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1 5.7折 ¥ 86 全新
仅1件
作者田先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18
上书时间2024-12-19
本书在对公民政治理论视角下的信访研究进行梳理和检视的基础上,提出在信访研究中找回“群众”的主张。该书基于群众路线的视角,以国家、官僚制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我国信访制度的演变历史及其在当下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尝试在国家治理转型的时空中,探讨党和国家与群众关系模式的变迁,进而揭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逻辑。
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前,“群众”的逻辑在信访制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逻辑逐渐在信访制度中占据上风,但执政党并未放弃用“群众”理念指导信访治理工作和信访制度改革。“群众”逻辑与“公民”逻辑构成了信访制度中的一对矛盾体,两者的互相角力和此消彼长深刻影响着信访制度的改革走向。
田先红,江西赣州人,博士,现任重庆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访问题、基层治理和政治社会学研究。曾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有《治理基层中国:桥镇信访博弈的叙事(1995-2009)》、《华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1期——信访研究:国家治理的视角》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信访局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十项。
目 录
导论: 在信访研究中找回“群众”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从“公民” 到“群众”: 信访研究的视角转换 (4)
三国家、官僚制与群众: 一个分析框架 (16)
四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33)
五表述框架 (37)
第一章 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进 (40)
一承诺与服务的践行: 新中国成立前的群众路线与信访
制度 (40)
二运动与常规的变奏: 改革开放前的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44)
三理性与世俗的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群众路线与信访
制度 (50)
四结语 (59)
第二章 群众抑或公民: 信访权利主体论析 (61)
一“群众” 与“公民”: 两种权利观念的回顾与比较 (64)
二“群众” 与中国信访制度的发生和发展 (79)
三从“群众” 到“公民”: 信访权利主体的变迁 (90)
四找回“群众”: 信访权利主体的复归 (102)
五结语 (108)
第三章 群众路线与信访分类治理 (111)
一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建立(1949—1956) (112)
二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发展(1957—1978) (117)
三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完善(1978 年—20 世纪末) (123)
四信访分类治理体系的变革及困境(21 世纪以来) (129)
五结语 (133)
第四章 群众路线、阶层分化与底层群众上访 (137)
一个案调研点概况 (139)
二阶层分化与基层社会利益分配的失衡 (140)
三重构利益分配格局: 底层群众上访的动力 (150)
四从个体之气到阶层之气: 底层群众上访的演化 (154)
五收买、压制和利用: 上层精英应对底层上访的策略 (157)
六结语 (162)
第五章 群众路线与县委书记大接访 (168)
一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的缘起与变迁 (169)
二县委书记大接访的制度体系 (174)
三官僚制与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的实践逻辑 (180)
四督察与反督察: 大接访过程中的博弈 (190)
五常规与运动的交替: 大接访制度运行的总体图景 (200)
六结语 (201)
第六章 群众路线、官僚制与群众工作部改革 (204)
一 从信访局到群众工作部: 改革历程回顾 (206)
二 群众工作部的发生机制 (213)
三 群众工作部的运行机制 (218)
四 群众工作部的限度 (223)
五 结语 (229)
结语 迈向人民政治 (231)
一群众路线与信访制度 (231)
二“群众” 的力量 (234)
三什么样的“群众”? (236)
四“群众” 与“公民” 的融合 (238)
五人民政治的重建 (241)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67)__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