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18.62 5.3折 35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繁旭、戴佳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18

上书时间2024-12-19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繁旭、戴佳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2403050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2页
  • 字数 166千字
  • 丛书 传播研究工作坊
【内容简介】
  媒介在风险社会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不仅在各章系统地介绍风险传播领域的主要理论,更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描述风险传播不同主体在中国语境下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与现有理论对话,尝试归纳中国式风险传播的特有逻辑,探讨良性沟通的可能。《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可为媒介、公众、专家、政府、企业的风险沟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面向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的教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规范且具有问题意识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曾繁旭,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哈佛燕京学社(2010年—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山人学传播与没计学院副教授、*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井兼任《南厅人物周刊》资历编辑多年。研究兴趣包括政治传播、科学传播、风险沟通、新媒体与公众舆论等。出版专著《表达的力量:当*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上海二三联书店,2012年)。在Chinese Jourl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学研究》(台湾地区)、《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与传播研究》、《靠前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开放时代》等境内外学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戴佳,美国德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传播、新媒体研究及媒介社会学。代表作见于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靠前新闻界》等靠前靠前学术期刊。担任多家靠前学术期刊评审人。

【目录】
第一章为何研究中国风险传播?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
第二节原有的理论路径
一、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二、社会抗争
第三节新的视角:风险传播
第四节中国式风险传播的困境何在?
一、风险为何在这里被放大?
二、必然的沟通败局?
三、信任重建与新媒介机遇
第五节问题、方法与案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案例
第六节章节安排

第二章公众如何感知风险?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
第二节理论框架:风险的社会放大
一、信息过程
二、制度结构
三、个体反应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两个核电项目
第四节研究发现:风险放大的社会机制
一、核电项目的技术风险与感知风险
二、信息过程:信息建构与风险放大
三、制度结构:信任缺失与对抗性信息解读
四、个体反应:愤怒情绪与核电污名化
第五节结语: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交叠

第三章媒介如何建构风险框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媒介作为议程设置者
第二节理论框架:媒介对风险议题的建构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PM2.5”议题
第四节研究发现:媒体的权力偏向与相互影响
一、主题:议题的报道焦点
二、信息来源:谁是议题的“框架定义者”
三、风险框架争夺
四、风险框架共鸣与扩散
第五节结语:不同媒体的交织和博弈

第四章风险建构中的专家角色?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风险议题的专业门槛
第二节理论框架:风险与专家
一、风险沟通中的专家角色
二、知识垄断与风险传播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转基因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三、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
第四节研究发现:媒介对于专家角色的呈现
一、媒介对专家的依赖程度
二、专家意见与立场
三、专家身份和专业领域
第五节结语:“科技范式”的局限

第五章风险沟通为何失败?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夹缝中的风险沟通
第二节理论框架:信任缺失与沟通误区
一、风险传播中的专业知识
二、决策与沟通过程的开放
三、需求与情绪关注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广东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
一、案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发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误
一、极端的沟通语境
二、“缺陷模式”思维的误区
三、专家的困境
四、民意沸腾中的混乱应对
第五节结语:公信力与沟通策略双重缺失

第六章不同风险社群如何竞争?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迥异的风险故事
第二节理论框架:风险故事模型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昆明“PX”事件
一、案例过程
二、方法与设计
第四节研究发现:故事的角力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风险故事竞争
二、不同传播阶段的风险故事竞争
第五节结语:弥合鸿沟的可能
一、专家风险故事为何失败
二、公众风险故事的逻辑
三、分裂的媒体风险故事
四、建设性的专家-公众风险沟通模式

第七章风险沟通如何建立信任?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信任危机
第二节理论框架:社会信任与风险沟通
一、信任与社会信任
二、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重建
三、中国语境下的风险沟通研究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核电企业
第四节研究发现:信任建立的步骤
一、短期信任建立:核电项目的风险沟通
二、长期信任建立:重塑外部关系
第五节结语:风险对话和参与式决策

第八章如何评估风险沟通的效果?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沟通效果
第二节理论框架:风险沟通及其效果研究
第三节案例与研究设计:茂名PX事件
第四节研究发现:三个考察维度
一、风险沟通中的媒介应用
二、微博的扩散链条与社会网分析
三、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
第五节结语:追溯沟通的印记

第九章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第一节信任重建的空间
一、信任缺失的语境
二、从短期信任到长期信任
三、再造政治
四、民众赋权
第二节去政治化的公众参与
一、超越政治话语
二、理解公众的风险逻辑
三、风险沟通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重提传媒“专业化”
一、媒体作为风险沟通者
二、重新定义“专业主义”
三、专业主义的沉沦与救赎
第四节参与式沟通作为新范式
一、超越危机公关
二、“缺陷模式”的困境
三、新的沟通可能
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