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 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978751070179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 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9787510701795

12.15 3.6折 34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沫若 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1795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4元

货号9787510701795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白与杜甫
定价:34.00元
作者:郭沫若 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10701795
字数:230000
页码: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以平民视角解读被误读了千年的“诗仙”与“诗圣”——一个你从未了解的李白与杜甫!  揭秘李白的出生之谜;走近嗜酒终身的杜甫;重温传诵千年的经典  一部荡气回肠之作——“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何投身政治活动,并屡遭失败且长流夜郎?汲汲功名的李白与杜甫,命运最终会把他们带向何方?  语言生动晓畅,富于诗意,创见甚多,乃古典文学人物研究中的一朵奇葩  本书入选2009年“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首批书目。  周国平:《李白与杜甫》内外           “文革”中,郭沫若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其中之一的世英是我的好友。世英死后不久,我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洞庭湖区的一个军队农场劳动。农场的生活十分单调,洞庭湖的汪洋把我们与外界隔绝,每天无非是挖渠、种田和听军队干部训话,加上我始终沉浸在世英之死的哀痛中,心情是很压抑的。在那一年半里,与郭家的通信成了我的最大安慰。  有一回,我给建英寄了一些我在农场写的诗,其中一首由李白诗句点化而来。诗写得并 不好,我当时的诗大多强作豪迈,意在使自己振作。但是,建英回信转述了郭老的鼓励,夸我很有诗才,并说郭老又写给他一首李白的诗:“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 洞庭秋。”问我一个问题:君山那样的好,为什么要铲却它呢?我的回答是:就像“槌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一样,“刬却君山”也是李白的豪言,未必要有什么目的。建英在下一封信中揭破谜底:刬平君山是为了造田种稻米,把米做成酒,就“醉杀洞庭秋”了。   后来我收到于立群寄给我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才知道郭老当时正在研究李白。在这部书 中,郭老不指名地把我对上述谜语的解答和他的反驳也写了进去。同一书中还第一次发表了他写的一首词,正是他曾经抄录给我的《水调歌头•游采石矶》。离京前夕,我到他家告别 ,他拿出这幅大约四开大的墨迹,为我诵读了一遍,盖章后送给了我。“借问李夫子:愿否 与同舟?”我很喜欢这个意境。可惜的是,于立群顾忌到我所要去的军队农场的政治环境,建议我不要带去,我便把这幅字留在郭家了。  《李白与杜甫》初版于一九七一年,我不知道郭老是从何时开始构思这部书的,有一点似乎 可以肯定:该书的大部分写作及完稿是在他连丧二子的一九六八年之后。可以想见,当时他的心境是多么低郁,这种心境在他给我的信里也有曲折的表达。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非常羡慕你,你现在走的路才是真正的路。可惜我‘老’了,成为了一个一辈子言行不一致的人。”接着提到了世英:“我让他从农场回来,就像把一棵嫩苗从土壤中拔起了的一样,结果是什么滋味,我深深领略到了。你是了解的。”世英原是北大学生,因“思想问题”而被安排到一所农场劳动,两年后转学到北京农业大学,“文革”中被那里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在另一封信中,因为我曾叹息自己虽然出胎生骨的时间不长,脱胎换骨却难乎其难,郭老如此写道:“用你的话来说,我是'出胎生骨的时间'太长了,因而要脱胎换骨近乎不可能了。 在我,实在是遗憾。”这些因“文革”遭际而悔己一生之路的悲言是异常真实的,我从中读出了郭老对当时中国政治的无奈和绝望。他在这样的心境下研究李白,很可能也是感情上的一种寄托。他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的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 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姑且不论这种解释是否牵强,或者说,正因为有些牵强,我们岂不更可以把它看做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觉醒和总结?联系到他给我的信中的话,我能体会出其中隐含着的愤懑:政治如此黑暗,善良的人的惟一正路是远离政治,做一个地道的农民。也正是在同一意义上,我理解了他写给我的这句“豪言壮语”:“希望你在真正的道路上,全心全意地迈步前进。在泥巴中扎根越深越好,越久越好。扎穿地球扎到老!”  如果不算若干短小的诗词,《李白与杜甫》的确是郭老的封笔之作。不管人们对这部书的扬李抑杜立场有何不同意见,重读这部书,我仍由衷地钦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龄,在连遭丧子惨祸之后,还能够把一部历史著作写得这样文情并茂,充满活力。近些年来,对于郭沫若其人其学的非议时有耳闻,我不否认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必有其弱点和失误,但我同时相信,凡是把郭沫若仅仅当作一个政治性人物加以评判的论者,自己便是站到了一种狭隘的政治性立场上,他们手中的那把小尺子是完全无法衡量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这位广有建树的伟人的。
内容提要
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晚年的封笔之作。此书四十年来争议不断,有论者誉之为一代“奇书”。该书上篇讲李白,下篇讲杜甫。作者以其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生动还原出一代“诗仙”、“诗圣”的真实生活:李白究竟是哪里人?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却不为生计愁?为什么李白会成为道士?为什么说杜甫是禅宗的信徒?为什么说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作者还饱蘸情感,叙述了李杜二人的从政历程,并对当时的政治风云、权谋之争作了细致剖析,显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最后的“李白杜甫年表”则呈现了一代天朝从盛世荣光到凋零衰败的万千气象。书中诸多观点极富创见,随手援引资料更是妙趣横生。作者语言极富诗意,行文充满活力,写法独具典范价值,不愧为名家大手笔。
目录
一、关于李白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次大失败 ——待诏翰林与赐金还山 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安禄山叛变与永王璘东巡 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 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二、关于杜甫 杜甫的阶级意识 杜甫的门阀观念 杜甫的功名欲望 杜甫的地主生活 杜甫的宗教信仰 杜甫嗜酒终身 杜甫与严武 杜甫与岑参 杜甫与苏涣三、李白杜甫年表附录  《李白与杜甫》是一本怎样的书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