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978710113359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9787101133592

20.25 8.1折 25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101133592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101133592

上书时间2024-05-25

万有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11

 

三 谈 人 20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29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38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51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62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74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86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96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08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119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129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夏丏尊) 143

 

一 谈读书 146

 

二 谈动 153

 

三 谈静 157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162

 

五 谈十字街头 168

 

六 谈多元宇宙 173

 

七 谈升学与选课 179

 

八 谈作文 185

 

九 谈情与理 190

 

十 谈摆脱 200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205

 

十二 谈人生与我 211

 

附一 无言之美 217

 

附二 悼夏孟刚 231

 

附三 朱光潜给朱光潸——为《给青年的十三封信》 236

 

代跋“再说一句话” 242

 

附录

 

再谈青年与恋爱结婚——答王毅君 244

 

谈理想的青年

 

——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 247

 

谈谦虚 253

 

给苦闷的青年朋友们 264

 

 
 
 
 

导语摘要
 朱光潜著的《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分为两个部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阐述了读书、活动、社会运动、升学、人生等话题,鼓励青年朋友去培养深邃的思维与宽阔的眼界,堪称一部贴心、诚恳的青年修养励志书。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晚年的心血之作,书中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创作等一系列问题。全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抽象的美学知识通俗化,是学生必读的美学入门书。

商品简介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用13封信的形式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美与美感、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性与喜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



目录
谈美书简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  谈人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夏丐尊)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一  无言之美
  附二  悼夏孟刚
  附三  朱光潜给朱光潸——为《给青年的十三封信》
  代跋  “再说一句话”
  附录
    再谈青年与恋爱结婚——答王毅君
    谈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
    谈谦虚
    给苦闷的青年朋友们

内容摘要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用13封信的形式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美与美感、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性与喜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精彩内容
 我说这次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课。这不仅使我坚定了一个老信念: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使我进一步想到美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和区别问题。现实中有没有象敲钟人那样小人物的高大形象呢?我不敢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我只能说,至少是我没有见过。我认为雨果所写的敲钟人是艺术创造出来的奇迹,是经过夸张虚构、
集中化和典型化才创造出来的。敲钟人的身体丑烘托出而且提高了他的灵魂美。这样,自然丑本身作为这部艺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这部影片也使我回忆起不久前读过的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印行的《罗丹艺术论》及其附载的一
篇《读后记》。罗丹的《艺术论》是一位艺术大师总结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之谈,既亲切而又深刻,在读过《罗丹艺术论》正文之后再读《读后记》,不免感到《读后记》和正文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在哪里呢?罗丹是从亲身实践出发的,句句话都出自肺腑,《读后记))是从公式概念出发的,不但蔑视客观事实,而且帽子棍子满天飞。
过去这些年写评论文章和文艺史著作的都要硬套一个千篇一律的公式。先是拼凑一个历史背景,给人一个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假象;接着就“一分为二”,先褒后贬,或先贬后褒,大发一番空议论,歪曲历史事实来为自己的片面论点打掩护。往往
是褒既不彻底,贬也不彻底,褒与贬互相抵销。凭什么褒,凭什么贬呢?法官式的评论员心中早有一
套法典,其中条文不外是“进步”、“反动”、“革命”、“人民性”、“阶级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世界观”、“创作方法”、“自然主义”、“理想主义”、“人性论”、“人道主义”、“颓废主义”……之类离开具体内容就很空洞的抽象概念,随处都可套上,随处都不很合式。任何一位评论员用不着对文艺作品有任何感性认识,就可以大笔一挥,洋洋万言。我很怀疑这种评论有几个人真正要看。这不仅浪费执笔者和读者的时间,而且败坏了文风和学风。现在是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读后记》的作者对罗丹确实有褒有贬,不过贬抵销了褒。我们先看他对罗丹所控诉的罪状,再考虑一下如果这些罪状能成立,罗丹还有什么可褒的?为什么把他介绍到中国来?
作者一方面肯定了罗丹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指责罗丹的现实主义“不过是‘写真实’的别名”。我们还记得“写真实”过去在我们中间成了一
条罪状,难道现实主义就不要“写真实”吗?作者还挑剔罗丹不该把现实主义说成“诚挚是唯一的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