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庄子 (春秋)李耳,(战国)庄周 著,墨香斋 译评 中国纺织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庄子 (春秋)李耳,(战国)庄周 著,墨香斋 译评 中国纺织出

二手会有少量涂画,整体不影响再次阅读使用!套装不一定齐全,请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8.09 2.7折 29.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李耳,(战国)庄周 著,墨香斋 译评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4279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9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9.8元

货号9787518014279

上书时间2024-03-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老子庄子
定价:29.8元
作者:(春秋)李耳,(战国)庄周 著,墨香斋 译评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8014279
字数:340000
页码: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老子》和《庄子》的合集。《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道家哲学著作。《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目录
老子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庄子 内篇逍遥游  内篇齐物论 第二 内篇养生主 第三 内篇人间世 第四 内篇德充符 第五 内篇大宗师 第六 内篇应帝王 第七 外篇骈拇 第八 外篇马蹄 第九 外篇胠箧 第十 外篇在宥 第十一 外篇天地 第十二 外篇天道 第十三 外篇天运 第十四 外篇刻意 第十五 外篇缮性 第十六 外篇秋水 第十七 外篇至乐 第十八 外篇达生 第十九 外篇山木 第二十 外篇田子方 第二十一 外篇知北游 第二十二 杂篇庚桑楚 第二十三 杂篇徐无鬼 第二十四 杂篇则阳 第二十五 杂篇外物 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 第二十七 杂篇列御寇 第三十二 杂篇天下 第三十三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姓庄,名周,是东周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墨香斋,图书策划人,擅长社科国学和励志类图书策划。
序言
前言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个身份广为人知,那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最早在史书中介绍老子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周国看守藏书室的官吏。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生卒年月无法考证。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奇的是,老子是“从母左腋出”,生下时就长着白胡子,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字聃。  李耳长大后勤奋求学,思想日益成熟,很快成为颇有声望的学者,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王室的众多藏书。在这里,他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李耳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老子研读《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的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恭恭敬敬地向老子问礼。回去后,就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在李耳晚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景王驾崩,王子朝叛变逃奔到楚国,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在关令尹喜的请求下,老子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老子》。  《老子》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其中阐释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道”。“道”是万物存在的内在本质规律,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像水一样泽沛万物。因而老子思想体系是唯物主义的,包含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一书,虽然不过区区五千余字,但却博大精深,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无数个层面上的东西都囊括其中,并且布列得井井有序。充满着智慧之爱,闪烁着智慧之美。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不仅是在中国,老子的思想之光早已闪耀在全世界。200多年前就有西方传教士把《老子》带到英国,并翻译成拉丁文,从此开始在西方世界漫游。1891年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就公开表示自己受到了老子的巨大影响,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论语》,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欧洲出现反思的热潮,当时《老子》、《庄子》在那里非常流行,《老子》的德文译本就有五六十种。当代著名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这样盛赞老子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谐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到唐、宋以后,主流就成为了儒、释、道三家直到今天。儒家之地位自不待言,从来都是统治者的工具,进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强调无为而治,似乎与汲汲于名利的天下人背道而驰的道家也能做到长盛不衰,不能不令人费解。对于这件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做过这样精妙的比喻:“对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这话真是一语中的,从古到今,无数学者名士虽然为了“经世致用”、跻身仕途而苦研孔孟之道,但无一不把老庄哲学当做自己心灵的后花园,用《老子》抚慰心灵,以注《老子》为莫大荣耀。时至今日,国学近于成了边缘文化,道家学说又最为晦涩难懂,《老子》在人们眼里更不啻天书。这样一剂心灵的药方难道真的敌不过浅薄至极的心灵鸡汤、励志冗文之流?这就留待读者细读之后认真去思考、去鉴别吧。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县)人,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以附传的形式简略地记述了庄子的生平与学问,虽然只有区区数百字,却也是研究庄子的必读资料,现全文摘录如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盗以适己。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他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相比积极周游列国,从而名震天下的孟子,庄子同样的质直,有棱角,有锋芒,但是他更加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虽然史书上的资料只有只有这一点记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庄子》书中发现一些他生活的轨迹。  庄子在家乡做的是管理国有漆树园林的吏员,收入微薄,仅足糊口。公务闲暇,著书自娱虽然快乐但一到春荒,就要无粮下锅,不得不去找监河侯借粟米。这个监河侯应该是庄子的旧友,但是为人就颇为悭吝。他说:“好吧。到了年底,这里的百姓给我交纳赋税来,我一定借给你三百金。”庄周被戏弄,气鼓鼓的又不好发怒,就讲个笑话揶揄自己,讽刺监河侯,大意是说:“我就像一条鲫鱼,躺在路边车辙内,求你给一升水便可活命。你却绕开我,说你要去游说吴越王引水入长江,引长江灌黄河,让黄河泛滥,洪波滚滚来迎我。你与其开这骗人的空头支票,还不如早些到干鱼店去找我。”后来这个笑话写入《庄子·杂篇·外物》,至今读来令人莞尔。  那时庄子才华外溢,不知韬晦,名声远播邻国。一日听说老友惠施当了梁国相,便西去看望他。刚进入梁国边境,惠施就得到情报,说庄周有野心,这次是来取代惠施当相爷的。惠施很恐慌,派人一连三天全城搜捕庄子。庄子却直接去拜访惠施,又讲了一个笑话,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鹓鶵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落,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甜泉不喝。一只猫头鹰蹲在树上,叼着一只腐烂的死老鼠,看见鹓鶵飞过来,立刻发出威吓的喉音:“吓!老兄你就放心的吃你的死老鼠好了,“吓我干嘛呀!”后来这个笑话写入《庄子·杂篇·列御寇》,让我们见识了学富五车的惠子的褊狭一面。应该就是这次或者此后不久,庄子还是在惠施的引荐之下见到了梁惠王,但是他明显不是为求官而来。那时庄子穿着麻布长袍,上面打着补丁,提脚跨上阶陛时袍带和鞋带都挣断了。梁惠王问:“庄先生为何如此窝囊?”庄子说:“不是窝囊,只是贫穷罢了。之所以看起来有似窝囊,却只因生不逢时,就像善于攀援的猿猴进入荆棘丛就没法施展自己的本领了。如今上坐昏王,下立乱相,有抱负的读书人被夹在中间,要不窝囊,谈何容易!”梁惠王与惠施当然觉察出‘上昏君下乱相’何所指,但都装聋就当没听见。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书中看出,惠施始终是庄周的密友,而且是论敌,两人之间,有记录的辩论就有六次之多。虽然两人各行其志,一居庙堂之高,一入山林之远。庄周之妻死了,惠施登门吊唁。这时候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很不严肃地手拍瓦盆伴奏唱歌。看见惠施来了,也不起身接待,仍唱他的。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育女,以至于老死。你不哭也就算了,竟然敲盆唱歌。是否太过分了?”庄周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想起从前,她未生,只是虚无。后来阴阳二气交配,渐成胚胎,降生为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犹如春夏秋冬时序的自然演变,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歌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惠施默然而去。  又过了若干年,不知两人在中间有无交集。庄子人过中年,将入老境,著书犹未完成,生活仍旧清苦。一日到远郊去,路过惠施之墓,见到墓草凄凉,不胜感慨,就讲了一个寓言。说楚国郢都有人在鼻尖上抹一点石灰,请匠石用大斧来削去。匠石运斧如风,一下就削掉了石灰点,毫无伤痕,而这个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宋元君闻知,叫匠石表演。匠石回答说:“我的唯一对手去世多年,我再也无法表演了。”庄子讲完后,戚戚对惠施墓悲叹说:“先生啊,你死后,我再也找不到够格的对手了。我同谁辩论呀,这寂寞的世界!”  晚年庄子生活颇为凄凉。有个叫曹商的人,嘴巴特别甜,被暴君宋王偃派往秦国办事。秦王高兴,赐车百辆。曹商归来,想起隐士庄周为人高傲,现在该找他显摆了,便去陋巷庄家看望。这时候庄先生正忙着织草鞋,曹商说:“困在贫民区,打草鞋为生,面黄肌瘦是我的缺点,不敢和老先生比。不过呢,外交大国之主就能带回一百辆车。这就是我的能耐哈哈!”庄周说:“听说秦王生痈疮,重赏求医。能给背痈排脓消炎的,每次赏车一辆。能给肛痔吮脓舔血的,每次赏车五辆。越下作赏车越多。你恐怕吮舔了二十次吧,不然怎么能领赏那么多车。你可真行!”庄子之毒舌功力深厚可见一斑。  宋国不用庄子,仅让他做漆园吏。那么别国呢,有聘用过他的吗?看前文《史记》庄子小传记载,楚威王请庄子去做国相一事,显然是司马迁从《庄子·杂篇·列御寇》中剥离出来的。某国使臣来聘,庄子对他说:“宗庙年年祭祀,要宰杀几头牛,供作牺牲。那些牛披红挂彩,吃嫩草大豆,不耕田,不拉车,何等阔气!奈何时限一到,牵入宗庙,想变一头没娘养的小犊都不可能啦!”听出弦外之音的使臣只得颓然而返。至于楚国派遣大夫两名,来到宋国濮水岸边,请庄子做相爷,倒有这回事,载在《庄子·外篇·秋水》。庄周听了,反应冷淡,依然坐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听说贵国御苑养过一只灵龟,三千岁啦,不久前才去世。楚王吩咐,遗骸用白绸包裹,殓入宝箱,荣哀规格很高,供藏庙堂之上。您二位觉得这只灵龟是甘愿死去,留下尊贵的遗骸。享受香火的供奉?还是宁肯苟活,拖着尾巴,爬在污泥塘中?”两位大夫很诚实的说:“当然宁肯活着,拖着尾巴,爬在污泥塘中。”庄周大笑说:“请二位回去吧,我要拖着尾巴爬泥去啦。”  这两则拒聘的记载,言语滑稽,风度潇洒,其中应有事实的影子吧,但是出自庄子本人戏笔,敷采增华而已。后人无从考核真假。因此《庄子·杂篇·列御寇》记载的“庄子将死”一段也该是他的戏笔之作。话说庄子病危,一群弟子守着送终。弟子们商量如何办后事,都主张葬仪规格定高些。病床上的庄老先生发言说:“我要拿天地做棺椁,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珍珠,万物做陪葬品。这么超级的葬仪早就为我准备好了,何必你们操心。”弟子们说:“恐怕秃鹫和乌鸦啄食老师哟。”庄先生说:“天葬给秃鹫和乌鸦吃,土葬给蝼蛄和白蚁吃。从鸟嘴夺食来喂虫,干嘛这么偏心!”  很多学者考证出庄子活了八十多岁,他死之后,宋国也很快灭亡了。但是庄子还是极有可能活得更长一些的。在《庄子·杂篇·则阳》中有一段“旧国旧都,望之畅然”云云的记载,写的应该就是宋国灭亡以后国都商丘城残破的景物。城中楼台高矗,那是庄子少年时很熟悉的,而今远远望见,如晤故人。感叹之余,自怜晚境,想一想畅快的少年之逍遥游。此时斜阳晚鸦声声,唤人归去。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既有诗人的微惋,又有哲人的大悟,俱在此刻升腾。  关于庄子,如果没有更多资料出土,我们只能知道这些了吧。但是这位一生贫穷而又富足的圣贤的身后名足以慰藉我等后学。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魏晋时,玄谈之风大盛,当时名士以《老》、《庄》、《易》为三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等都是深好老庄之学的名士。《晋书·王弼传》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庄周的学说从此大行。魏晋以前,学者盛称黄老,而以后则盛称老庄。到两晋,《庄子》之学便直接的,大量的为道教所吸收,而深化其教理教义。晋以后,《庄子》日益为道教所重视,唐朝崇奉道教,玄宗时追尊庄周为南华真人,故《庄子》亦被尊称为《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注本,最早为晋司马彪本。司马彪、晋武帝太始时人,注《庄子》二十一卷,五十二篇。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汉书·艺文志》道教类亦著录为五十二篇。此注早已散佚。现行版本为晋太傅主簿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篇。古今许多学者对《庄子》诸篇加以比较、考证,认为内七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是庄周思想的代表作,其外篇、杂篇是后来的庄子学派的言论汇编,是庄子学派变化发展了的思想。毫无疑问,《内篇》是非常有名、非常精彩的,但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则是《外篇》与《杂篇》。例如帝王之术、用兵之道等,历代每一个大政治家乃至聪明的帝王和非凡的人物,都受了《外篇》的影响。可以说,《外篇》是所有的谋略学的始祖。同时,《外篇》《杂篇》给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的启发也非常大。  在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率性不羁,顺应自然,极力反对人为的束缚,给重压下的中国文人们提供了一个保全自由生命的“无何有之乡”。《庄子》这部书,影响了后来几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现在。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文学家,每一个思想家,受它的影响都很大,无论是思想、文学风格还是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仅明显师承庄子的第一流文学家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等。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最富于诗人的气质。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之雄浑飞越,想象之奇特丰富,情致之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正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的:“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闻一多先生对《庄子》的评价也很精当:  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词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许什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