值得庆幸,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如果我女儿的同学家长撕掉我女儿借给他孩子的书,把他女儿扔在我家等候他的处置,或者遇到可能在我家门口随地大小便的家长的侮辱,我该怎么应付?最起码我老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好了,解读了这些教育方式,也看到了那么多的成功故事,我实在“自惭形秽”。相比之下,我女儿依依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成绩平平,但爱好很多,几乎囊括了琴棋书画各项(她喜欢篮球、游泳、溜冰、钢琴、吉他、作曲、舞蹈、绘画、跆拳道等),虽然很多只是业余水准,但我确信,依依的童年快乐无比,她一直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有很多朋友,可以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初二的时候,依依的人生目标既定,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此后她也严格按照定立的目标前行,至今没有更改。为此,她必须自己打理生活,为前途奔波,所以相比于同龄孩子,依依显得特别成熟,特别自立,并因此自信,这是我所理解的一个孩子的成功。依依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申请去美国留学,也将独自度过她的留学生涯,我坚信,依依的每一份梦想和成功都是属于她自己的!    比起“虎妈”和“狼爸”,我是一个十足偷懒的妈妈,胸无大志。虽然女儿尚小时,看过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被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打动,立志也要成为“伟大的母亲”,但是随着女儿慢慢长大,这份坚定也就因为懒惰和无奈等各种理由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女儿无尽的宠爱和“放任”,时间久了也就“听之任之”,并逐渐总结了一些“散养”的经验。    长久以来,我对于女儿未来的设想是:顺利地考上一所大学,然后工作,结婚,过一个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只要她开开心心的,健健康康的,就是我对她全部的期望。    如果一定要把孩子比作一种动物,我更希望我的女儿是一只快乐的小麻雀:虽然没有“伟岸”的身躯,但是五脏俱全,叽叽喳喳,自由而快乐;虽不能直击长空,却能自在地翱翔,划过蓝天,憩在枝头,或三五成群,或独自飞翔;不挑剔生存环境,生命力无比顽强,翅膀不大,却足以保护自己,抵抗风风雨雨……所以我从来不管她的学习,任其自由发展。这种“散养”式的教育,让女儿养成了自由、快乐的性格,也是她个性中散漫、冲动的来源。    依依是一个个性鲜活的女孩,这也曾经让我怀疑过自己对于女儿的“散养”是否能符合当下的教育形式。“应试”是现在孩子的首要任务,虽然在“应试”的体制下,大多数的孩子和家长都不堪重负,但是要在短时期内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似乎还不太现实,在这样“严酷”的成长环境下,怎样让孩子保有“童趣”、怎样让家长“潇洒走一回”都是难题。    当年我们把年仅16岁的女儿早早地送去美国留学,本不在我们的家庭计划中,一切只因依依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而来,从依依提出留学申请,到参加几轮考试、办签证、买机票、出发,仅用了短短70天时间,让我们措手不及。如今依依只身飞往美国追求她的(Community college)梦想,独自在美国读书。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生活,依依自己选择了先上社区大学,继而转人其他大学(university),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完成心理学硕士的整个求学计划,并且说服我们全家坦然地接受她对于自己的安排,包括递交入学申请、办理人学手续、考驾照、买车、租房、打理银行账户,以及安排我们的赴美行程等;同时以每门功课全A的优异成绩努力学习。每当依依撒着娇对我们说:“你们不懂的,在美国事情应该是这样……”我们看到了她的加速度成长,心里总是充满着欣喜和骄傲。现在,我与她老爹成了十足的“甩手大掌柜”,而我们和依依变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甚至在美国的大部分时间里,依依成了我们的“家长”。    依依曾经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后来她戏称自己“是个多亲家庭的孩子”。依依享有我、她父亲、继父、继母以及长辈们多个家庭的关爱,还有我们所有朋友的关怀。依依实在是拥有太多太多的爱,我的朋友们也如我一样欣喜地看着依依长大成人,把依依当作他们的好朋友,经常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依依帮助和鼓励,可以说依依是泡在“蜜”里长大的孩子。    这本书记载着16年来,我们母女之间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也有一些看着依依长大的好朋友对依依的鼓励。作为一位母亲,同时作为一个希望将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作为终生事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并不想通过这本书比拼是“严厉教育”还是“散养教育”更有用,也不想比较谁更成功和优秀,毕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还在不断地摸索着。我只想说:如果能多一个角度解读教育,成功——也许会有更多的途径可以通达。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没有模版可以复制,“哈佛女孩”如此,“虎妈”、“狼爸”的故事也是如此。当然,“散养”同样并不适合每个孩子,而且“散养”也并不等于对孩子“放任不管”。在长期与各种家庭、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教育是一种智慧,只有“因材施教”才是亘古不变的王道!我希望告诉您的是我自己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的感受,让您能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如果我们的故事还能给您带来一些教育上的灵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注:文中的楷体部分摘录于原著)    2012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