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馆藏书

20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为善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DF

上书时间2024-01-29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为善 著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7300953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8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汉语韵律句法研究近些年来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这是汉语语言学研究同国际接轨的结果。其实汉韵律句法的问题,早就引起语言学者注意,赵元任、吕叔湘、张斌等学界前辈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曾对汉语音节组合和句法结构的内在关联作过探索,写了一系列小文章,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本书是对汉语韵律句法的初步探索,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汉语节律的自然特征及其规则、双音化在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汉语结构的前松后紧倾向及其普遍意义、汉语节律结构模式以及汉语结构的四个位置等等,都还有待于学界的确认和进一步探索。语言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复杂系统,无论从哪个界面介入,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表层事实去探索背后隐藏的“密码”,从而揭示语言的奥秘。通过本书使我们对汉语韵律句法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汉语语言学更加了解。
【作者简介】
吴为善,江苏南京人,1950年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3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讲学,为研究生讲授中国语言的文化。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商业传播用语领域进行研究,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汉语节律的自然特征

  一、一种合理的研究思路

  二、音步长度的确认及其类型

  三、音步组合的松紧及其规律

  四、韵律要素的选择及其定位

    (一)韵律要素的选择

    (二)韵律要素的定位

第二章 音节组合与句法结构

  一、三音节音段组合规律及其认知解释

    (一)三音节音段的组合规律

    (二)对于三音节现象的解释

    (三)其他学者的相关解释

  二、五音节音段组合规律及其结构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们的推断

    (三)结构的调整

  三、主谓结构前单音节音步的出现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们的分析

    (三)相关的问题

  四、汉语后置单音节粘附性的相关例证

第三章 韵律结构的层次分析

  一、汉语的韵律层级

    (一)纯韵律的单位与层级

    (二)句法韵律的单位和层级

  二、汉语“韵律词”的界定

    (一)提出“韵律词”的背景

    (二)研究“韵律词”的成果

    (三)界定“韵律词”的依据

    (四)确认“韵律词”的意义

    (五)关于多音节“韵律词”

  三、汉语韵律短语的分析

    (一)韵律词和韵律短语的区别

    (二)类词韵律短语和自由韵律短语的区别

第四章 双音化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

  一、关于双音化问题的反思

    (一)双音化的倾向

    (二)双音化的结果

    (三)汉语词的长度

  二、双音化的正向效应:融合

    (一)“融合”的机制

    (二)“融合”的趋势

  三、双音化的逆向效应:分化

    (一)“分化”的机制

    (二)“分化”的趋势

  四、“分化”及其汉语虚化轨迹

    (一)词法层面:词根一类词缀一词缀

    (二)句法层面:实词一语法词一附着成分一形态标记

  五、汉语语法化的不对称现象

    (一)构词层面不对称现象的表现特征

    (二)句法层面不对称现象的表现特征

  六、汉语结构“前松后紧”规律的普遍性

    (一)“前松后紧”规律的界定

    (二)音节结构的展示

    (三)句法结构的展示

    (四)“前松后紧”规律的心理解释

第五章 汉语节律结构模式及其汉语的结构位置

  一、轻重音及其二元对立

    (一)汉语重音的特征

    (二)轻重二元对立

  二、“重音位”及其变体

    (一)两字组:后重格式——中重(次重音+主重音)

    (二)三字组:扩展的后重格式——中轻重(次重音+轻重音+主重音)

  三、“弱重位”及其确认

    (一)“弱重位”的分布

    (二)“弱重位”的特征

    (三)“弱重位”的意义

  四、汉语节律结构的模式

    (一)汉语节律结构的模式

    (二)典型实例的类型分析

  五、汉语结构的位置意义

    (一)汉语音节结构模式的解析

    (二)汉语句法结构模式的解析

附录:试论汉语语音的象征性表现功能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