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3 4.3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3库 1-3
上书时间2025-01-05
刨柞头
由于疫情一直蜗居在家中,最近很少出门,今天偶尔走出家门,独自来到村北的麦地里,才发现老苗已经返青,我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
望着泛着潮气的田野,我突然相起自己小时候的早春时刻,正是人们去地里刨柞头最忙碌的时节,也再一次回忆起我第一次刨柞头的经历。
那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春后的一个星期天,中午吃过饭后,邻居家的金树哥约我一起去村南刨柞头。那时候家家户户缺烧火的柴火,粮食也刚刚够吃饱。为了替家里出点力减轻此负担,我背上筐子,拿着麻袋和小镐就和金树哥出门了。
我们出村走了三里多地,才找到了一大片去年秋天收割过的高粱地,其实我们家乡所说的柞头,就是秋后高粱收割后埋在地下的根部,把高粱根部包出来,晒干后就是村里人非常喜欢的柴火,因为它非常地耐烧。
刨柞头用的工具,是一米来长的木棍前头安上一个铁制的镐头,刨柞头的人要半蹲在地上,然后将小镐头高高地举起,照着柞头与土接触的部位使劲刨下去,这样就把茬子的根须斩断了。有经验的人刨起来一点不费力气,不会刨的可就麻烦了,刨浅了打在“茬管”上,刨深了,不但柞头没有刨下来,镐头还会被泥土深处没有解冻的部分夹住,一时半会儿拽不出来。
由于我是第一次干这活,金树哥先是给我讲解动作要领,然后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刨柞头,看着我掌握了要领,他才去旁边忙自己的。
在春日的暖阳下,我们两个小孩顾不上多想,一镐一镐地向前刨,循着那伸展出的高粱柞头的根须不停地刨啊刨,我们各自刨着,刨着,一步步向前有节奏地挪动着。筐子里的柞头很快就满了,于是我们把柞头倒出来一堆,抖掉那附带在柞头上的疏松的土壤,然后把柞头放进筐子里继续刨,我们的身后已经弯弯曲曲排出了两行一堆堆的柞头。累了,我们就坐在地里休息一会儿。不知不觉,西天的太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只剩下那张圆圆的红脸,远远望去只有一座房子那么高了。这时候,从我们刨柞头方向的反方向走来一位老人,见我们拾了那么多的柞头,关切地问我们背不背得动,我和金树哥互相看了一眼,点点头。老人又善意地问:“你们真能干啊,是哥儿俩吧?”我微笑着摇摇头。
……
本书是当代河北作家王英的一部自传性散文集,全书共六章,230千字。“找回的记忆”呈现了作者从拾柴、拾粪、打草、捡红小豆等农村琐事中捡拾到的童年记忆;“岁月随想”描述了一个农村青年从上海河、整地等劳动岁月中获得的担当与作为;“军营轶事”从一张便条、一次立功、一卡车花椒中再现了作者入川从军的青春岁月;“故里情怀”则记录了作者退役还乡、自主创业的足迹和对故乡的深沉情怀;“我的专家之路”聚焦作者勤奋向学,研读医典,最终应邀现身医学论坛并被授予省市及全国风湿病、中医药学会联盟要职的“专家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