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记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难忘的记忆

24.83 4.3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3库 1-3

上书时间2025-01-05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英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54620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1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河北籍作家王英的一部自传性散文集,全书共六章,218千字,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散文50余篇,从不同侧面呈现、表达了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珍贵记忆和人生感悟。“找回的记忆”记述了作者从拾柴、拾粪、打草、捡红小豆等农村琐事中捡拾到的童年景象;“岁月风雨”描述了特定年代中一个农村青年从上海河、整地等艰辛劳动中练就的担当与作为;“军营岁月”从一张便条、一次立功、一卡车花椒中再现了作者入川从军的激情岁月;“故里情怀”将作者退役还乡、自主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我的专家之路”聚焦作者勤奋向学,研读医典,最终应邀现身医学论坛并被授予省市及全国风湿病、中医药学会联盟要职的成长历程;末章“我的情感世界”从心灵深处梳理描画出作者那鲜为人知而又细腻动人的“情感世界”。散文集文字优美,内容充实,是对作者丰富人生经历的梳理与提炼,品读这些生动感人的人生故事,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共鸣与启发。
【作者简介】
王英,男,河北霸州人,1958年出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传记《悠远的云》、长篇纪实文学《梨花雨》、诗集《雅风集》和长篇游记随笔作品集《江山行迹》、长篇传记《田野里的墓碑》。其作品曾见诸《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河北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及《鸭绿江》《参花》《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近年来在全国3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2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部分作品曾入编国内权威读本,在国内省市级征文中曾10多次获奖。其中《风吹麦浪》《母亲的葫芦瓢》《童年的槽子糕》等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
【目录】

  • 第一章找回来的记忆 \ 1
  • 刨柞头 \ 2
  • 打草 \ 4
  • 拾粪 \ 7
  • 偷场 \ 10
  • 拣红小豆 \ 15
  • 第二章岁月风雨 \ 21
  • 上海河 \ 22
  • 整地 \ 30
  • 家乡的水井 \ 33
  • 赶海 \ 36
  • 奶奶的熏陶 \ 38
  • 一次心理失衡的“酗酒” \ 41
  • 第三章军营岁月 \ 45
  • 一张“便条”和我的个人三等功 \ 46
  • 我们被“****”过 \ 49
  • 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 53
  • 一场借“狗”发挥的闹剧 \ 56
  • 一卡车花椒赚来个“万元户” \ 59
  • 静静的白鹤林 \ 63
  • 重聚绵阳 \ 69
  • 第四章故里情怀 \ 73
  • 六郎堤上的畅想 \ 74
  • 难忘的 一课 \ 79
  • 次结拜 \ 93
  • 人生角色的转换 \ 97
  • 回乡两年后的崛起 \ 100
  • 幸遇“伯乐”的人生机缘 \ 103
  • 一次出差的意外发现 \ 107
  • 晋祠:那炷袅袅的香 \ 109
  • 村里秧歌队 \ 112
  • “非典”岁月 \ 114
  • 大写一个“义” \ 117
  • 美丽的四川 \ 120
  • 第五章我的专家之路 \ 127
  • 一段特殊的“大学经历” \ 128
  • 张药商与亳州之行 \ 131
  • 北戴河遐思 \ 135
  • 难忘香山红叶时 \ 139
  • 开封论“痹” \ 143
  • 参加“庐山会议” \ 149
  • 走上 讲坛 \ 152
  • “天下 ”的那一幕 \ 154
  • 今朝风流 \ 157
  • 也曾“独立寒秋” \ 160
  • 银川,我对你说 \ 1**
  • 重游桂林 \ 167
  • 烟台“授业” \ 171
  • “金牛”的感慨 \ 174
  • 冰城记忆 \ 176
  • 厦门:会诊“重症” \ 180
  • 见习西医“南京风湿病峰会” \ 184
  • 义乌的荣耀 \ 186
  • 站在黄浦江边 \ 1**
  • 为香港骄傲 \ 192
  • 北京的“影响” \ 195
  • 步入 \ 198
  • 东京的考察 \ 200
  • 第六章我的情感世界 \ 203
  • 那根隐痛的神经 \ 204
  • 难忘的大连“省亲之旅” \ 208
  • 天堂的母亲,儿子想您 \ 211
  • 不速之客 \ 215
  • 涪江,你好吗? \ 219
  • 冀中小城迎战友 \ 223




内容摘要

刨柞头

由于疫情一直蜗居在家中,最近很少出门,今天偶尔走出家门,独自来到村北的麦地里,才发现老苗已经返青,我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

望着泛着潮气的田野,我突然相起自己小时候的早春时刻,正是人们去地里刨柞头最忙碌的时节,也再一次回忆起我第一次刨柞头的经历。

那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春后的一个星期天,中午吃过饭后,邻居家的金树哥约我一起去村南刨柞头。那时候家家户户缺烧火的柴火,粮食也刚刚够吃饱。为了替家里出点力减轻此负担,我背上筐子,拿着麻袋和小镐就和金树哥出门了。

我们出村走了三里多地,才找到了一大片去年秋天收割过的高粱地,其实我们家乡所说的柞头,就是秋后高粱收割后埋在地下的根部,把高粱根部包出来,晒干后就是村里人非常喜欢的柴火,因为它非常地耐烧。

刨柞头用的工具,是一米来长的木棍前头安上一个铁制的镐头,刨柞头的人要半蹲在地上,然后将小镐头高高地举起,照着柞头与土接触的部位使劲刨下去,这样就把茬子的根须斩断了。有经验的人刨起来一点不费力气,不会刨的可就麻烦了,刨浅了打在“茬管”上,刨深了,不但柞头没有刨下来,镐头还会被泥土深处没有解冻的部分夹住,一时半会儿拽不出来。

由于我是第一次干这活,金树哥先是给我讲解动作要领,然后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刨柞头,看着我掌握了要领,他才去旁边忙自己的。

在春日的暖阳下,我们两个小孩顾不上多想,一镐一镐地向前刨,循着那伸展出的高粱柞头的根须不停地刨啊刨,我们各自刨着,刨着,一步步向前有节奏地挪动着。筐子里的柞头很快就满了,于是我们把柞头倒出来一堆,抖掉那附带在柞头上的疏松的土壤,然后把柞头放进筐子里继续刨,我们的身后已经弯弯曲曲排出了两行一堆堆的柞头。累了,我们就坐在地里休息一会儿。不知不觉,西天的太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只剩下那张圆圆的红脸,远远望去只有一座房子那么高了。这时候,从我们刨柞头方向的反方向走来一位老人,见我们拾了那么多的柞头,关切地问我们背不背得动,我和金树哥互相看了一眼,点点头。老人又善意地问:“你们真能干啊,是哥儿俩吧?”我微笑着摇摇头。

……



主编推荐
往事难忘,岁月如歌 过往的点滴终将汇成奔腾的江海 成为心中宝贵的记忆

精彩内容

本书是当代河北作家王英的一部自传性散文集,全书共六章,230千字。“找回的记忆”呈现了作者从拾柴、拾粪、打草、捡红小豆等农村琐事中捡拾到的童年记忆;“岁月随想”描述了一个农村青年从上海河、整地等劳动岁月中获得的担当与作为;“军营轶事”从一张便条、一次立功、一卡车花椒中再现了作者入川从军的青春岁月;“故里情怀”则记录了作者退役还乡、自主创业的足迹和对故乡的深沉情怀;“我的专家之路”聚焦作者勤奋向学,研读医典,最终应邀现身医学论坛并被授予省市及全国风湿病、中医药学会联盟要职的“专家之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