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 第4辑张西平 主编9787100209823

44.9 5.8折 78 全新

库存1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西平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982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9787100209823

上书时间2024-05-25

万有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51年1月,来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14名留学生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的课堂。他们翻开了刚刚油印出来的、飘着墨香的汉语讲义,同时也翻开了新中国国际中文教育的第一章。七十年过去了,光阴荏苒,中国语文专修班辗转北京大学和当年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最终落脚在海淀区学院路,发展成为今天学科齐全、规模庞大的北京语言大学。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世界中文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那些新中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先行者,《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特别推出这一辑专刊,不仅仅是为珍藏这段难忘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只有在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智慧,这也是本刊的主旨。
  通过本期我们所整理的一份份当年的档案、一个个亲历者的访谈,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本民族的语言推广和传播,与其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世界各国概莫能外。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是如此。中国语文专修班牵动着共和国的神经,上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下到J育部、外交部等,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具体的监督指导。它的成功与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服务国家文化教育事业,从国家立场来设计自身的行动路线,这是我们必须时时牢记的初心。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外的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语文专修班的汉语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授课方法还是汉语教材,与二战时期赵元任主持的哈佛大学美军专门训练计划(ASTP)中的中文项目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有着悠久历史的苏联汉语教学也给予了丰富的滋养。中国语文专修班正是在吸取东西方语言理论以及国内外先进汉语教学经验基础上所取得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后世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在中国以及世界汉语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这一历史告诉我们,国外中文教育与国内中文教育的互动是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总结这一互动历史的基本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中文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的研究。
  中国语文专修班的首批学员在毕业后大都成为各自国家从事中文教育的骨干力量、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以及沟通本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应以汉语言文字教育为主,把培养汉学家作为重要任务。因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各国的汉学家来承担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经验,但近年来,这一常识似乎渐渐被忽略甚至遗忘了。由中国派出汉语教师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这是很自然的。但中国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各国的本土中文教育人才和汉学家。为此,我们应逐步在继续办好孔子学院的同时,将重点由办孔子学院这样的非学历教学机构逐步转向帮助各国的大学建立中文专业,或者支持目前各国大学的汉学系,由大量外派中文国际教育志愿者,转变为对各国本土中文教育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牢记:国际中文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各国的汉学家。因此,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把培养汉学家作为重要任务,把培养各国本土中文教育人才的工作放在首位。这是中国语文专修班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经验。
  诚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真正的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只有历史方可以验证初心,增加智慧。
  当年清华园里的一棵小树,而今业已枝繁叶茂,长成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参天大树,成为我们今天的重要智慧来源。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刊,每年出版两辑,由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担任主编。会议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精选为基础,同时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论文,以期为世界汉语教育史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发表平台。每期收录15篇论文左右,总字数控制在20万。本辑为第四辑,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史专辑,分为研究、文献、访谈三个专栏,是对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初创时期的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哈佛燕京丛书);《中国和欧洲宗教与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西方早期对汉语学习调查》(主编,大百科出版社);《中外哲学交流史》(主编之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主编之一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教士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欧美汉学的历史与现状》(编 大象出版社),《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编,外研社)。同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李真,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及传教士汉学研究等。 近年来,已出版西方汉学名著译著一部《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约30万字,大象出版社,2009);参与合编《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第二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国际汉语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09)、《西方汉学十六讲》(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2011)等书。多次受邀参加领域内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国外社会科学》、《世界汉语教学》、《国际汉学》、《汉学研究》、Chinese Studies of Leuven Universit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文章二十余篇。



目录

【前言】

主编推荐

首部以汉语教育史,特别是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的首部学术辑刊。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